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修行人會窮困潦倒-談布施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1-05為甚麼修行人會窮困潦倒-談布施
既然前幾篇我們都在討論因果律,接下來我們就再來深入了解一下,怎麼有人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人卻生於貧窮之家,任其怎麼努力,用盡"祕密"一書中心想事成的方法,也無法得到成就。
即使是狗,也有住在豪宅,養尊處優的貴族狗,怎麼我們卻像那很慘的流落街頭、餐風露宿,受盡欺侮的流浪狗?
天地之中到底有沒有公理?
以前有一段時間,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直到後來接觸佛法,才知道是因為往世的布施,造成今世的果。
如果您不相信輪迴,不相信有情眾生都有一個看不見卻如實紀錄今世所作所為的真心,只相信今生過完就沒了,那您對於布施的因與果,大概就不那麼相信與接受,那後面的文章,您也不必看了,因為這就像只相信種子跟果子是拿來吃的,不是可以拿來生出更多果子當作資糧,不知桌上的菜是田裡來的一樣。
有一種人,知道要布施,也願意布施,但是布施時,卻不歡喜信受,到處去做志工,我們很讚嘆他當志工的發心,但是每每做得自己累的要死,回來卻抱怨連連的亦大有人在。也有因為到處去做善事,結果冷落了家庭、小孩、另一半、與父母,讓家人產生諸多怨言,甚至小孩因而學壞,常常是等到警局來通知了,才知道自己的小孩已經在外作了很多非法的活動,最後埋怨 佛、菩薩:「我都這樣奉獻犧牲,祢們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卻沒有學會檢討自己,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大部分人對布施的觀念是捐錢、做財布施、但是錢捐出去時,卻又有私心,捐的多就希望大家都知道,但捐太多又心裏不舒服,這是因為他對於布施的觀念有錯,他的行為做了,觀念也接受,但內心卻並沒有完全接受的緣故。
因為後天學習的關係,大家都知道該做善事,利益眾生,但卻沒想過,這必須在你的內心、潛意識,都同意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善事,才會表裡如一。如果自己的內心其實是不同意的,那就會變成意識與內心的拉扯,會變成有目的的布施。布施有目的不是不好,而是你的目的是甚麼?如果目的是達成自己的私利,則此福田功德就會相對縮小。如果目的是要圓滿自己的道業,讓自己未來是有更多的福德資糧,可以運用在精進自己的道業之上,讓自己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整日張羅著吃飯的問題,家庭的問題,那在未來,要修行就變得簡單多了,這起心動念的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對於善念善法的圓滿,不是因為要利益自己,不是為了私人的好處去做,如此,才不會產生執著。
我見過很多修行的朋友,一世清苦,死的時候,留下很多家庭問題,真正歸納起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修的是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以脫離輪迴,讓自己解脫為目的,期望自己不要再來輪迴了,所以比較沒有與他人互動,也沒有做布施與他人結緣,累世下來,雖然都記得要修行,卻一世比一世清苦,讓人以為修行的人都會很苦,因為你都不種福田,那哪來的果子讓你享用?當然苦哈哈摟!
對於為何很多修行的人都很苦?相信看了上面那一段,應該解開了很多人的疑問,這一世清心寡欲修行,又甚麼都沒有的修行人,大多是因為他的修行,以自我解脫為主,是修自己,所以過去世對於布施這件事,就不會積極參予,甚至認為不干他的事,沒有為眾生、度眾生的觀念,既然他都不布施,不替眾生想,造物主又怎會給他富饒的一切呢?試想,如果你是那位擁有可以決定某人來世是否有福有財的造物主,你會給心地自私、只為自己想的人很多財富嗎?這也是他一世不會有足夠的福德資糧可以用的原因了。所以,每世都窮困,都修得很苦,自以為修行高人一等,但最後,卻是浪費時間、精力,都修錯方向。
但修行都要這麼苦嗎?難道修行者不可以是有錢的人嗎?是因為怕有了錢,就吃喝玩樂、重物質生活享受,就不會想到要修行了嗎?難道不可以是有錢了,反而因為有修行的心,所以更願意發心助人、修橋鋪路,不是更好嗎?
