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導彈「尾巴搖狗」:不嫌事大的烏克蘭,急於息事的美國與北約

2022/11/1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下午3時40分,一枚俄製導彈襲了波蘭鄰近烏克蘭邊境的村莊普熱翁杜夫(Przewodów),造成2名波蘭公民身亡。波蘭政府發言人米勒(Piotr Müller)一度表示,波蘭可能要求啟動《北大西洋公約》第四條款,即通報北約各成員國對此次襲擊進行緊急磋商。
然而一日不到,輿情風向陡然生變。首先,俄羅斯國防部嚴正否認「襲擊北約國家」的相關指控,稱波蘭官員和媒體的表述是蓄意挑釁,目的是令局勢升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更是刊出對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的訪談,表示落入波蘭的有可能是烏克蘭非正常啟動的S-300防空導彈,而非俄羅斯巡航導彈。
美國同樣不願局勢升級。襲擊發生不久後,美國國防部表示注意到了波蘭媒體報道,但稱「美國尚無法證實此為俄軍導彈襲擊所致,詳細情況仍在調查」;正在參與G20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亦稱,「據初步資料顯示,導彈不太可能是從俄羅斯發射」;美國防部發言人萊德(Patrick Ryder)也表示,在確定事件真相前,五角大樓不會談論北約第五條款的適用性問題;《美聯社》更是引述三位不具名美方官員的消息,稱初步調查顯示,襲擊波蘭的導彈是由烏克蘭軍方發射,本意是攔截俄軍攻向烏克蘭電力設施的導彈。
而伴隨美國如此定調,北約與波蘭皆開始了立場回撤。11月16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稱,事件或在烏克蘭發射防空導彈來擊落俄羅斯巡航導彈時造成,俄羅斯應負最終責任,「但沒跡象顯示這是一次蓄意襲擊的結果,也沒跡象顯示這是針對北約的進攻性軍事行動的結果」;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亦在16日表示,導彈很可能來自烏克蘭軍方防空系統,沒有跡象顯示屬蓄意襲擊,「或沒有需要啟動北約第四條款」;托爾滕貝格隨後總結「北約成員國一致認為,沒必要就波蘭事件啟動第四條款,召開緊急會議」。
然就在一片「大事化小」風向下,烏克蘭發出了不和諧雜音。

烏克蘭愈發「尾巴搖狗」

11月15日夜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發表視頻講話,直接將導彈襲擊波蘭一事歸咎於俄羅斯,稱這是對「集體安全」的侵犯和「重大升級」。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更是在Twitter上呼籲,歐洲國家應該「關閉天空」,亦即對俄設置禁飛區。
而在俄羅斯反駁指控,並稱可能是烏克蘭的S-300防空導彈不正常啟動、飛入波蘭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直斥此說法為「陰謀論」;當美國、北約、甚至波蘭接連表示,應是烏克蘭防空導彈系統啟動誤擊、但俄羅斯須負最終責任後,澤連斯基仍在負隅頑抗,堅稱導彈屬於俄羅斯,「必須讓烏克蘭專家也參與調查」,言下之意,便是美方與波蘭的調查不夠公正。
如此表述,雖未招致前述兩國的憤怒反駁,卻在全球輿論場引發不少批評。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的幕僚長古亞什(Gergely Gulyas)便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世界領袖要負責任地發言」「(事發後)烏克蘭總統立即指責俄羅斯,這是錯誤,是個壞榜樣」;網上輿情更是湧現「烏克蘭自導自演」的指責,稱從烏克蘭的事後反應來看,其顯然是為將北約全體拖入戰局,不惜人為製造了此次「誤擊」,目的便是迫使北約啟動第五條款、正式對俄宣戰,而今眼見希望落空,便開始就地撒潑、胡攪蠻纏。
當然在正式調查結果出爐前,所謂「烏克蘭自導自演」敘事充其量是陰謀論。但此一敘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支持者對俄烏衝突的真實取態:來自反西方輿論場的支持者一如既往對俄羅斯展現了同情;來自西方輿論場的支持者,則是對烏克蘭的「尾巴搖狗」日漸不耐。
所謂「尾巴搖狗」(The tail wags the dog)是一句英語俗諺。在正常情況下,狗與尾巴乃是主從關係,狗能控制尾巴的搖動幅度,故「狗搖尾巴」(The dog wags the tail)應是常態;然當一事的主體開始受制於內部的一小部分,便會被諷稱為「尾巴搖狗」,意指主從關係已然易位、本末倒置。而如今的烏克蘭與西方,便日漸走入這般逆反境地。
2022年2月開戰之初,烏克蘭幾乎是以乞憐姿態,哀求北約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同時提供烏軍包括戰機在內的援助,但北約因不願直接與俄軍短兵相接,卻又想通過戰事放血俄羅斯、同時滿足其長年宣傳「支持烏克蘭自由民主政權」的政治正確,故最終選擇了折衷方案,即不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但提供軍援與財政援助,讓俄烏雙方持續血戰。
然而伴隨烏軍在8月底發起多次大反攻,成功收復哈爾科夫(Kharkiv)在內多地後,已經成為「自由民主英雄」的澤連斯基逐漸反客為主,開始了對北約的過激要求,例如在10月6日公開表示北約應「先發制人」打擊俄羅斯,以確保莫斯科不會對烏軍使用核武。可想而知,如此主張引發了「烏克蘭有意挑起核戰」的軒然大波,卻還不如此次導彈襲擊事件讓北約頭疼:前者畢竟只是口不擇言,後者則是已經發生事故、導致死傷,各方皆有意息事寧人,烏克蘭卻還意欲強渡關山、挾持北約進場。

