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不通(兼補述、回應玫玲於臉書上的貼文、留言)

更新於 2022/07/0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文/沙貓貓
*前提:前天,玫玲與一出版同業來書店找我聊聊近期書市之事,而後,朋友傳了玫玲於臉書上的貼文給我,有臉書的朋友,應該可以自行搜尋玫玲的貼文,在此,因為尚未獲得玫玲同意,就不轉挑她的貼文了。關於昨日所談、以及玫玲貼文上的一些讀者留言,我簡短回應如下文。
小歷史:在二〇〇六年書市寒冬裡開業的小小有認知到其艱辛之途嗎?
先談一點歷史,然後拉到現狀:雖然從二〇二〇年的疫情開始,甚至往前提到更久,二〇一八年我們退出臉書、小小從2.0搬到離捷運站的現址,稱為3.0的二〇一六年開始,小小一直有很堅實的會員們支持著,不辭艱辛、不問折扣的來到小小。他們把小小當基地、當生活裡的必須、當知識的培養皿,疫情開始之後,就算無法親身來到,亦透過各種方式跟我們訂書,這份情義,我一直銘刻在心。
每遇一次的變動:搬家、退出臉書、疫情,的確業績會受到影響,影響最大的是臉書,瞬間斷崖式的下降,但這本來就在預估內,因為,原先的「好」業績,也是臉書「充」出來的。它作為社群平台最大的問題是:有利於短期行銷,但不利於長期經營——它吃掉我們太多時間了,以至於完全排擠到閱讀應有的時間。
至於另一個決定退出的原因是:我不能ㄧ邊意識到它是監控式的媒體,一邊鼓舞大家盡情用它。
至於更久之前的搬家,這在更早之前的文章,二〇〇九年梳理書店未來的文章裡我已經提過:未來,實體書店可能會全面撤出城市中心——因為店租已經無法擔負得起。小小的狀況,雖然不是因為漲租,而是因為鄰近都更,但也是同一件事。
能夠預估到的事,沒有一件事情是我沒有預先準備的,無論是具體的應變方案,或者抽象的心理準備。小小既然選在寒冬的書市開業,沒有理由樂觀,也沒有理由認為,這一切會突然變好。書市因為長年的結構失衡,書價節節攀高是意料中的事,二〇〇九年,為了能夠將這個失速的車子擋下,由獨立書店發起、暴露惡性折扣戰的問題,這串討論一直到文化部成立迄今,一直沒有停過。
為了未來而提的圖書統一定價制
玫玲之所以會來找我聊聊書市,是因為現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已經表示,他任內不會動圖書統一定價制,而兩大網通大打折扣戰,書市價格已經混亂到難以言喻。
這些,當年我在談折扣戰的文章裡,都提過了,都是必然會發生的。我不是說我是預言家,我只是習慣,很多事情想遠一點、想寬一點、多思考結構而不是自己一點。所以,針對折扣戰來提,當年是思考過後的是:唯有它,能夠暴露這個出版結構的歪斜。
那時,戰場真的只來到前期,連中局都還不算。
讀者們可以不知情,但出版人不會不知道,如果什麼都不做,現在正在進行的每一件事、過去已經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必然的。
由於知道這樣的必然,所以,這十多年,小小作為一間書店,也做了很多事不只是書店經營的事,無論是面向文化部、面向出版業,我沒有停止過發聲,無論公開或者私下運作。而回到小小,我自己能做的,是盡可能地繞過折扣戰,試試看專心賣書、專心打造、尋找面對願意一起對抗這個折扣怪獸的讀者們,我們就能夠繞過這頭資本主義的怪獸。
直到這兩年加上疫情,通路衰退到出版社不得不大幅度消減印量、再度有感提高書籍定價之時——賣書給讀者,對我來說,變得很痛苦,因為書價,真的被膨脹得太高了。
敞開城門,迎接木馬
關於折扣的簡單提問是:
如果你有能力定價一千元,長年打六六折,你為什麼不要就訂六百六十元的售價就好?
