如何提升學習效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的路途為什麼有人可以事半功倍,有些人卻是事倍功半,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選擇的好與壞。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選擇又比努力更重要,在一個好的環境裡,我們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效率。
有三種方法可以去找到好的學習資源:
  • 上網搜索-網路上資源豐富,各種想知道的訊息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那怕這個問題相當冷門。當然最大的缺點就是所找到的資料難以了解可信度有多少,而且資料多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有時候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這個方法適合一些日常瑣事的處理。
  • 學習平台-選擇一個好的平台可比在網路上找有用且快速多了。像是中小學的學生有著課業上的問題,國內有均一的線上平台,在國際上有可汗學院簡中版可以看,甚至大學生也有學習的平台可以找。而如果是想要學習一些基本能力,像是思考、溝通等等,可以選Podcast也不錯;Coursera是國際版的學習平台,有線上的學位可以修,或者一些國際間認為重要的基本能力;大陸有<得到>這個APP,裡面也有不少高質量的內容可以觀看。
    重點在於可以看看這些平台的評價,以及跟自身生活經驗結合後,裡面所講述的有沒有道理,還是要評估一下。
    今天如果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用學習平台幫助會相當大。
  • 跟人學-這個方法算相當好的一個,因為這直接切中要害,而且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有人解答,以下分成三個步驟
    1.先找到在這個行業中的人,畢竟在零基礎的情形下,誰都比我們厲害。除了跟著學外,也可以針對幾個問題研究,像是你怎麼走上這行?這個領域最值得看的書?這個領域的大師有誰?
    2.藉由清單去看看這些大師平時在關心、研究什麼問題,經由持續關注及學習之中,會發現這個圈子的一些活動以及機會。
    3.可以去參加這些活動,經由活動可以去接近這些大師向他們請教,而重點在於怎麼提出好問題。
    好問題清單:
    (1)請問像你這樣的專家心目中,這個領域公認的大師是誰?(引導我們下一位請教的人)
    (2)我剛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在入門階段,你推薦我讀哪本書?(免去找書花的時間)
    (3)你覺得這一個行業基本能力的要求是什麼?我應該從哪裡開始做準備?(入門的方向)
    (4)從事這個行業你覺得最關鍵的環節有哪些?你都遇過哪個重要挑戰?你是怎麼過來的?(該領域的危機處理)
    (5)在你這個領域,你覺得一般人和高手之間最大的區別在哪裡?(成為高手的關鍵)
    (6)如果你要帶一個徒弟,你會重點教他關注哪幾個魔鬼細節嗎 ?為什麼是這幾個特別重要?(該專家對該領域的獨特理解)
    (7)你覺得有什麼問題、新聞、或哪本書對你觸動特別大?(拉近與專家的關係)
    (8)最近你們行業發生一件000大事,你能幫我分析,這背後到底是怎麼回事嗎?(可以看看專家對於事物如何分析)
    (9)我現在此時此刻已經在做一件什麼事,這個是我有個難點一直沒想明白,能不能請你給我指點一下?(對領域有一點研究及探索時)
    以上有幾個共同點,探索對方關於自己專業的核心洞察、問得夠細節、對方獨特的想法、限縮條件提問,對方比較容易回答。
    如果想要進入某一個行業或領域,那就很適合跟人學,藉由這一步步前進,可以得到不少成長,之後的成長就更有頭緒了。
境教>身教>言教,若能身處在一個好的環境,對於自身成長是相當有幫助的。為什麼很多北漂青年要來北部上班,以薪水跟開銷來說其實不比南部更好,但北部有著更多的資源,像是活動、演講等等。身旁的人比較有幹勁,會促使我們也想要持續的進步。拜現代科技進步,有很多學習資源可以運用,打破距離的限制,讓我們不論在哪裡,都有提升的機會,必須要好好利用。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憂鬱症雖然在現代被稱為一種病,但憂鬱的現象是身體對我們發出的警訊,告知我們必須脫離現在這對自身不利的情況,而本書的作者,一個有憂鬱症的英國記者約翰.海利到了各個地方探索人們的幸福跟不幸,發現了七個讓人憂鬱的原因。
人生一定會遇到難解的問題,或是一些需要突破的事情。一開始還是要有所構思,當有一點想法的時候就可以去實踐看看,在經驗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藉由反省後所得到的精華再使自己成長。 記得,需要做的時候就去做,不要讓猶豫拖延我們成長的腳步。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前言:事物的開始來自於學習,而學習則離不開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想在哪個領域有所成就,或是任何的娛樂等等都需要有學習的能力。
    學習的第一步在於想要學習,有時候想學但是身處充滿誘惑的環境,每每打破學習的力量。原子習慣教導讀者如何利用本能培養好習慣跟戒除壞習慣。    建立習慣的重點在於建立一套系統,也就是讓習慣可以每日被執行,提高頻率比起一次做的久還要重要。 (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因為A事件,告訴你要做B事件。例
目的 來方格子成為作者,希望能在這裡尋找渴望知識的同道中人。曾經對於生活也是得過且過,是在出社會後藉由閱讀及其他方法才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與提升,了解到蘇格拉底所謂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方向 之後會介紹一些學習的方法、一些我讀過的書。希望讀者能因我的文章而有所成長 如果對生活感到迷茫,歡迎抽
憂鬱症雖然在現代被稱為一種病,但憂鬱的現象是身體對我們發出的警訊,告知我們必須脫離現在這對自身不利的情況,而本書的作者,一個有憂鬱症的英國記者約翰.海利到了各個地方探索人們的幸福跟不幸,發現了七個讓人憂鬱的原因。