折射了真實的談判困境

然而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尾巴搖狗」的烏克蘭,終究來自西方的一手調教。
首先,西方過於貪婪,烏克蘭畢竟不是北約成員國,西方本就沒有必然的援助與回應責任。然其妄想名利雙收,既要通過俄烏戰爭放血俄羅斯,也想借此鞏固各式意識形態戰線,包括俄羅斯威脅論、中俄邪惡軸心、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對抗獨裁威權等。如此慾壑難填,讓西方鬼迷心竅踏入了戰爭泥淖,開始與烏克蘭的漫長糾結。
第二,西方自以為精打細算、介入俄烏戰爭穩賺不賠,卻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在經濟場域,西方雖對俄羅斯施以制裁,普京(Vladimir Putin)政權卻未因此崩解,俄羅斯的經濟體系更在制裁重擔下堅韌運行,西方則因通脹與能源危機,陷入了經濟與民意的困境;在軍事場域,西方雖持續軍援烏克蘭、北約情報偵查體系也實質進場,其力道卻不足以將俄軍徹底逐出佔領地,更無法擊潰俄軍的進攻意志,至多是讓戰爭發展成消耗戰。
到頭來,西方雖想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個阿富汗,卻也在不自覺間重演當年介入越戰的夢魘。此次歐美雖未派出一兵一卒,卻因前幾個月高唱政治正確太過忘形,導致今日道德枷鎖加身,反噬了自由進出的決策空間;眼下通脹與能源壓力引爆洶湧輿情,俄羅斯更是咬牙加碼宣佈動員,冬季攻勢蓄勢待發,烏克蘭的能源設施則持續被炸,戰場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疲態盡顯的西方只能就促談、續戰展開辯論,最終相互撕裂。此情此景,恰似1969年1月20日尼克遜(Richard Nixon)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所述:「我們陷入戰爭,需要和平」「我們陷入分裂,需要團結。」
而烏克蘭雖只是西方馬前卒,卻正是看準西方尚「拉不下臉」的弱點,故能日漸「尾巴搖狗」,除了此次波蘭導彈事件外,更有「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和平談判。
綜觀如今的俄烏談判困境,可謂是美俄烏間的相互為難,三國內部雖皆有促談勢力,卻因現實阻礙而難達共識:俄羅斯因未能在第一時間徹底擊潰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如今要以「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形塑一個「芬蘭化」的烏克蘭,概率已是趨近於零,但其仍會堅持烏克蘭「實質放棄收復佔領地」的談判底線,意即確保自身對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四地的實質控制;然烏克蘭不論提出何種和平方案,其中必有「俄軍撤出所有佔領地」一條,可謂從根本上否決了俄羅斯的底線;而美國內部諸如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等促談派,雖建議烏克蘭「見好就收」,卻無法實質影響烏克蘭調整談判條件,即便華盛頓也可透過「停下軍援」威脅烏克蘭就範,但基輔正是賭美國尚不敢公然撕毀政治正確的遮羞布,故而持續有恃無恐。
眼下美國利用俄軍撤出赫爾松(Kherson)、冬季攻勢尚未開始的機會之窗,開始了各式促談的外交努力,同時傳出與俄羅斯通過土耳其私下接觸的秘聞,但「尾巴搖狗」的烏克蘭似乎仍有政治正確庇護。到頭來,美國雖不吝於放出促談風聲,卻不敢咬牙斷絕對烏軍援,如此温吞姿態暴露西方的疲憊不堪與路線分裂,卻對促成外交解決無所助益。正因如此,多數分析皆悲觀判定,俄烏和平協議恐將持續難產、戰爭更可能拖過冬天。
然即便和平協議或難在這個冬天簽訂,卻必然會在未來某一日,以某種形式塵埃落定;而回顧越南、阿富汗之例也可發現,西方的耐心、對政治正確的堅持總會耗盡,只要西方的面子比普京政權先瓦解,屆時基輔再如何不情願,恐怕也只能接受美俄密約、交換利益的現實,從「尾巴搖狗」的自由民主英雄,淪為大國棋盤上的又一個棄子。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1.18
波蘭導彈「尾巴搖狗」:不嫌事大的烏克蘭 急於息事的美國與北約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765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7會員
340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