如果你好不容易做了一套書,一上市就打七五折,你為什麼不要就訂七五折的售價就好?
我們知道這叫行銷。折扣永遠有用。另一個端點是:消費者是聰明的,懂得比價,貨比三家不吃虧。這是消費時代的邏輯,每個人都琅琅上口。我沒有要檢討消費者/讀者,要檢討的是出版社:你每個月出如何行銷、打消費心理戰的書,你怎麼可能會不懂,折扣永遠有用的條件是:你不是天天打折。
所以,當這個逐漸無效的行銷遊戲來到近期,書價來到史上高點、加上另一個網通加入之時,情狀變得相當殘酷,連帶的,原本逐漸下降的整體產業的品質、從業人員的餘裕,都使得這個行業,變得非常的......難看,也難堪。
環顧所有在坊間的商品,可以說,只有書是這樣賤賣自己,昨天,一位與玫玲同來的出版同業說:「沒有一個產業每年的新品這麼多種,這麼多樣性,折扣却打那麼低,彷彿成本很低。」這個遊戲,不會能夠一直玩下去的,它有局限,也有終點。其實,出版人不會不清楚。那麼,這看來狀似「短視套現」的局勢,我難道不會合理的認為:紙本書已經被作為行銷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沒有一個出版人會樂觀的認為,有能力自行補貼毛利的通路,會長久地這樣補貼下去。一邊出版著資本主義謀殺我們各種未來的書的出版人們,一邊樂於敞開大門,歡迎木馬進城,這樣的行業,不在我在十多年前所預見的未來裡——或者,可以說,我反省我自己,也許,我一直都知道,但我天真地、樂觀地設定:出版人一定還是會保有初心,一起朝打造健康出版結構邁進的。
我傷心嗎?我傷心一天,然後一天,去思考要如何說明我的心情,以及,出版業現在拋下的實體書店,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對,不是讀者拋下,我得很誠實地跟自以為是讀者拋下實體書店的你們說,最終,你們只是各種流量被導向的最後結果而已。
這場戰局,終於進入白熱化的下半場
讓我們虛擬一個情境:目前,全台灣目前,大概有可以接收首印量一半的實體書店,出版社如果將親簽版、獨家封面、獨家贈品,都只配量給這些實體書店,不只一本書這樣做,而是本本做,最終大家終究會去這些書店買這些書,因為,你就是想要那些書以外的附加價值品。
但大部分出版社不會去會冒這個險——會被抱怨、會被砍量、會被變相懲罰。因為網通早就大到,他們可以干涉出版社的諸種產製過程,包括定價。過去,連鎖實體書店也能夠加入這個干涉大戰,不過,由於疫情關係,這個局勢有了改變。但在這裡,我也沒有要檢討網通,或連鎖通路,我只是要說明:在這個干涉大戰裡,基本上沒獨立書店的事。雖然有些出版社發現,獨立書店也滿能夠賣一些獨家的品項,但這不是常態。也因為沒有這些有的沒有的東西,我們當然就說服自己:那就心無旁騖地以選書、賣書決勝吧。
紙本書對我們這樣的書店而言,是目的,而非只是裝飾品、吸引人上門的工具;不過,對於我這樣的讀書人而言,書店不一定會是唯一解答——我跟大部分的重度讀者沒有太大差別的是,由於我們知道要去哪裡找書、找資料,所以,閱讀的唯一管道,並非只有書店。但投身於這個產業,以書店作為面向現實之窗口,是因為我很清楚地認知到,打造像我這樣的重度讀者的起點,正是實體書店——一個一踏進去,就能夠瞬間撼動你的知識之海,神祕而未知的世界,在向你招手。
有人會說,這,圖書館也辦得到吧?
