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景氣成長階段,有不少個股出現顯著的漲勢,例如半導體、面板、貨櫃航運等,這些主要是成長股及景氣循環類股,當情勢轉變時成長的特性會消失,景氣循環會變成衰退,隨著股價上漲而堆積的各方籌碼就垮了,正常邏輯在股票市場的資金調整是賣出股價較高、未來前景可能有疑慮的,買進股價較低,營運有機會好轉的股票,所以成長股及景氣循環類股在景氣轉變時跌最慘。
相對抗跌的則分成兩類,一種是營運穩定而股價波動較小的股票,這類型股票缺乏成長股的業績爆發吸引力,先前漲幅不大,後續也就沒有太大的空間可跌,偏向屬於價值型的特性,例如統一(1216)或鴻海(2317)今年波動不大,另一種是沒有跟上景氣的成長,逆向躺平的股票,例如大立光去年營收是負成長,去年股價表現和整體股市逆向發展,今年至目前為止累計營收並未成長,在股市大幅修正時,大立光股價早已經躺平,反而變得相對抗跌,或是今年曾經有表現的網通類股與工業電腦類股,是先前沒跟上景氣成長,後來營運好轉而逆向表現的股票。
跌勢的止跌現象之一是原本弱勢、主跌的類股必須止跌,例如貨櫃航運、面板、半導體等如果不再破底就能止跌,另一個現象是必須有某一種或幾種類股相對強勢領漲,這些多半是營運成長、前景具有想像空間的類股才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如果盤面能出現越多有助於止跌的跡象越能真正展開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