這大家要捫心自問,如果沒有經過苦難的洗禮就成了暴發戶,你會乖乖去修行?會無慾無求?不被紙醉金迷所迷惑沉淪嗎?所以,現在正在辛苦過日子的你,就可以釋懷了,原來我們還在考驗的路上行走,上面還在等待我們跳脫欲求的貪念,只有時時檢視自己的內心,才能觀照出自己原本清淨無染的本性在哪裡。
布施是因為慈悲,是因為大悲心來的,見人飢如己飢,所以願意助人。會布施的人懂得感恩,感恩別人有讓你(妳)種福田的機會,而不是因為我比你優越,即使布施的財物很少,也不用感到自卑;即使沒人看到,但所發的心,天地是都知道的,將來也一定會回饋回來,有能力布施的人,也不該就因此有優越感,或對受施的對象有傲慢之心,你現在願意為他人布施,將來你有困難時,別人也會樂於幫助你的,給別人方便,原諒他人的過錯,就是在給自己鋪路。
就像種田的人,懂得謝天,感恩老天提供了好的田地可耕可種,感謝老天有適宜作物生長的氣候,感謝有需要作物的人在等待,感恩有健康的身體可以耕作...
布施就跟種田一樣,你在田裡翻土、施種種子、澆水、施肥,慢慢的,這個田地裡面,就會因為你所佈所施的種子而獲得收成。
一顆種子,可以長出無數的果子,而長成的果子,又可以再生出無數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又可以再生成更多更多的果子,而布施的結果也是如此,未來回饋回來的,是百千億倍於當初所布施的。我們不確定這個未來是落在未來世,還是此世,若是此世得果,這是得現世報,好的很,當然更值得去做,若是未來世得報,那更是在替自己的未來鋪路,試想,如果過去世的自己也懂得這些,那這一世會有多大的不同,您說是不是?
這個因善念善因所施的田,我們就稱為福田,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作物,同樣的道理,福田也有因為不同的布施方式,分為不同的田。
布施是在幫自己種福田,對修行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道業資糧。布施一定要有錢才能做嗎?那就是對布施這件事不了解了。
一般人以為的布施,都是偏重在財布施與做善事,做善事很好,所種的福田,佛家稱做「貧窮田」,屬於人天善法。例如:風災、地震….等災害出現時,出錢出力,都是屬於這一類,但是,布施種福田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禮敬、供養三寶,將佛法的正知正見,帶給有緣的眾生,為他人宣說,也是布施。這是對法的布施,這種田叫「功德田」。也許你會說,我又沒有正確的能力可以做到法布施。這也沒關係,至少你可以做到禮敬三寶,是指禮敬佛、禮敬法、禮敬僧、拜佛供佛自有其不可思議的功德。要想想,佛菩薩們都是歷經多少劫的努力與修行才能得到現有的能力與智慧,難道不該禮敬祂們嗎?
如果前面幾種布施,對你來說都有困難,這也不打緊,還有另一種很簡單就可以做到的田,卻很少人做的好,這種田,稱為「報恩田」。報恩田指的是雙親與師長,爸爸媽媽把你生下來,就是緣,把你養大,就是恩。
很多人出外打拼,卻沒有照顧家裡,長年離家在外,也久久沒有回去看看家裡的雙親。我常講,供佛供菩薩與神尊之前,先想想:「家裡的二尊菩薩,是不是有好好的尊敬照顧好?這供養父母的功德」,就是在種「報恩田」。孝順是大家都在說的,做到的卻不多,這就失去種福田的機會了。當然啦!我講的是孝順,不是愚孝,愚孝就不是這樣,古時有"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故事,就是不要甚麼都依父母的,以免被爸爸的大棍子打死了,反而害爸爸痛苦後悔,自己也沒命,要有能力選擇。
講到這裡,讓我想到一些做志工、做義工的朋友,有興趣發心為善的,其實可以考慮先從家裡當志工開始,如果每個人都把家裡照顧好,再幫忙隔壁的,進而幫助社區的,社會就改變了,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
現在很多人發心助人,結果是跑到很遠的地方做志工,家裡卻沒顧,隔了幾天,就變成別人要來家裡幫他做志工了,這...情何以堪?你的小孩會以為爸媽對外人比較好,反而衍生很多社會問題。
對於善行善念的發心,我們要很讚歎,但是,是不是先從身邊開始做?才不會本末倒置。