圖書館開啟的是歷史之門,書店敞開的是未來之海,兩者的區別,無法錯認。
因此,即便我選擇在書業冰河期已經開始的二〇〇六年創立小小,我就明白,隻手無法挽回已經傾斜的結構,它必須要整個出版業,從上游到讀者全部動起來,不然,書店將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雖然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這已經是現實)。在那個未來還沒有抵達之前,我們盡力地想讓實體書店這樣的形式存在著:不是因為懷舊,而是從歐美日韓這些出版大國,在二、三十年來重新認識到實體書店的重要性,從書商到作家、讀者所發起的戰鬥一事,我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認知並沒有錯: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價值。
小小作為實體書店,是一間立志要開一百年的書店。設定這個年份的意義在於告訴自己,我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選擇這個行業、它也不是是我唯一能做的事,而是,書店是我思考面向這個越加疏離、人們的各種被剝奪越加嚴重的完美解答。
它的存在唯一不利的條件,正是它要抵抗的對象。所以,它所倚賴的,正是有意識選擇加入抵抗這一邊的每一個人。
從這一點,小小的確是倚靠著選擇加入抵抗的會員們,才能一直走到現在,今年七月二十二號,我們要滿十六年了。透過這篇文章,我要再次對每一個曾經、或者支持我們走到現在的讀者說,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小小。
然而,我們得以存在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出版社的支持。一直以來,也有不少出版社特別照顧小小,每一間相挺的出版社,我也都深深記得。不過,這裡我提到的支持不是指,獨一讓利給小小,而是,出版社要為創造良好的出版結構,一起努力,是要一起真誠的去面對,出版業已經生病了的事實。
走到現在,可以說,不只是惡化,而是劣化了。
懸壁與荒野
前天,我跟玫玲提到的疲憊,不是因為活不下去,而是因為要怎麼活、選擇怎麼活;不是因為沒有讀者來小小買書、不是因為我們面對環境的各種流失,因為這個流失,是必然的,所以我得用倍於這個流失速度的力氣,盡力地、激發創意地彌補它。我很享受在這樣的創意過程裡,為不同的讀者們選書,為來到書店的讀者們展示、陳列、推薦這些書。
對於書店信徒如我,那深深令我傷心的一擊來自於:由於正在傾軋的網路通路,讓投入的出版社看得見業績的成長,因此趨之若鶩(?)地投入。
然而,你們看見了這些年,自己出版品的問題了嗎?為了什麼原因,我們的書定價衝得飛高、折扣一層層打得越來越低;為了什麼原因,犧牲一本書應該有的排版、裝幀、校對、甚至翻譯品質;為了什麼原因,一本書要製造很多不同的書封、衍生許多相關不相關的贈品,最後又通通回到倉庫。為了什麼原因,我們出版業的從業人員得領著相較於其他行業更低的薪資、加班。為了什麼,我們出版一本書?一本書從產製到來到讀者面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力氣;然後,我們花多少時間、用什麼方法讓讀者接觸到這本書,最終,又花多少時間,它們回到倉庫、進入一輪又一輪的舊拍,最終,進入銷毀程序。我們要如何讓一本書能夠留在書店裡夠久,如果它品質不夠好、如果它長年都在打折、如果它脫離新書期之後,沒有人再關注它、詮釋它、提及它?
紙本書的讀者流失,是因為通路型態改變的話,那麼,請問,我們花多少時間、用多少力氣,去創造讀者,以彌補那些不停地流失的印量?
