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茂春邱家的故事 01─序曲】

2022/07/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 初聞家名
2020年8月我移居妻家祖宅所在的苗栗濱海小鎮—通霄,台中山線子弟因著婚嫁成為了苗栗海線的新移民。某日,和妻在郵局街角小食攤買抓餅時,和阿桑隨口閒談。
「阿弟,你住佇佗位?」阿桑微笑問妻。
「天主教後面,茂春邱家!」妻簡答。
接著,我看見阿桑露出了一個了然於心的表情,「茂春邱家」的名字初次撞進我的心裡。1980年次的妻成長於通霄祖宅,直到清水高中卒業北上念書前,和祖父母生活在祖宅裡;而我則晚妻一齒年,1992年生長於山線豐原。
街角的這段應答,燃起了我對茂春家族史追索的興趣,而相對於我,妻則活生生地走過家族歷史的末尾遺緒。於是,我們身在家族史裡外互為參照,在茶餘飯後的閒談時光裡,竟也無意間拼湊出了諸般熠熠生輝的家族故事片段。
二、 茂春邱家與祖父
下面的古文書,出自臺灣大學的《淡新檔案》典藏系統(下圖一),光緒九年(1883)吞霄街各商鋪呈給新竹知縣的一份文稟,正中偏右下可見「茂春」戳記。作為清帝國末期吞霄街初試啼聲的商號之一,開台祖大成公之孫有財公(1834年生)以一根扁擔沿街叫賣起家。
▲圖一,一份1883年的古文書,正中偏下可見「茂春」店號戳記。(臺灣大學淡新檔案典藏系統。)
邱家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人士,饒平祖輩排行十一世的大成公在乾隆後期相率二子,渡黑水溝來台拓墾。在通霄鎮志裡,大成公被名列為開墾梅樹腳庄的先賢。其二子阿平公派下生六子,二房有財公(偏名有來,今茂春隆記派下)和第六屘房有源公(1852年生,今茂春邱家派下)人丁最為興旺。
邱家開台祖孫三代時間,最遲至1880年代已由農轉商,有財公更在1900年(明治三十二年)獲總督府頒贈台灣紳章(下圖二,同一份名單其實頗值得玩味,有機會再寫一下。),茂春邱家也成為日後,能與川盛湯家並列的通霄另一大商號。
一方面,妻的祖父,身為茂春邱家長房長曾孫(饒平祖輩第十六世,開台祖下第五代),今年剛過101歲冥誕。
祖父與其父祖們,經歷了乙未鼎格、殖民地的現代化,乃至國府遷台後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至其後高壓統治的整個進程,面臨的挑戰可謂波瀾萬丈!而正因著同為長孫的妻,年幼即長同與祖父母的近身生活經驗,這些家族故事的梗概才得以穿越時空阻隔延續至今。
祖父所留下的不僅只是故事而已,大量書信和寫真,更是拼湊家族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以,《尋找茂春邱家的故事》將以祖父作為出發點,沿路撿拾各個時空背景下的片段。
▲圖二,1900年友財公獲頒總督府臺灣紳章的公文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系統。)
三、啟程
冥冥之中,家族史的線索在交織的時光之流裡偶爾閃現。
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系統上,我再發現了妻家多位祖先的名字;在臉書碰巧認識了位通霄在地大哥,一問之下竟與祖父的結拜兄弟同輩份;在維基百科臺灣文化協會青年運動條目裡,驚見妻英年早逝曾祖父的名字!諸般種種,彷彿陣陣無形的風,吹拂過過我心頭。
今年春節,北上看〈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更與妻的阿姨(叔公的大女兒)餐聚,席間無意聊到我平日裡閱讀其父親,在戰前自東京寄回的以鋼筆日文書寫,文情並茂的家書,阿姨會心傾聽著。一會兒,要姨丈到他書房架上,取出一本自費影印的資料,是邱仲川先生在2005年,86歲時編纂的〈民國54年7月22日苗栗縣通霄鎮茂春隆記派下會議記錄與執行報告〉。
這本珍貴的文獻,讓我對妻家族史的理解,有機會自點而成線、自線而成面。
再之後,是〈茶金〉上映,我拜讀了廖運潘先生以其驚人記憶所誌《茶金歲月》;讀了林俊穎〈我不可告人的鄉愁〉等,以先祖故事為發想的文字;看了黃胤毓導演的紀錄片〈海的彼端〉、文字《綠色牢籠》;看鄭鴻生寫其家族史,以家族史為樣本觀察時代背景切片的《尋找大範男孩》。
自忖沒受過專業歷史學訓練,也無驚人的記憶力或健筆。但思緒所及,茂春邱家涵蓋自清帝國末期、日本時代至戰後新時代變革者,卻在在充滿故事性張力。於是,決定提筆起程。
雖然前方需要解答的疑問與故事片段仍數量如山,希望所有認真面對故事的身影,能給予或許正身處家族史迷霧中的觀者一點點力量。更期待這些文字書寫,能為這個跨海移民、由農轉商的勇敢福佬客家族,尤其是祖父本人,留下一點點文字記錄。
-to be continued-

**本「尋找茂春邱家的故事」系列文章,所引用資料除各單位典藏之外。全部影像、文字版權均屬茂春邱家十八世長孫邱成恩所有,請勿任意轉載。若茂春邱家、茂春隆記邱家派下邱家子孫,對於文字內容與影像有不同見解與資訊者,懇請不吝交流賜正,感謝。
朱恩成
朱恩成
山線豐原成長.海線通霄女婿| 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著迷於故事敘事裡的世界 |海線小鎮生活練習,「尋找茂春邱家的故事」家族史書寫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