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腸道發炎,癌症提早上身,穩定治療潰瘍性大腸炎,醫師圖文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十多歲李先生在4年多前因為持續拉肚子而發現潰瘍性大腸炎,但是由於工作忙碌,所以沒有規則接受治療。
「在長期追蹤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只要他有按時用藥、定期回診,抽血的指數就都非常好,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鄭屹喬醫師回憶,「但是如果他有一陣子沒有回診,後續抽血檢查就會發現貧血的狀況,營養指數、白蛋白也都不夠,甚至體重下降,變得面黃肌瘦。」
李先生也因為一直沒有穩定接受治療,潰瘍性大腸炎的狀況時好時壞,後來追蹤大腸鏡時,發現大腸裡已經產生癌症病變,只好安排手術切除。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個大家較陌生的疾病,很多患者誤以為只要用了藥,把症狀控制下來就可以停藥,結果卻導致病情反反覆覆。鄭屹喬醫師指出,其實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點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持續治療的目的是將病情控制穩定,避免進展到更嚴重、甚至難以挽回的併發症,因此不可以在藥物產生反應後,就擅自把藥物停掉。
隨著生物製劑的發展,發炎性腸道疾病已可獲得良好控制,達到黏膜癒合的目標,鄭屹喬醫師說,如今也有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能夠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病友與醫師好好配合,可以減少併發症,降低需要手術治療的機會。
放任腸道持續發炎,形成瘻管問題多多
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分成「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兩種疾病的病程演進有些不同。潰瘍性大腸炎主要影響直腸、結腸,剛開始的症狀通常以血便為主,大多數病人都是因為解血便,做大腸鏡檢查意外發現。潰瘍性大腸炎剛開始的症狀比較輕微,但是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可能就會產生大量的血便,拉肚子的次數會從一天三、四次,變成一天二、三十次,且營養狀況變差、體重下降,甚至有發燒、感染的風險。
克隆氏症則會影響整個消化道,各處都有可能出現病灶,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發燒等,且由於症狀多變,較難診斷。
持續發炎的腸道可能漸漸形成瘻管。瘻管是一個不正常的通道,可能從腸道通往皮膚或鄰近器官。腸道是消化食物形成糞便的通道,如果瘻管通往皮膚,形成腸皮瘻管、肛門瘻管,會有流出糞水、分泌物,或反覆發炎化膿;如果瘻管通往膀胱,解尿時就會排出空氣,或是糞渣,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如果瘻管通往子宮、陰道,就會出現異常分泌物,因為陰道開口與尿道很接近,所以也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
「發炎性腸道疾病除了影響生理,也會對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鄭屹喬醫師說,「因為頻繁拉肚子,會影響生活、睡眠,也會影響工作、社交,使患者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穩定接受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除了改善症狀,更希望達到腸黏膜癒合的目標,鄭屹喬醫師說,因為大腸、小腸發炎時,可能產生膿瘍,漸漸形成瘻管,或者是在反覆發炎之後,腸道可能變得狹窄,而且長期發炎,也會使癌症風險增加。因此治療的目標就是讓腸道不要反覆發炎,並使腸黏膜能夠癒合,才能夠避免後續併發症,而進展到需要手術的狀況。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傳統治療包括5-ASA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較新的生物製劑,研究顯示早期使用有助降低腸道黏膜反覆發炎的狀況,也可以減少日後手術的機會,且能幫助病友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目前的生物製劑,可分成「全身型」和「腸道專一型」,鄭屹喬醫師分析,「全身型」生物製劑對全身都有作用,有助於改善腸道外症狀;「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適合用於沒有腸道外症狀的病患,可以針對腸道發揮作用,同時降低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使用生物製劑對大多數病人而言蠻安全的,醫師也會密切監測治療反應以及可能的副作用。」鄭屹喬醫師說,「由於台灣仍有肺結核,所以在使用生物製劑時,需要注意是否有肺部症狀。」
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保養重點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日常生活中有幾個部分要特別注意。首先務必要戒菸,因為抽菸會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復發的風險,鄭屹喬醫師說,有些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跟壓力有關係,所以這類病患的生活作息盡量正常、避免熬夜,降低生活中的壓力,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也可以減少復發情況。飲食多元且均衡,才有足夠的營養來對抗疾病。
因為需要長期治療,病友應跟醫師討論,根據病情及個人的狀況調整藥物的種類、劑型、使用方式等,以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與照護品質。
貼心小提醒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並非單純的拉肚子。鄭屹喬醫師說,如果出現腹瀉、腹痛、血便、體重減輕等狀況,一定要就醫檢查。
生物製劑的發展,讓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得到穩定的控制。規則接受治療,能夠避免出現腸道穿孔、狹窄、瘻管等棘手的併發症,降低手術甚至罹患癌症的風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目前已經有成效良好的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發炎,改善預後。郭震亞醫師叮嚀,治療目標除了要改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避免動刀切腸子!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被診斷的癌症之一,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14,000人。黃俊升教授指出,雖然乳癌個案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因乳癌治療持續不斷進步,在個人化醫療發達的現今,轉移性乳癌的治療成績不僅已經可以達成較長的整體存活期,且生活品質也可維持良好。
出現癌症骨轉移時,患者通常會感到痠痛不適,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退化或工作勞累,便不以為意,容易錯過治療的時機。馮博皓醫師說,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卵巢癌是種不容易察覺的癌症,超過五成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後期卵巢癌,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都建議要接受手術治療,盡量把腫瘤清除,同時要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透過個人化精準醫療,卵巢癌的治療成效已有顯著的進步,可以搭配基因檢測,了解本身基因突變狀態,後續配合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療法,延長存活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目前已經有成效良好的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發炎,改善預後。郭震亞醫師叮嚀,治療目標除了要改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避免動刀切腸子!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被診斷的癌症之一,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14,000人。黃俊升教授指出,雖然乳癌個案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因乳癌治療持續不斷進步,在個人化醫療發達的現今,轉移性乳癌的治療成績不僅已經可以達成較長的整體存活期,且生活品質也可維持良好。
出現癌症骨轉移時,患者通常會感到痠痛不適,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退化或工作勞累,便不以為意,容易錯過治療的時機。馮博皓醫師說,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卵巢癌是種不容易察覺的癌症,超過五成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後期卵巢癌,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都建議要接受手術治療,盡量把腫瘤清除,同時要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透過個人化精準醫療,卵巢癌的治療成效已有顯著的進步,可以搭配基因檢測,了解本身基因突變狀態,後續配合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療法,延長存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預防大腸癌及在放化療、手術後的飲食管理是大腸癌患者和高風險族群極需關注的問題。 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助於預防大腸癌,也能在治療過程中支持身體恢復。 **3不:** 1. **不吃加工肉製品:**加工肉製品如香腸、燻肉含有防腐劑和化學添加劑,長期攝取增加大腸癌風險。 2. **不吃高脂肪食物: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預防大腸癌及在放化療、手術後的飲食管理是大腸癌患者和高風險族群極需關注的問題。 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助於預防大腸癌,也能在治療過程中支持身體恢復。 **3不:** 1. **不吃加工肉製品:**加工肉製品如香腸、燻肉含有防腐劑和化學添加劑,長期攝取增加大腸癌風險。 2. **不吃高脂肪食物: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