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39 遙想第一次投稿的時候,怕得要死(印調)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39 遙想第一次投稿的時候,怕得要死(印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第一次投稿,是我大學一年級的寒假。

就有如各位初次投稿的大家一樣,我也是緊張得要命,盡可能地排除任何自己能找到的文章錯誤,不管是錯字和BUG,或者是投稿所需的資料等等。

謹慎到恨不得把文檔裡面的字都看個一百遍以上,若是順過好多次但還是發現不通順的字句,甚至僅是一個錯字,都會讓我自責不已。

總而言之,就是緊張到彷彿只要有一點瑕疵,就會影響到自己作品的結果那樣。

然而,當我在業界混久了才明白,原來投稿時的完成度當然是一定要有的,可是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擔憂都不太必要──正常編輯是不會因為稿子或信件裡面有一個錯字,或字句不順,就把稿子丟掉。

raw-image

可是還是要注意一點,每家出版社要求的細項都不一樣,也可能會要求不能一稿多投,或是同時投給多家的時候要先註明等等,這部分網站上都有,就有勞大家自己去留意了。

可以看一下這個影片,裡面有提到一些其他的投稿重點,可以參考一下。

當時我投稿給心目中第一,也孕育出許多有名作家的大出版社(現在還在)之後,大概過了一週左右,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

內容大意就是稿件過稿了,要談簽約之類的。

可是當下我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詐騙集團的來信XD

畢竟當時各種詐騙盛行,我就想,沒想到居然就連小說投稿都可以騙,可是這個人怎麼會知道我投稿給那家出版社?莫非是一種巫術──

好吧,反正在真正收到合約之前,我都覺得這可能是假的。

後來簽約之後,很快就開始進行製作書的準備,例如角色外型設定、封面等等,然後不久後,我就收到書的封面與內頁彩色拉頁,以及兩張黑白插圖的圖檔,接著是文稿的校潤。

不只電子檔,我還收到印出來的版本,上面有用紅字做修改記號,當時的我才發覺原來製作一本書是如此不容易。

後來相關的工作都結束後,就在等出版排程。

可是等啊等,從一月變三月,三月變六月⋯⋯以此類推,就這樣拖了一年後,我的大學的課業開始繁忙起來,但基於我對這間大公司的信賴,就幾乎不再多問,直到快要畢業,我才又去問總編輯到底何時才出版。

然後對方開始敷衍,還掛電話,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求助無門的狀況,回去翻看合約,才發現幾乎沒有我方的保障款項⋯⋯可是當時討論合約,還是新人的我根本不敢多要求什麼,也不曉得該如何保障自己(掩面

總之,後來我又花了不少勁,直到我直接表示要走法律途徑,他才終於肯正面回應我,最後不到五分鐘.草草結束了這個折磨我多年的噩夢。

當時我有問為何不出版,對方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出版社的方針改了,稿件已不符合出版要求。

這件事情既然早已是定局,那我真不曉得這樣不主動告知,還百般迴避的意義到底為何?

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當時的稿子也都已經在別家出版,但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有點不開心呢。

總之就是做了一場美夢,醒了之後就要重新努力的概念。

現在我的桌布就是當時作品的彩圖拉頁,算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放鬆警戒,因為誰都不曉得,未來會是怎麼變化,唯一能夠信任的,還是自己的初心和原則,還有堅持。

想要追夢,就要有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的領悟。


是說《鬼島》系列文章要實體化啦!

raw-image

現在開始要印調

歡迎想購買的人填寫意願唷!