我以前看到很多發心作善事的阿公阿嬤、婆婆媽媽,每天都在外作善事,做社區服務,但回到家後,早就累癱了,對於家庭小孩反而疏於管教,等到有一天,警察局來電時,才哭天喊地的說:「我的小孩都是交到壞朋友,他是乖孩子,他不會這樣做。」從這些話裡面,也聽不到他檢討自己,一味都是別人的錯,有的甚至會說:「老天沒眼啦!菩薩怎麼都不保祐?」如果你是被她點名的菩薩,大概也只能搖搖頭了。其實這些,稍微有注意社會新聞的朋友,都會有印象才是。
如果你可以幫別人建立信心,使人無所畏懼,這其實就是布施。
因為一句話語,給了他人力量,說著安慰人的話語,讓他人不會害怕,給人方便,讓人因而心生歡喜的這類布施,稱做「無畏施」,其實大家都可以隨便舉出很多隨手可以布施的例子,我試著舉幾個當開頭:像
(1)幫老人、小孩過馬路。
(2)讓座位給老弱婦孺。
(3)給人一個微笑,讓人心生歡喜(不是花痴那種笑,那是會惹麻煩的)。
(4)送人一束鮮花,手有餘香。
(5)隨緣放生,讓其他生命能不擔驚受怕。
(6)在同事、朋友需要的時候,主動幫忙,在他人需要的時候,困頓的時候,施予援手。
(7)保持環境清潔,主動打掃廁所,讓下一個使用的人能舒適歡喜。
(8)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
(9)去海邊淨灘。
(10)開車禮讓其他的車子、行人。
(11)把衣物捐給需要的人…等。
(12)傾聽他人的談話。
這些都是無畏施,如何,很容易吧!
所以說,不是只有有錢的人才能布施,很多善心與發心替眾生謀福的小事,其實都是布施中的大事,隨時都可以做的,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布施時,正是學習謙遜的好時機,要誠心懇切,沒有輕慢的施,最好是透過自己的手親自布施,這樣的布施所種的福田,在未來或未來世時,所得的回報,會是最直接的
現代人都很忙,有的時候想作善事,想布施,就委託他人去做、去捐,這種布施是透過他人的手,將來得報時,也需要透過這個人才能拿到,但若在未來世,此人沒來投胎跟你作伴,這果報就要再往後延了,因為機緣不成熟,沒有透過他,就沒有把果得回來的一天,所以想想,可以的話,還是自己親手布施最有意思,這種因果的運作很妙,你若問陽光為甚麼會這樣,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就像在牛頓以前若有人問蘋果為甚麼會從樹上掉下來,大家都只會說是自然法則,說不出個所以然,卻不知有個地心引力,我不是証悟的佛菩薩,沒有祂們的証量可以知道因果律的運作,但是從佛經中,卻可以得窺佛陀所留下的智慧,所以說,這些布施的因果與好處,不是陽光亂說的,而是出自於大乘經典之中。
剛提到布施的果報,你可能又會納悶了,之前不是說不求回報嗎?怎麼現在又說果報、回報的?
呵呵,這個回報的觀念很妙,我布施不是因為求這個回報才布施的,也不是為了利益自己才布施的,但是這個回報,可以讓我在未來或未來世,可以得到更好的財富或是機會,因為資糧具足了,就不用擔心生活的事,可以專心精進道業,這樣來看,布施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試想,當你想精進修行時,米缸沒米、小孩學費沒著落,身體健康又出問題,此時的你是會想著籌錢還是想到修行,這跟那些可以不用擔心工作,不用擔心身體,不用擔心吃住問題的修行人一比,哪個比較有機會可以修的好,不用說,當然是後者;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想精進道業,卻障礙現前,老是為了錢,為了工作,為了家人,為了哩哩雜雜的事無法前進,就要反省自己往昔,除了冤親債主的冤欠外,也許都沒有勤做布施,才會障礙現前,以致福德不足,這福德與智慧是相並進的,福德不足,智慧也無法升起,智慧不足,當然更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就變成惡性循環了
不過凡事都一樣,只要願意開始,永遠都不嫌晚,至少今日得知這個方法,終於可以在未來或未來世一掃過去貧困的陰霾,終究是個好消息。
我們講了福田與布施,是不是只要努力去做就沒問題了,哈哈!當然不是。
甚麼?”不是”,那陽光你是在玩我們嗎?啊!別急別急,我可沒那個意思,布施還是有玄機的,這有幾個狀況是不要去做的布施;
