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賦教育在人文....行動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文的行動學習課程,是學校特色課程之一。主要以杜威所提「生活即教育」為實施理念,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走出教室,走入山野和自然,社區和世界,讓知識的學習,與真實的生活相結合,不是只有在教室內學知識、學生活。
行動學習在幼兒,以戶外自然觀察感官訓練為主,國小部分則以生存能力訓練,和生活能力培養。國中部分則另外增加生涯發展,與社會職業探索,以達到磨練生存所需的體力、耐力和意志力。
另外以培養個人休閒活動能力,安排個人休閒生活,探索未來生涯發展可能的方向和能力,訓練謀生技能,並找到自己興趣發展的方向,努力於朝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努力。
從活動行程的規劃、執行,到最後沉澱、紀錄分享。除了幼兒國小一年級和低年級,規劃、執行由老師進行,到國小高年級、國中,則大部分由學生自己分組進行,從行程目的的訂定,行程內容的決定到執行。
戶外行動學習!是人文所堅持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習應該不是只是在校內、課堂上,外面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尤其是行動過程中,讓孩子練習解決問題,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所有過程規劃,都由師生共同討論決定。
尤其到國外的行動學習,不僅開拓孩子的視野,更是練習語文最好的機會。也是國際觀、世界觀的最好學習場所,不是從課本中認識世界,而是用雙腳走出自己對世界土地的認知,對未來適應變化的社會,有莫大的助益。
但是相對的這樣的教育方式,需要付出許多的人力、物力,尤其家長擔心行動學習中的安全問題。但是實施十年下來,也都沒有因為到外面學習,有所遇到大的問題。小狀況都有,但那也是學習的最好課題,從活動中的發生的困難,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安全問題,幼兒和小學都需要家長陪伴、支援和參與。國、高中就由師生自己負責,不需要由家長陪伴。支出的費用也是一大負擔,但使用者付費,本來學習就需要付出代價,行動學習中的費用,就需要由家長負擔。
學校也為無法負擔行動學習的孩子,提出許多幫助的方案,也鼓勵孩子自己籌募旅費,這也是行動學習另外一個收穫呢!曾經舉辦過園遊會,義賣自己的作品,籌募行動學習的經費。
從剛創校不久,全校就安排二天一夜,到武荖坑綠色博覽會參觀、上課,不同於一般學校,只是一天來回。全校師生在綠博會場內搭帳棚過夜,自己烹煮三餐,然後拿著學習單,走遍所有展覽場所,認真填寫所有看到的,和老師所設計提問的問題。
每個孩子拿著學習單到每個展覽館,認真地尋找答案,向工作人員、服務人員詢問,認真的態度,獲得展場工作人員的稱讚。展覽結束後,學校還將要丟棄的展覽看板和器材,搬回學校布置、展覽,繼續作為教學的教材。
從剛開始的每學期固定的戶外教學,慢慢發展從幼兒到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形式,不同深度與內容的戶外教學。將學習內容融入到行動中,以大自然和社會、世界為教室,擴展孩子學習的視野。
這就是人文的學校特色課程,行動學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611內容數
以人為鏡,以文為友。喜歡隨手記錄下當下的心情,也是個人的反思。您也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和意見,做為生活利用的參考,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利古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語文教學為例 人類透過語言溝通,文字學習,傳遞經驗,造就人類能成為萬物之靈,語文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語文表達的形式,除了口語表達,還有肢體語言、視覺圖像語言、符號文字等,接著再發展成,精緻化的文學表達式語言、文字,例如詩詞歌曲。 在九年一貫課程總目標中的語文領域課程,目標有十項
除了一年級單獨成立娃娃國,國小二、三年級和四、五年級,國中六到九年級,皆採混齡教學。主要目的是實踐家庭化和社會化的教學目的,回歸教育原來的面貌,也達到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教師的協同教學。 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不是國內創新,在國外幼兒教育的先驅蒙托梭利,早就率先實施。但在國小國中
二O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我又回到暌違六年多的人文上班,轉眼也快二個月了。這段期間,每天認真地走訪校園內外每個角落,拍寫許多照片、文章,真實記錄人文的現況。 之前,有太多傳聞和負面消息,不斷的進入我的訊息,讓我十分擔憂和難過。2003年星雲大師在佛光大學召見我,囑咐重任,希望推介適