小小的存在,是因為對書的愛情。當年,引領著我成立這間店的意象有兩個:一個是《書店》一書裡,最終說出:這個小鎮不需要一間書店而黯然關閉的終局;另一個,是《華氏四五一度》裡,背誦著一本本的書,傳遞給下一個人。將這樣的未來置於前景而開業的我,不是不明白這條路通往哪裡。
然而同時,我也必須說,以Frost “The Road Not Taken”為師的自己,完全能領略這條路上的孤寂與淡清。我的誤解來自於,以為曲徑幽路,或許能通向大海,但它終究,進入的是懸壁與荒野。
以及,路牌一只:此路不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9會員
    218內容數
    每月,小小會精選一定量的選書,直送到選書成員的信箱裡。有不好朋友好奇,除此之外,要如何可以讀得到這些選書呢?除了選書之外,有時沙貓貓也會想要跟大家聊聊關於選書、閱讀的種種。在網路時代,是否你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其實變得越來越侷限呢?由書店老闆親選每月各類不同新書,一舉突破閱讀同溫層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把「藝術」從殿堂拉下,讓它不是「供」在哪裡的、高高在上的事務,而是回返於:這是人類的共同結晶、各種軌跡:創意的、宗教的、文明的、掠奪的、野蠻的,以及時光、大地,跟人類意志搏鬥的結果。
    以下的動物如果出專書,肯定也會被我大力推薦的有:食蟻獸、馬來貘(你知道成貘其實很大隻嗎?)、穿山甲、刺蝟、天鵝、水母......嗯......很多啦,你不覺得可以透過一本書認識一個奇妙的物種很棒嗎?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控管言論是威權國家的「特色」,廣義的出版品都得經過審查通過,才能發行。管控言論,便方便管控你的思想。
    但語言系所的好處是,所有的課程都會環繞著這個語言來展開:經濟、文化、文學、政治等等,你學習的不只是聽說讀寫,實際上是為進入這個語言的核心做準備:了解使用這個語言的社會的過往今來,跟坊間的語言課程還是會有極大的差異。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也許是因為海明威,使得我有了這樣的理論:假如我很喜歡的創作者(們),讚許另一個我很討厭的創作者,那麽,有可能是我的觀點有了偏頗,我應該要再一次審視有無錯漏了什麼,譬如,理解太少、或受到某些立場偏移的評論影響......等等。海明威是這樣的例子之一,不過,重新審視之後,不一定就會喜歡
    把「藝術」從殿堂拉下,讓它不是「供」在哪裡的、高高在上的事務,而是回返於:這是人類的共同結晶、各種軌跡:創意的、宗教的、文明的、掠奪的、野蠻的,以及時光、大地,跟人類意志搏鬥的結果。
    以下的動物如果出專書,肯定也會被我大力推薦的有:食蟻獸、馬來貘(你知道成貘其實很大隻嗎?)、穿山甲、刺蝟、天鵝、水母......嗯......很多啦,你不覺得可以透過一本書認識一個奇妙的物種很棒嗎?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控管言論是威權國家的「特色」,廣義的出版品都得經過審查通過,才能發行。管控言論,便方便管控你的思想。
    但語言系所的好處是,所有的課程都會環繞著這個語言來展開:經濟、文化、文學、政治等等,你學習的不只是聽說讀寫,實際上是為進入這個語言的核心做準備:了解使用這個語言的社會的過往今來,跟坊間的語言課程還是會有極大的差異。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也許是因為海明威,使得我有了這樣的理論:假如我很喜歡的創作者(們),讚許另一個我很討厭的創作者,那麽,有可能是我的觀點有了偏頗,我應該要再一次審視有無錯漏了什麼,譬如,理解太少、或受到某些立場偏移的評論影響......等等。海明威是這樣的例子之一,不過,重新審視之後,不一定就會喜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時候 出現很嚴重的自我價值危機 當下我有意識到我有問題 (大概就是寫出愛情隨筆那時候) 直到又有人需要我 我才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我也不知道這樣講對不對) 後來我想假裝沒事 但我知道不可能沒事 我問出去的問題沒有得到回應 我在乎的人心裡有其他在乎的人 我都能理
    DSE 數學講求邏輯思維嘅訓練,亦有唔少公式、答題技巧要學,所以好多同學都會去補習。但係市面上有咁多補習社同數學補習天王,咩先喺最適合大家呢?AfterSchool 為各位整合咗唔同補習社及老師嘅資料,分析各種補習方式嘅優缺點,仲會教大家點揀合適嘅老師,希望幫到大家考好 DSE!  點解要補數
