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不止回顧,更是延續傳奇!EXHIBITIONISM: The Rolling Stones 全球

2022/05/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文發表於2016/05/10
非常幸運地在這次倫敦停留期間,有機會親眼見到這些至今仍然影響著搖滾樂發展的作品與影像紀錄。
Ladies and Gentlemen!
今年3月完成搖滾樂史上的創舉、唱進古巴 Havana 的搖滾老頑童 The Rolling Stones (滾石樂團),緊接著在 4月於倫敦 Saatchi Gallery 首次展出堪稱能夠代表半世紀來西洋搖滾樂團發展的回顧展「EXHIBITIONISM」!
雙層樓展區平面圖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雙層樓展區平面圖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整個展區共兩層樓,包含所有能夠想到跟音樂有關的藝術!
諸如樂團這近半世紀來表演的影像剪輯、樂器、樂譜甚至錄音室… 以及創團初期,團員們拮据的生活起居完整呈現(這個展區我很喜歡!因為可以看到當時候團員們聆聽的黑膠唱片、老英倫風格的家具家飾… 是另一種文化重現)

視覺藝術相關的更有經典吐舌的 icon、平面設計、海報、各類宣傳、專輯封面到舞台3D設計圖等等… 所有能想到的、能讓樂迷寒毛顫慄、淚腺無法控制、內心小鹿澎湃狂奔的所有一切一切… 真的很難用文字形容!
RECORDING 展區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我想從事音樂創作的朋友肯定會愛死 RECORDING 區!除了演出的經典吉他展示外,中間陳列的觸控屏幕可以讓觀眾自行嘗試混音的設計,不過當時看展時一直輪不到我使用 (人太多了) 所以就默默地轉移到好好看吉他細節。
RECORDING 展區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陳列了錄音室的真實情況,站在錄音室外的觀眾能夠透過操作平板上的選單,細細聆聽各專輯製作人與錄音室時期工作人員的訪談;待過錄音室的朋友應該心兒也會繃繃跳 :D
ART & DESIGN 展區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進入 ART & DESIGN 展區前可以看到兩側吐舌 icon 迎接你 (笑) 左邊的裝置是立體的隨機更換顏色,可以站在前面看很久 :D 覺得迷幻極了!
ART & DESIGN 展區 / 圖片來自 EXHIBITIONISM
ART & DESIGN 是我流連最久的一區,各時期的專輯設計、海報、與當代藝術家們合作的平面圖像設計的跨界,像是 Andy Warhol、Shepard Fairey,表演服上與Alexander McQueen… 等品牌一同激盪,我認為視覺藝術在音樂包裝上能夠讓旋律不自覺於腦海中播放,是連動的,在五官中視覺與聽覺兩者能夠彼此牽動,達到心中種下音樂的根基… 不知到是否有讀者也跟我有相同感受的?
最後特別要提到 Performance 3D 展區 (上圖藍圈處),這區是表演後台的陳列,也是整個展覽中最後一個參觀區域,工作人員會遞上一支3D 眼鏡,再開放給觀眾進場觀看 3D的演唱會表演片段,我最後在這裏哭了 (前面只有內心很激動而以) 整個展覽我看了快 2小時 (其實輕鬆走一遍是半小時左右可以走完整個展區),卻是 The Rolling Stones 成團這 50多年來的精華與音樂文化的影響,內心感受是很巨大的衝擊… 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陣子有做些好事能讓我遇上了如此死而無憾的經驗!
展覽現場是禁止攝影的,雖然許多觀眾都拍個沒完,我也一度真的很想動念頭拿起手機,我有不小心拍到地板(回頭整理照片時才發現的),這區位在一樓,在走完早期團員們組團時居所後,走向創作手稿的一區。

地板上是熱血粉絲們的剪影。
Gift Shop 一角
當時,因為看完展後已經接近閉館時間,飛奔進 Gift Shop 就是一直想買東西 :D 沒有好好認真拍照,不過據了解即便是週邊商品,主辦單位還是很審慎地與品牌合作相關連名設計,例如週邊耳機就是與知名品牌 Master & Dynamic 合作,連扮手禮 (笑) 都這麼講究,真的很走心!
演唱會門票的票根設計 (一般票),可以好好做紀念!
場外有許多舌頭可以一直拍照以彌補展區內無法合影的遺憾 (咦) 
後面就是現場售票亭

【展覽資訊】
EXHIBITIONISM: The Rolling Stones (即日起至2016年9月4日)

Saatchi Gallery
Duke of York's HQ King's Road London SW3 4RY
地鐵線 Sloane Square Underground 步行3-4分鐘

線上訂票 一般票與VIP票價可選擇
Exhibitionism – The Rolling Stones Faceboo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7會員
196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