有個故事這樣說的: 一群動物媽媽們,聚在一起開會,大家都十分擔憂,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困難,孩子的未來會很辛苦,討論的結果是辦一所學校,讓孩子們讀學習各種技能,以應付未來艱困的生活。於是大家集合起來,辦了一所動物學校,所有的小動物都送到這裡來學習技能。 第一堂課是游泳,結果小烏龜獲得第一名,烏龜
小名,已在校長室待了一年多,每天利用電腦學習,偶而會去班群上課,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校長室。他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不喜歡在教室學習,但電腦能力卻是讓人望塵莫及。 一年多前,校長室裡來了一位家長:「楊校長,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小名的媽媽一臉焦急、無奈。單親的她,帶了三個孩子,從台北回到宜蘭鄉下,
「我叫瓜瓜,我代表幕後工作人員上台報告。我想說的是這齣戲是大家合作的成果,我擔任的是燈光組,為了調整燈光,我爬到屋頂,不小心還被電到。」哈!哈!哈!台下響起一片笑聲。 在苗栗通宵的演藝中心,來了七、八百位觀眾,欣賞人文行動高中所組成的人文展賦劇團,演出<我的未來 誰
◎以語文教學為例 人類透過語言溝通,文字學習,傳遞經驗,造就人類能成為萬物之靈,語文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語文表達的形式,除了口語表達,還有肢體語言、視覺圖像語言、符號文字等,接著再發展成,精緻化的文學表達式語言、文字,例如詩詞歌曲。 在九年一貫課程總目標中的語文領域課程,目標有十項
除了一年級單獨成立娃娃國,國小二、三年級和四、五年級,國中六到九年級,皆採混齡教學。主要目的是實踐家庭化和社會化的教學目的,回歸教育原來的面貌,也達到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教師的協同教學。 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不是國內創新,在國外幼兒教育的先驅蒙托梭利,早就率先實施。但在國小國中
二O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我又回到暌違六年多的人文上班,轉眼也快二個月了。這段期間,每天認真地走訪校園內外每個角落,拍寫許多照片、文章,真實記錄人文的現況。 之前,有太多傳聞和負面消息,不斷的進入我的訊息,讓我十分擔憂和難過。2003年星雲大師在佛光大學召見我,囑咐重任,希望推介適
有個故事這樣說的: 一群動物媽媽們,聚在一起開會,大家都十分擔憂,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困難,孩子的未來會很辛苦,討論的結果是辦一所學校,讓孩子們讀學習各種技能,以應付未來艱困的生活。於是大家集合起來,辦了一所動物學校,所有的小動物都送到這裡來學習技能。 第一堂課是游泳,結果小烏龜獲得第一名,烏龜
小名,已在校長室待了一年多,每天利用電腦學習,偶而會去班群上課,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校長室。他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不喜歡在教室學習,但電腦能力卻是讓人望塵莫及。 一年多前,校長室裡來了一位家長:「楊校長,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小名的媽媽一臉焦急、無奈。單親的她,帶了三個孩子,從台北回到宜蘭鄉下,
「我叫瓜瓜,我代表幕後工作人員上台報告。我想說的是這齣戲是大家合作的成果,我擔任的是燈光組,為了調整燈光,我爬到屋頂,不小心還被電到。」哈!哈!哈!台下響起一片笑聲。 在苗栗通宵的演藝中心,來了七、八百位觀眾,欣賞人文行動高中所組成的人文展賦劇團,演出<我的未來 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英文融入延伸活動,雙語課程好好玩 長期多元課輔是德內ㄦ重要的助學項目之一。老師們會在學期間定期前往偏鄉學校,為孩子們在放學後進行閱讀教學。帶孩子閱讀後,老師會設計多元有趣的延伸活動,讓他們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更深刻呦!有鑑於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老師們也設計了雙語課程,在有趣的活動中帶孩子們開口大聲說英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英文融入延伸活動,雙語課程好好玩 長期多元課輔是德內ㄦ重要的助學項目之一。老師們會在學期間定期前往偏鄉學校,為孩子們在放學後進行閱讀教學。帶孩子閱讀後,老師會設計多元有趣的延伸活動,讓他們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更深刻呦!有鑑於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老師們也設計了雙語課程,在有趣的活動中帶孩子們開口大聲說英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