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蟹桶,如何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你想成長時,會有人要你不要努力、不用那麼累,這種環境就是蟹桶,常見的蟹桶就是原生家庭
想成長,但周圍都存在這種人,你就必須離開這個環境。離開會伴隨著恐懼,因為你離開原本舒適的環境,離開跟你一樣的人,離開你適應的場所,前往一個未知的領域。
最典型的例子是離開原生家庭,離開的理由千百種,跟雙親相處不悅、家庭會過分要求金錢援助,或是這個家已經無法提供更好的教育給你。這時你就要離開這裡。
會離開蟹桶的人都想要成長,環境的選擇就很重要。
能使我們成長的環境是第一首選,城市的生活機能好、交通方便,書店、教學場所、工作機會,這些條件都遠比鄉鎮好。書店是一種指標,雖因為電商的發展,實體書店開始沒落,但還是有一定的年輕族群會去實體書店,要是一個鄉鎮沒有書店,那就可以知道這地方的居民不重視閱讀,「閱讀」對現代人來說是重要的習慣。
居住地點我建議以城市為主,要是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在城市裡,那可以找其他大城市當作新的住所,住所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太近,反而會讓你有回家的理由。成長是你出來居住的目的,大學一年級住宿時,隔壁寢室的某人每週末都會回家一次,衣服積了五天的量回家洗,對這樣的人來說能學到什麼?過度對家裡依賴不會成長,反而會成為一個巨嬰。
出來住必須要學會生活自理,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需要把關,這六項同時都要滿足,缺一不可。
缺少食,會讓你吃的不健康,身體狀況下滑;缺少衣,會讓你得穿著扣分,給別人的印象不好;缺少住,隔音不好的住所會讓你睡眠品質不好,影響白天的精神;缺少行;沒有好的交通工具,會讓你去哪裡都有阻礙;缺少育,長期沒有成長,會讓你在將來輸給其他人;缺少樂,會讓你的生活過得無趣,感受不到快樂。
領到的第一份薪水可以提升這六者,當然前提是你要有盈餘,而且也不要太過投資某一項。過度專一會讓你其他項目依舊保持弱勢,你應該評估哪一項是最需要優先加強的。假如你沒有一台機車,每天上班需要通勤三十分鐘以上,那你該考慮存一筆錢買台機車,或是先買一台代步用的二手機車,來減少上班的通勤時間。
每個人手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先考慮金錢投注下去後能換得什麼,假如金錢投入後不會使生活更好,應該想想是方法錯誤,還是這投資本身就不是個好交易。
離開蟹桶的過程是痛苦的,痛苦總伴隨著成長,「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每當你經歷一次的痛苦,戰勝且活了下來,那時的你一定會比之前的你還要強壯
不要害怕恐懼跟失敗,比起恐懼跟失敗,妥協它們才會讓人後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用知識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蟹桶理論」是指當有人想要往上爬時,底下的螃蟹會抓住想要逃離的螃蟹,確保他們會跟自己遭遇一樣的下場,人也是。 在兩三年前疫情還沒爆發的時候,參加了一場讀書會,內容講了什麼我也不清楚,但卻有一件事情讓我至今難忘。 他明白自己想要努力、想要更好,但家裡的人,總是能熄滅他好不容易點起的火苗。
在高速公路還沒開始ETC電子收費前,會設置類似檢查站的設施,讓每個用路人經過一段路收一次費用,負責收費的人員稱為「國道收費員」。 在全面計程收費後,收費員在資遣金有部份爭議。但這裡要說的不是這些人的訴求。 而是來談談「選擇權」。 穩定就一定好嗎?
這是王品創辦人之一,戴勝益先生當年講出最有爭議的話。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 「只賺3萬難道沒有資格存錢嗎?」 「就是因為只賺3萬所以才要存錢。」 但說穿了這都是自尊心在作祟,戴勝益先生說這句話是有其他意思的。
「蟹桶理論」是指當有人想要往上爬時,底下的螃蟹會抓住想要逃離的螃蟹,確保他們會跟自己遭遇一樣的下場,人也是。 在兩三年前疫情還沒爆發的時候,參加了一場讀書會,內容講了什麼我也不清楚,但卻有一件事情讓我至今難忘。 他明白自己想要努力、想要更好,但家裡的人,總是能熄滅他好不容易點起的火苗。
在高速公路還沒開始ETC電子收費前,會設置類似檢查站的設施,讓每個用路人經過一段路收一次費用,負責收費的人員稱為「國道收費員」。 在全面計程收費後,收費員在資遣金有部份爭議。但這裡要說的不是這些人的訴求。 而是來談談「選擇權」。 穩定就一定好嗎?
這是王品創辦人之一,戴勝益先生當年講出最有爭議的話。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 「只賺3萬難道沒有資格存錢嗎?」 「就是因為只賺3萬所以才要存錢。」 但說穿了這都是自尊心在作祟,戴勝益先生說這句話是有其他意思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