    Thumbnail
    【01/15盤前重點新聞】 *PCE通膨達標 巴克萊改口:Fed 3月就會開始降息 *權王台積電18日法說 五議題聚焦 *15檔綠贏概念股 領軍衝 *本週操盤筆記:美股金融股財報、中國GDP、美國零售銷售
    Thumbnail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我對很多事都有興趣,都想學、想做、想運用、想分享、想很多,想想想...…常把自己搞得很忙,看起來好像多才多藝,卻什麼也都很鬆。 鬆,没有不好,就看自己要的是什麼,如果像我這樣只是為了樂趣、調劑身心,那麼,鬆就有存在的必要。 朋友佩服我的行動力,我卻認為有時行動力很強不一定是好事。
    Thumbnail
    山中樹木葉子早已落盡,只剩枝幹張牙舞爪,夜色之下,樹木搖擺,如重重鬼影,狂風吹過林間,好似鬼厲尖嘯,饒是應飛揚經常往來後山,也覺今日山中充滿陰森鬼怖之氣, 應飛揚見那蝴蝶稀奇。好奇探問道:“這胖蟲是何來歷,這般厲害,比村裏的黃狗還好用?” “怎麼回事,又不行了麼?”應飛揚問道
    Thumbnail
    曾經,我是一位寧可有人陪伴也不願孤單的人。 即便,我總以為自己看上的男人肯定也會看上我,直到我接觸了交友APP,我才懂得原來互相喜歡根本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喜歡之後又該如何繼續維繫關係?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在漆原老師的筆下可以看見她對環境的熱愛程度,雖然這兩部作品都是由「環境突然出現了變化」為題的作品,但她絕對不是那種百之百要求環境不要遭到破壞就這樣一直保持的人,她更在意的是角色們如何看待這種變化,並對此做出因應之道。 管它山轉不轉路轉不轉,我心自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時候 出現很嚴重的自我價值危機 當下我有意識到我有問題 (大概就是寫出愛情隨筆那時候) 直到又有人需要我 我才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我也不知道這樣講對不對) 後來我想假裝沒事 但我知道不可能沒事 我問出去的問題沒有得到回應 我在乎的人心裡有其他在乎的人 我都能理
    DSE 數學講求邏輯思維嘅訓練,亦有唔少公式、答題技巧要學,所以好多同學都會去補習。但係市面上有咁多補習社同數學補習天王,咩先喺最適合大家呢?AfterSchool 為各位整合咗唔同補習社及老師嘅資料,分析各種補習方式嘅優缺點,仲會教大家點揀合適嘅老師,希望幫到大家考好 DSE!  點解要補數
    Thumbnail
    【01/15盤前重點新聞】 *PCE通膨達標 巴克萊改口:Fed 3月就會開始降息 *權王台積電18日法說 五議題聚焦 *15檔綠贏概念股 領軍衝 *本週操盤筆記:美股金融股財報、中國GDP、美國零售銷售
    Thumbnail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我對很多事都有興趣,都想學、想做、想運用、想分享、想很多,想想想...…常把自己搞得很忙,看起來好像多才多藝,卻什麼也都很鬆。 鬆,没有不好,就看自己要的是什麼,如果像我這樣只是為了樂趣、調劑身心,那麼,鬆就有存在的必要。 朋友佩服我的行動力,我卻認為有時行動力很強不一定是好事。
    Thumbnail
    山中樹木葉子早已落盡,只剩枝幹張牙舞爪,夜色之下,樹木搖擺,如重重鬼影,狂風吹過林間,好似鬼厲尖嘯,饒是應飛揚經常往來後山,也覺今日山中充滿陰森鬼怖之氣, 應飛揚見那蝴蝶稀奇。好奇探問道:“這胖蟲是何來歷,這般厲害,比村裏的黃狗還好用?” “怎麼回事,又不行了麼?”應飛揚問道
    Thumbnail
    曾經,我是一位寧可有人陪伴也不願孤單的人。 即便,我總以為自己看上的男人肯定也會看上我,直到我接觸了交友APP,我才懂得原來互相喜歡根本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喜歡之後又該如何繼續維繫關係?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在漆原老師的筆下可以看見她對環境的熱愛程度,雖然這兩部作品都是由「環境突然出現了變化」為題的作品,但她絕對不是那種百之百要求環境不要遭到破壞就這樣一直保持的人,她更在意的是角色們如何看待這種變化,並對此做出因應之道。 管它山轉不轉路轉不轉,我心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