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肝硬化!B型肝炎治療保養重點提醒,醫師圖文解析

逆轉肝硬化!B型肝炎治療保養重點提醒,醫師圖文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醫師,我的肝不好,想請你幫忙看看這些適不適合吃?」王先生打開手提袋,掏出形形色色的罐子,在桌面擺成一排。

「這些是哪裡買的?」醫師問。

「都是朋友、電台介紹的,聽說很有效喔…」

「你已經有肝硬化,最好不要亂吃藥喔。」醫師誠懇的勸說。

很多宣稱可以保肝的補品、秘方、保肝藥的成份都相當複雜,其中很多成分的效果並不清楚,彼此之間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對人體、對肝臟恐怕沒有好處,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危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梁博程醫師指出,最好是跟專科醫師討論,盡量把藥物單純化,並使用經過臨床研究證明,通過核可的藥物,對肝臟較有幫助。積極治療B型肝炎,才有機會逆轉肝硬化。

產生肝硬化,必須持續治療B型肝炎

B型肝炎病毒會讓肝臟反覆發炎,而漸漸產生纖維化、肝硬化。梁博程醫師指出,想要了解肝纖維化的程度可以透過肝臟切片,或是肝纖維化掃描儀。肝纖維化掃描儀是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且便利性高。

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有肝硬化的現象,無論血液中的病毒量高低,都會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降低急性肝炎發作的機會。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有納入健保給付。

肝硬化務必定期追蹤這幾項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都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因此罹患慢性肝病的患者,建議定期回診,抽血檢驗追蹤肝臟功能,而且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梁博程醫師說,如果肝病比較嚴重,產生肝硬化的時候,就會建議每三到四個月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的檢查。

raw-image

除了肝臟超音波之外,肝硬化患者也要定期追蹤胃鏡,梁博程醫師解釋,因為肝硬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胃食道靜脈曲張,所以建議一至兩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看看是否有胃食道靜脈曲張的現象。

胃食道靜脈曲張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出血,患者必須定期做胃鏡追蹤,並適時介入處理,若等到解黑便、大量吐血時才發現,狀況會非常危急。

肝硬化日常照護重點提醒

首先我們要避免肝硬化越來越嚴重,梁博程醫師強調,如果有抽菸、喝酒習慣,必須要戒菸、戒酒;如果有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黃麴毒素(aflatoxin),梁博程醫師提醒,黃麴毒素由黃麴黴菌所產生,具有很強的肝毒性,除了花生製品外,五穀雜糧、豆類、堅果、醃漬類食品如果保存不當,都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平時多吃原形的食物,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對於肝硬化的照護也會有幫助。

raw-image

很多人都有脂肪肝的問題,梁博程醫師提醒,「脂肪肝其實也會造成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惡化,所以必須做好體重管控。體重降下來之後,脂肪肝能夠漸漸改善,能夠減少肝臟發炎,對肝硬化也有幫助。」

積極治療,逆轉肝硬化!

「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肝硬化有可能逆轉。」梁博程醫師說,「B型肝炎患者如果長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避免B型肝炎病毒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肝功能可漸漸恢復,也能夠觀察到肝硬化等級有下降的趨勢,所以肝硬化是有機會逆轉。」

raw-image

肝臟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放任B型肝炎病毒持續破壞肝臟,將漸漸進展為肝硬化,而造成黃疸、腹水、凝血功能異常等許多問題,甚至大幅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梁博程醫師提醒,如果檢查發現已經有肝硬化的現象,千萬不要擅自服用偏方、草藥、保肝藥,請務必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並戒菸、戒酒,避免肝臟功能進一步惡化,才有機會漸漸逆轉肝硬化!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逆轉肝硬化!B型肝炎治療保養重點提醒,醫師圖文解析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0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預防B型肝炎?何時該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請專科醫師解說!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在骨頭斷掉的那一個剎那,才曉得問題嚴重。給大家一個口訣:「駝、矮、痛」,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
視力模糊、容易眩光,白內障熟了沒?應該怎麼辦?眼科醫師解說
確診糖尿病時,患者難免會感到焦慮,不過只要與醫療團隊配合,以及家人與病友互相支持,便可以讓血糖控制更穩定!
「醫師,我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老太太抱怨說,「尤其是晚上開車,對向車燈照過來的時候,眩光會很厲害,現在都不太敢開車。」 做完檢查後,醫師說,「你的白內障已經熟了,建議要安排開刀處理喔。」
「醫師,最近幾個月我的左手都會抖。」70多歲的老伯伯說,「這是不是廣播節目在講的巴金森病啊?」 單側手抖是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林圻域醫師指出,進一步了解病情後發現,老伯伯已經失眠一年多,而且胃口比較差、心情也比較低落。也就是說,可能在1、2年前就開始出現非動作症狀,直到就醫前三個月才出現動作症狀
如何預防B型肝炎?何時該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請專科醫師解說!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在骨頭斷掉的那一個剎那,才曉得問題嚴重。給大家一個口訣:「駝、矮、痛」,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
視力模糊、容易眩光,白內障熟了沒?應該怎麼辦?眼科醫師解說
確診糖尿病時,患者難免會感到焦慮,不過只要與醫療團隊配合,以及家人與病友互相支持,便可以讓血糖控制更穩定!
「醫師,我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老太太抱怨說,「尤其是晚上開車,對向車燈照過來的時候,眩光會很厲害,現在都不太敢開車。」 做完檢查後,醫師說,「你的白內障已經熟了,建議要安排開刀處理喔。」
「醫師,最近幾個月我的左手都會抖。」70多歲的老伯伯說,「這是不是廣播節目在講的巴金森病啊?」 單側手抖是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林圻域醫師指出,進一步了解病情後發現,老伯伯已經失眠一年多,而且胃口比較差、心情也比較低落。也就是說,可能在1、2年前就開始出現非動作症狀,直到就醫前三個月才出現動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