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關於「台灣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雖然我是念政治的,但我不想說服誰,也不想吵架,歡迎不同的意見的理性交流。
(有點不敢在馬特市發,誰來告訴我能不能發這種文QQ)
朋友的學位論文題目是有關於台(灣閩南)語的,不只一次來問我許多相關問題。
身為不稱職的華語家教常常會被學生的問題驚艷到,更不用說這些中文系的學生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很意外的,我在跟他的討論中,獲取了更多也更精確的知識(大概能夠這樣說吧),是母語者視為理所當然,因此沒有去深刻思考的;又或者是我從來沒有去質疑過「自己的」認同。
為什麼要強調「自己的」呢?因為對我來說,所有認同都是被形塑的,就連自己的母語也是(技術上來說的確是)。

朋友發現北、中、南臺灣的台語口音不一樣。我說,對啊,各地都有自己的口音,但大部分還是可以明白彼此在說什麼。他覺得很奇怪,因為在自己的母語中,完全沒有方言這一回事。
(啊,我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沒有方言呢?只有口音的區別。)
我回答,應該是像之前俄語、白羅斯語跟烏克蘭語的差別吧。
他說,不,其實三者差異很大。

這下換我疑惑了,在我的認知中,他們本是同源,只是方言;後來因為各種地區的口音差異才慢慢發展成自己的一套「語言」,但基本上還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對我來說,我會歸類在他們只是一個語言下的不同種方言。
我問,為什麼在中國的各個省份的「語言」你們就稱為方言呢?即使其他地區的人根本聽不懂他們當地人講話?而烏、白、俄的就是「語言」呢?
他說,在古羅斯時期,這三種語言是同源的,後來才慢慢變的不同。但是!因為他們現在在不同政府的制下,而一個政府要升格自己的「語言」,加上多年的獨立發展,才變成現在認知的不同「語言」。

所以,如果中國分散成好幾個部分的政府(國家),那麼每個地方的方言就會變成自己的「語言」了。

但是如果在同一個政府(國家)治下,就叫方言。

就語言本身來說,那三國,還有東歐某些語言同源的國家(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他們自己的「語言」是非常相近的,幾乎可以稱為方言;但因為在不同政府治下,所以是「語言」。所以他們用來區分同源語言中的「語言」與「方言」的,不是相似程度,而是是否在一個政府治下。
所以,「語言」本身還帶有一點政治意涵?
朋友說,「語」最常是專屬於某種民族的記號,即便是同源的。漢語就是漢人的,俄語就是俄國人的,烏語就是烏克蘭人的。(台語就是台灣人的?)
因為「語言」的專一跟獨特性,使得人們容易區別我者與他者,從而建構出自己的民族。
他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也是略知一二:黑山共和國跟塞爾維亞語,因為一個住在山上一個在山下,就認為彼此不是同個民族/國家的,即便他們的語言幾乎一樣。
當然也是有發展成幾乎不同「語言」的例子,也就是俄白烏。

這就牽扯到一個「民族」對自己社群的認知建構。而我後來明白,這也是我一直無法真正了解語言、方言、民族國家等等概念的真正原因。說到底,這些都是西方的概念,套用在東方世界本來就有點強人所難;在者,台灣的自我認同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建構起來,我不知道自己所屬的群體的真正模樣,所以我無法很明確的區分真正深層的不同。
朋友說:如果有不同方言的漢人不認為自己是漢人,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有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成自我的民族意識),就像烏克蘭跟俄羅斯一樣—因此後者的是「語言」而非方言。
所以這裡的重點在於我者與他者的不同,並且要有一定認知—意思就是這些都是想像/建構出來的(imagined communities)。對我來說,種族(ethnicity)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重要的是民族(nation),那民族怎麼來的?安德森說,是建構/想像出來的。
所以,沒有任何民族是一開始就存在的(那是種族),民族是透過共同記憶、共同「語言」、共同歷史文化等等的元素建構的:告訴人們我們在哪些方面與其他人不同。所以從語言的角度來說,同源的語言經過發展變成不同的樣態(即便有幾分相似),再透過不同的政府的運用,去塑造出一支獨立的民族。
這是西方走過的路吧。
但是中國與俄羅斯基本上是帝國本質轉變成的現代國家,他們境內有很多種族,基本上不能算是標準的民族國家,但他們需要符合這個框架,所以在東方世界出現了另一個概念—國族。
在我的認知中,國族是包含一切種族、民族認同的一個更高階的國家認同形式,而且是完完全全的依照領土需求塑造出來的,例如「蘇聯人」、「俄國人」(Российский)、「台灣人」。在目前移民興盛的時代,我想許多歐洲國家也走上了這條路,民族終究會向種族一樣失去辨別的功能。
民族雖然也是如此,但是基本上還摻雜一點種族的要素在、國族則是要將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納入。所以我們才會說,不管是閩南客家還是原住民,都是台灣人。所以,台灣人這個概念也是被塑造出來的,起於本土意識的抬頭,發酵於政治的宣傳(非貶義)。
但是因為「台灣人」這個國族的概念是奠基於土地,這也會造成目前我國政府治下的其他離島地區對於認同這塊無所適從。

同樣「台語」是奠基於使用此方言的大部分人口,如果真要推廣,甚至將其視為區分敵我的標配,那其他在台方言要如何自處?處理不好,更會造成「台灣人」認同的分裂。
民族、國族的發展無關好壞,端看當下國家對於國民認同的需求,這也是最近幾年台灣內部越演越烈,幾乎已經快到極右的光譜的地步的原因(怕。

就這幾年的發展來說,本土化相當成功,逼得每個政黨在這個立場上都要走上極右「愛國」主義的道路,如果這是選民所奢望的,又何嘗不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7會員
    64內容數
    五十塊買一個美好的俄羅斯, 一百塊買一個真實的俄羅斯。 大家好,我是不畏風雨疫情去求學的留學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往年紀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最近在趕論文的死線,沒什麼心力去思考要寫什麼,但其實很多想法想要延伸討論,看到的當下因為時間壓力也能作罷。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莫斯科終於也要贏來久違的春天啦~ 1.宿舍周邊 2.觀光景點-散步好去處
    因為實習文件的事情兇了系上的行政人員然後被要脅說打分有態度分。
    不知道台灣的新聞事怎麼報的,我每次聽到都覺得自己生存在平行時空。在俄國本土內一切尚安好,風平浪靜,希望西南方也盡快恢復平穩。
    想寫一下突然跳到心尖上,別人的故事。
    大家好,最近在趕論文的死線,沒什麼心力去思考要寫什麼,但其實很多想法想要延伸討論,看到的當下因為時間壓力也能作罷。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莫斯科終於也要贏來久違的春天啦~ 1.宿舍周邊 2.觀光景點-散步好去處
    因為實習文件的事情兇了系上的行政人員然後被要脅說打分有態度分。
    不知道台灣的新聞事怎麼報的,我每次聽到都覺得自己生存在平行時空。在俄國本土內一切尚安好,風平浪靜,希望西南方也盡快恢復平穩。
    想寫一下突然跳到心尖上,別人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