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成長時,會有人要你不要努力、不用那麼累,這種環境就是蟹桶,常見的蟹桶就是原生家庭。
想成長,但周圍都存在這種人,你就必須離開這個環境。離開會伴隨著恐懼,因為你離開原本舒適的環境,離開跟你一樣的人,離開你適應的場所,前往一個未知的領域。
最典型的例子是離開原生家庭,離開的理由千百種,跟雙親相處不悅、家庭會過分要求金錢援助,或是這個家已經無法提供更好的教育給你。這時你就要離開這裡。
會離開蟹桶的人都想要成長,環境的選擇就很重要。
能使我們成長的環境是第一首選,城市的生活機能好、交通方便,書店、教學場所、工作機會,這些條件都遠比鄉鎮好。書店是一種指標,雖因為電商的發展,實體書店開始沒落,但還是有一定的年輕族群會去實體書店,要是一個鄉鎮沒有書店,那就可以知道這地方的居民不重視閱讀,「閱讀」對現代人來說是重要的習慣。
居住地點我建議以城市為主,要是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在城市裡,那可以找其他大城市當作新的住所,住所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太近,反而會讓你有回家的理由。成長是你出來居住的目的,大學一年級住宿時,隔壁寢室的某人每週末都會回家一次,衣服積了五天的量回家洗,對這樣的人來說能學到什麼?過度對家裡依賴不會成長,反而會成為一個巨嬰。
出來住必須要學會生活自理,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需要把關,這六項同時都要滿足,缺一不可。
缺少食,會讓你吃的不健康,身體狀況下滑;缺少衣,會讓你得穿著扣分,給別人的印象不好;缺少住,隔音不好的住所會讓你睡眠品質不好,影響白天的精神;缺少行;沒有好的交通工具,會讓你去哪裡都有阻礙;缺少育,長期沒有成長,會讓你在將來輸給其他人;缺少樂,會讓你的生活過得無趣,感受不到快樂。
領到的第一份薪水可以提升這六者,當然前提是你要有盈餘,而且也不要太過投資某一項。過度專一會讓你其他項目依舊保持弱勢,你應該評估哪一項是最需要優先加強的。假如你沒有一台機車,每天上班需要通勤三十分鐘以上,那你該考慮存一筆錢買台機車,或是先買一台代步用的二手機車,來減少上班的通勤時間。
每個人手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先考慮金錢投注下去後能換得什麼,假如金錢投入後不會使生活更好,應該想想是方法錯誤,還是這投資本身就不是個好交易。
離開蟹桶的過程是痛苦的,痛苦總伴隨著成長,「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每當你經歷一次的痛苦,戰勝且活了下來,那時的你一定會比之前的你還要強壯。
不要害怕恐懼跟失敗,比起恐懼跟失敗,妥協它們才會讓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