人生一定會遇到難解的問題,或是一些需要突破的事情。一開始還是要有所構思,當有一點想法的時候就可以去實踐看看,在經驗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藉由反省後所得到的精華再使自己成長。 記得,需要做的時候就去做,不要讓猶豫拖延我們成長的腳步。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前言:事物的開始來自於學習,而學習則離不開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想在哪個領域有所成就,或是任何的娛樂等等都需要有學習的能力。
    學習的第一步在於想要學習,有時候想學但是身處充滿誘惑的環境,每每打破學習的力量。原子習慣教導讀者如何利用本能培養好習慣跟戒除壞習慣。    建立習慣的重點在於建立一套系統,也就是讓習慣可以每日被執行,提高頻率比起一次做的久還要重要。 (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因為A事件,告訴你要做B事件。例
目的 來方格子成為作者,希望能在這裡尋找渴望知識的同道中人。曾經對於生活也是得過且過,是在出社會後藉由閱讀及其他方法才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與提升,了解到蘇格拉底所謂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方向 之後會介紹一些學習的方法、一些我讀過的書。希望讀者能因我的文章而有所成長 如果對生活感到迷茫,歡迎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有很多人會想要自學平面設計,不管是想要從事相關工作、興趣、協助自己工作等等,雖然網路資源越來越多,但對於剛想入門的人卻因為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入門。 這邊分享我自己詳細學習設計的經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幫助。
Thumbnail
你知道嗎?每當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技能,你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稱為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適應環境和行為的能力。神經可塑性不僅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大腦,而且持續到成年甚至老年,不受年齡或狀況的限制。那麼,大腦是如何改變的呢?根據一位腦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支持學習
Thumbnail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Thumbnail
如何透過學習,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高勝算決策》告訴我的三件事。
Thumbnail
讀者 W 從 2021 年的春天開始,就斷斷續續的私訊我一些有關程式學習的小困擾,直到 2021 年的夏天都快要結束時,讀者 W 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到穩定的學習階段⋯⋯
Thumbnail
十月份又到打考績的月份,我以前年輕的時候,一直很努力工作但是卻跟升遷無緣,跟主管的關係也不錯,但是考績永遠只是B,那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直接問主管他也只是婉委的說別人的效率比你好,在維基百科定義:「效率是可以成功的把事情做好,且沒有浪費的能力。」,但是就字面上仍然是很抽象的定義,而每個人工作特
Thumbnail
商場如戰場。為什麼職場上很多人士都感覺到難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事情永遠做不完?我們一般人分心的比例高達五成,專注力只有五成,當然做事效率不高。許多科學研究顯示,正念練習會提升專注力與覺察力,這是歐美跨國企業將正念導入職場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有很多人會想要自學平面設計,不管是想要從事相關工作、興趣、協助自己工作等等,雖然網路資源越來越多,但對於剛想入門的人卻因為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入門。 這邊分享我自己詳細學習設計的經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幫助。
Thumbnail
你知道嗎?每當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技能,你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稱為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適應環境和行為的能力。神經可塑性不僅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大腦,而且持續到成年甚至老年,不受年齡或狀況的限制。那麼,大腦是如何改變的呢?根據一位腦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支持學習
Thumbnail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Thumbnail
如何透過學習,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高勝算決策》告訴我的三件事。
Thumbnail
讀者 W 從 2021 年的春天開始,就斷斷續續的私訊我一些有關程式學習的小困擾,直到 2021 年的夏天都快要結束時,讀者 W 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到穩定的學習階段⋯⋯
Thumbnail
十月份又到打考績的月份,我以前年輕的時候,一直很努力工作但是卻跟升遷無緣,跟主管的關係也不錯,但是考績永遠只是B,那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直接問主管他也只是婉委的說別人的效率比你好,在維基百科定義:「效率是可以成功的把事情做好,且沒有浪費的能力。」,但是就字面上仍然是很抽象的定義,而每個人工作特
Thumbnail
商場如戰場。為什麼職場上很多人士都感覺到難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事情永遠做不完?我們一般人分心的比例高達五成,專注力只有五成,當然做事效率不高。許多科學研究顯示,正念練習會提升專注力與覺察力,這是歐美跨國企業將正念導入職場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