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六]論屈原

2022/04/1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屈原在歷史上最為人知的,莫過於自縊汨羅江,更有些人把它看作忠君的模範。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句話應該很常聽到吧,是屈原被流放後,所寫出的《楚辭·漁父》
文中描寫屈原和一名漁夫的對話,其中也不難看出屈原的個性:
  • 投江自盡的原因
原文: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譯文: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世俗汙染自己的純潔
常常看到文章或賞析對於屈原自縊汨羅江的行為投以欽佩的態度,或是每到端午節就會聽到關於古代百姓是如何尊敬屈原,而我從小也被這麼教導,直到看到《楚辭·漁父》,我對屈原完全改觀了。
我在看完《楚辭·漁父》後,發現屈原比文中的漁夫還不如
文中屈原重複提到他對當時社會的失望,也提到寧可自縊也不願接觸世俗(被汙染),從這裡,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屈原獨善其身,或許出淤泥而不染,但另一方面,他並沒有想要做出什麼來改變社會,甚至用自縊的方式逃避一切,賠上性命也換不回人民的安定、國家的繁榮、君王的仁德。
提早殞落的英雄
屈原的忠誠是真的,可惜他不願意多等一下,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確很痛苦,但自縊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束了自己在世上的痛苦,那國家呢?
丟下其他人,只尋找自我解脫,我覺得屈原不是英雄。
如果他選擇蟄伏到回朝廷的那天,或許才能成為改善社會的英雄。
5會員
35內容數
用不同角度思考生活中的小疑問或大議題,有關時事、爭議和各種所見所聞,不評論事情的對錯,只分享自已的觀點,希望能保有事情的開放性及社會的多元包容,並促進不同立場間的溝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