>>>>>傳送門

avatar-img
鬱兔的金幣窩
130會員
287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近40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鬱兔的金幣窩 的其他內容
這是在某部作品完成後的事情了。 當時因為有一些相關的問題,所以邀請了溫教授作為顧問,當作品完成之後,就想一起吃頓飯,當面表示感謝之情。 這場餐會除了這位溫教授之外,還有一人,那位是我國中的班導蔡老師,而這位教授,就是透過蔡老師的引薦下才認識的。 至於我和這位蔡老師的故事,就下次再說了。 這位溫教授給
這是開點評直播時遇到的事情。 有一位來自香港的作者,在點評活動投稿了一篇短篇作品,雖然因為直播時間有限的關係,沒能看完,但從賞析到的部分,已經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憤慨。 作者想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展望,在創作的世界中成真,也正因為如此,劇情之中有些展現部分就顯得過於殘酷,讓當時的我頓時不知該
三月的時候為了取材,踏上了那座生物富饒且充滿故事的島──綠島。 它位在台東外海,我們從台東坐飛機過去,台東機場小小的,除了飛往綠島之外,還有往蘭嶼的班機,但班次不多,班次畫面一頁都填不滿。 坦白說,在這個連食物都沒賣的小機場候機時,餓著肚子的我不禁想,若不是因為取材,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想來這裡吧?這
很難得來聊聊我的一位朋友。 她是我大學時期認識的,和我一樣都是日文系,不過是在隔壁班,之所以認識,是因為英文的通識課,她恰好坐在我的附近。 她是一個比較內向被動的人,不會自己主動去交朋友,而我是那種面對少數人還可以算熱情聊天的人,雖然我已經不太記得一開始如何變熟,但應該是我主動去和她交談的。
「人生成就的本質在於時間的分配」這句話,是我在某個地方看到的,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記下來了。 以前的我可能無法理解這句話,但現在越來越忙碌,我還是各種東西都想嘗試,卻越來越力不從心,而且很焦慮,這時才意識到時間跟精力是有限,就變得再同意這句話不過了。 這周四會發出小說家點評第二屆的報名表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妳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情,難道不會累嗎?」。 坦白說,真的很滿辛苦的。 大到長期企劃,小到一點小改變,而且只要一有靈感,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做些什麼,所以我根本閒不下來,忙成這樣根本自找的(x 所以若要列表一下曾經放棄的企劃,可能數量也不少呢QQ 你相信累積的藝術嗎?
這是在某部作品完成後的事情了。 當時因為有一些相關的問題,所以邀請了溫教授作為顧問,當作品完成之後,就想一起吃頓飯,當面表示感謝之情。 這場餐會除了這位溫教授之外,還有一人,那位是我國中的班導蔡老師,而這位教授,就是透過蔡老師的引薦下才認識的。 至於我和這位蔡老師的故事,就下次再說了。 這位溫教授給
這是開點評直播時遇到的事情。 有一位來自香港的作者,在點評活動投稿了一篇短篇作品,雖然因為直播時間有限的關係,沒能看完,但從賞析到的部分,已經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憤慨。 作者想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展望,在創作的世界中成真,也正因為如此,劇情之中有些展現部分就顯得過於殘酷,讓當時的我頓時不知該
三月的時候為了取材,踏上了那座生物富饒且充滿故事的島──綠島。 它位在台東外海,我們從台東坐飛機過去,台東機場小小的,除了飛往綠島之外,還有往蘭嶼的班機,但班次不多,班次畫面一頁都填不滿。 坦白說,在這個連食物都沒賣的小機場候機時,餓著肚子的我不禁想,若不是因為取材,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想來這裡吧?這
很難得來聊聊我的一位朋友。 她是我大學時期認識的,和我一樣都是日文系,不過是在隔壁班,之所以認識,是因為英文的通識課,她恰好坐在我的附近。 她是一個比較內向被動的人,不會自己主動去交朋友,而我是那種面對少數人還可以算熱情聊天的人,雖然我已經不太記得一開始如何變熟,但應該是我主動去和她交談的。
「人生成就的本質在於時間的分配」這句話,是我在某個地方看到的,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記下來了。 以前的我可能無法理解這句話,但現在越來越忙碌,我還是各種東西都想嘗試,卻越來越力不從心,而且很焦慮,這時才意識到時間跟精力是有限,就變得再同意這句話不過了。 這周四會發出小說家點評第二屆的報名表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妳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情,難道不會累嗎?」。 坦白說,真的很滿辛苦的。 大到長期企劃,小到一點小改變,而且只要一有靈感,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做些什麼,所以我根本閒不下來,忙成這樣根本自找的(x 所以若要列表一下曾經放棄的企劃,可能數量也不少呢QQ 你相信累積的藝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