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為《天才少女福爾摩斯》系列電影的第一集。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Enola Holmes 是一部改編自南希·斯普林格(Nancy Springer)原著小說《天才少女福爾摩斯1:消失的侯爵》的推理冒險電影,電影在2020年於Netflix上線。由哈利·布萊德比爾(Harry Bradbeer)執導、傑克·索恩(Jack Thorne)擔任編劇、米莉·芭比·布朗(Millie Bobby Brown)飾演主角且身兼監製。其餘主演包含:海倫娜·寶漢·卡特、亨利·卡維爾、山姆·克拉弗林、路易·帕特里奇等人。
從《天才少女福爾摩斯》反思社會刻板印象
電影中描繪了在20世紀初的英格蘭的社會氛圍,除了政治上對於女性有著強烈的規範(女性不得享有投票權等),社會上也存在諸多對婦女的刻板印象,如:女性必須結婚、需穿著豐臀器、儀態需按照社會制定的準則等。這類型的價值觀也讓自我主見強烈的艾諾拉感到自由被束縛,進而反抗社會中的「潛規則」、決心要走出自己的路。
而在對白中,有些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陳述也讓我印象深刻。例如艾諾拉的大哥在得知艾諾拉不想要有個丈夫時,他嚴肅的表示:「你這個觀念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淑女學堂的校長也曾對艾諾拉說:「等到你婚姻美滿、孩子活蹦亂跳時,你會感激我的。」
從台詞中我們可以很明確的認知到,當時社會賦予女性的其中一個社會框架不外乎就是「結婚生子」,而反抗該框架的人則會被視為傲慢無禮、不受教的群體。如同上述的事件,電影的各個橋段不斷利用人們對艾諾拉的批判,進而點出不同層面的社會框架。以現今的角度來看,大眾並不難理解艾諾拉的行徑,也能同時對此感到同理。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如此強調性別平權的現代社會,仍有一部份群體存在對於女性亦或是男性的社會框架,並利用這些偏見來定義他人的成功與否。例如:女性若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但卻沒有組成自己的家庭,仍有人會只對她貼上婚姻失敗的標籤,而忽略她在事業上的功成名就。此外,也有人認為男性要結婚,擁有房車是基本條件,但對於女性就沒有金錢方面的限縮。我認為,我們沒有資格只用表象去評判他人人生,更沒有資格用各類的刻板印象來限縮他人的自由。畢竟每個人適合的崗位與道路都各有千秋,那麼諸如此類的社會框架又怎麼能被拿來當作普世認同的人生標準呢?
看似無用的學習終將成為自己的養分
另外電影中有一段我很喜歡的描述。當艾諾拉被送到淑女學堂後,只能按照學校安排學習一連串的「美姿美儀」,但這些「淑女課程」正是艾諾拉所討厭的。也因此,當她的哥哥夏洛克到淑女學堂探視時,她忍不住向哥哥抱怨。同時也問到:「那我學儀態有什麼用?」夏洛克答覆:「一個人的站姿能夠掩飾身分。」
對艾諾拉來說,她只想做與偵探相關的事,而「淑女課程」從表面上看來就和偵探完全無關。但是若換個角度看,只要善用儀態課程所學到的內容,其實正可以當作她在辦案時的加分能力。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少不了類似情況。記得以前我在遇到一些不喜歡的事物,總會認為我幹嘛要花時間在這裡?倒不如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上。但當下卻又無法拒絕該項目,因此也做得很不快樂。然而就在某天,當某個工作突然需要運用到這些能力時才驚覺,其實以前花的時間並沒有白白浪費,也正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讓我現在能夠做得更順手。每一種學習,都是在為自己儲備養分。養分會使人成長,那麼我們又為什麼要將它拒之於千里之外呢?
總結
這部《天才少女福爾摩斯》的角色設定與故事主軸,都有別於以往福爾摩斯系列電影與影集。故事整體著重描述艾諾拉的冒險與成長,並同時加入「刻板印象」的議題探討。與之相比,推理劇情則較偏向是這部電影的點綴。
因此對於愛好福爾摩斯抽絲剝繭的過程、懸疑推理氣氛的觀眾來說,這齣電影會與期盼的內容有所落差。但是,若將此部電影視為一個冒險成長故事,其實能夠發現諸多適合借鏡到日常生活的觀念。細細審思的話,其實也能從中學會用不同的眼界看待事物,讓自己的思維不再局限於某個點上,而是能接受更多挑戰帶來的可能性。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金句
⭐️「你有兩條路可以選:你的,或是別人幫你鋪好的。」
⭐️「未來由自己掌握。」
⭐️「如果你想要留在倫敦的話,堅強點,好好體驗生活。但不要為了尋找誰而過活,要為尋找自我而過活。」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影後的主觀意見,若有不同想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