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訊息量很大的一本書,既包括一位女兒陪伴母親「斷食善終」的過程思索、掙扎與艱難,也是活過女權低落年代,一位母親勇敢面對生與死的故事。當然,也不斷觸及醫界、法規對於臨終照護和醫療介入的不同意見,也指出尊嚴善終相關法規尚未健全,眾多長期臥床病人雖生猶死、難以解脱的現況。

讀完心情會很震盪。才知道活著不易,要求個「好死」也是大大困難,無論身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難以「好死」的陰影都可能影響人生多年,也因此儘早開啟家人之間對於臨終醫療的討論是必要的。儘早了解自己或長輩是否有意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是必要的。此外,持續鍛鍊身體、降低失能的風險,也是必要的。畢竟,如果一秒就死也許不可怕,但拖延經年又難以自主的死,就是地獄了。


當中最觸動我的是,作者畢柳鶯醫師紀錄陪伴母親斷食善終的21天,母親的身心變化、家人間的互動細節。即使母親追求善終的意志,事前已和家人們充分討論,獲得家人們的支持與尊重。然而,隨著斷食的日子累加,母親越來越虛弱。書中寫到第15天,作者協助母親回房休息後,回到客廳看到弟弟泣不成聲,問她:「一定要這樣嗎?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讀到這裡,我也噴淚了。覺得這真是艱難的事,即使想辦法選擇善終,還是好難。更何況許多人的處境是親人間難以達成共識,或者沒有資本選擇善終之路。這本書或許分享了善終的一種選擇與實踐,讓為人子女提早想想,若有那麼一天,該如何讓長輩好走。但我想即使各方面都做了準備,事到臨頭理性是否能勝過對父母的不捨?也只有真的面對時才會知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讀書寫字過日子的沙龍
1會員
16內容數
2023/07/10
雖然小說主要的骨幹是男老師與女學生的師生戀,但讀完莫名覺得包藏其中的女女之愛,才有鮮明的色彩。(包括母女、女同志、師母扮演大鼻子情聖,偷渡與女學生們的精神之戀等等)
Thumbnail
2023/07/10
雖然小說主要的骨幹是男老師與女學生的師生戀,但讀完莫名覺得包藏其中的女女之愛,才有鮮明的色彩。(包括母女、女同志、師母扮演大鼻子情聖,偷渡與女學生們的精神之戀等等)
Thumbnail
2023/05/10
對於自己和長輩之間的矛盾、親疏變化,家人相處的人情、鋩角,以及行為背後的內心戲,觀察很細膩。雖然明白寫出親子間的疏離、不睦,整個描寫卻又很清澈,沒有怨氣籠罩之感。寫生命的曲折,會有點小刺心,卻不會拉讀者陷入情緒的漩渦之中。 不讓讀者痛,或許因此少了驚艷之感。但如果作家的筆是刀,會覺得這刀法挺不錯的。
Thumbnail
2023/05/10
對於自己和長輩之間的矛盾、親疏變化,家人相處的人情、鋩角,以及行為背後的內心戲,觀察很細膩。雖然明白寫出親子間的疏離、不睦,整個描寫卻又很清澈,沒有怨氣籠罩之感。寫生命的曲折,會有點小刺心,卻不會拉讀者陷入情緒的漩渦之中。 不讓讀者痛,或許因此少了驚艷之感。但如果作家的筆是刀,會覺得這刀法挺不錯的。
Thumbnail
2022/11/16
坐在午後的陽光裡 我們是默默發光的詩句 不須言語 自然合拍的韻律 所有的人聲鳥語都是故事的註腳 光影緩緩 彷彿不願意前進 公園裡的搖搖馬輕輕晃動 好像聽見某種神祕 隨時準備開始 下一刻的嬉戲
Thumbnail
2022/11/16
坐在午後的陽光裡 我們是默默發光的詩句 不須言語 自然合拍的韻律 所有的人聲鳥語都是故事的註腳 光影緩緩 彷彿不願意前進 公園裡的搖搖馬輕輕晃動 好像聽見某種神祕 隨時準備開始 下一刻的嬉戲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