先想一下,如果農夫種的田,是灑滿農藥,土壤飽含化學毒物甚至受到重金屬污染的農地,在這樣的田裡播種耕作,不管你多努力,種苗有多好,最後不是無法結果,就是長出來的果子,也吸滿了有毒物質,這樣的果實,誰吃了,都會對身體不好,這種田,我們稱為「毒田」,布施的道理跟這個是一樣的,如果你布施到這樣的田,只會有反效果。
在布施的田中,如果你去幫忙或護持或捐獻的觀、寺、宮、廟... 是非正道的道場,是有著邪知邪念的宮主,或是供養到錯說佛法的道場,護持不是正法知見的佛堂,這個就是毒田,布施到毒田,本以為利益眾生,結果反而毒害了自己的道業,千萬施不得,正法的道場不是看大、小,也不是看法師的名氣,而是看所說的法義正確或不正確,以佛教來說,需符合佛陀的開示,才是正法,你護持到錯誤的宮廟或佛寺,以人道來看,就好像去護持到黑社會一樣,幫助到不正派的團體成長,最後傷害到社會原本清淨的脈絡,毒害到其他人,所以說,毒田施不得。
另一件不需要去做的布施,是你的布施對現在的他有利,但卻對未來沒有幫助的,可以不用作,比如說,云兒的爸爸喜歡酌酒,所以陽光以前出國回來,都會在機場帶個幾瓶酒回來孝敬孝敬他老人家(報恩田耶,但是亂種也不對),不過喝酒這種事,是他收到時歡喜,長久下來對他來說,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像這種,送煙送酒,或是拿錢給人去買毒品這一類事情,就不用做了,反過來說,如果現在不利於他人,但是長久以後,對他人其實是有利的,這就該去做,像吸毒的人,你把它關到勒戒所,是一開始他很不爽,似乎對他不利,但長遠來看,卻是利他,這種就該做,即使是被他人唾罵,但最終人家會感謝你的。
再說一件,用剝削他人而得的錢財,或者不是自己親自賺來的錢財物品,就不要拿去布施了,要用正當賺來的錢布施才是王道,若學小俠羅賓漢,劫富濟貧,看似不錯,但將來得到的果報,就容易碰到天災地變或是盜賊、騙局等被無情的搶走,聰明的,何必招惹這樣的果報。
有很多看了”秘密”這本書,整天對宇宙下訂單但卻沒效的朋友,不是因為”秘密”的方法不對,而是因為自己的福德資糧不夠,訂單是下了,卻沒有資格拿到,對於布施,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是甚麼,但對陽光云兒來說,弄懂這一切,等於解開了累世窮困的秘密,只要福德資糧夠了,就能更輕鬆的修行,為往後的道業精進,擁有更多的福德資糧可以運用,現在就開始做布施,而且是無悔又快樂的布施,等福德資糧具足,這宇宙的訂單,就不會投遞無門了,到時自是心想事成,現在開始,還不遲喔!
陽光心語:
德大於得 必有所得
1.俗話說人二腳,錢四腳,所以錢很難追,但只要朝對的方向行進,福德就會變成追在你後面跑,讓錢來追你,就不用擔心生活,若能不擔心生活,自然可以安心修業,道業增長就快了。
《優婆塞戒經》卷5〈19 雜品〉:「是人福德隨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隨形。」(CBETA, T24, no. 1488, p. 1060, a1-3)
2.佛經中談到福報與布施…等,略舉一二:
(1)《優婆塞戒經》卷3〈17 供養三寶品〉:「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CBETA, T24, no. 1488, p. 1051, c5-9)
(2)《佛說罪福報應經》卷1:「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CBETA, T17, no. 747a, p. 562, b25)
(3)《善惡因果經》卷1:「為人大富者從布施中來。」(CBETA, T85, no. 2881, p. 1381, a8-9)
(4)《長阿含經》卷2:「是故種善,為後世粮,福為根基,眾生以安。福為天護,行不危嶮,生不遭難,死則上天。」」(CBETA, T01, no. 1, p. 15, a3-6)
(5)《大般涅槃經》卷2:「布施者獲福,慈心者無怨,為善者消惡,離欲者無惱。」(CBETA, T01, no. 7, p. 198, c27-28)
(6)《大智度論》卷40〈4 往生品〉:「今世行布施功德,信根、精進根,後世生剎利大姓,乃至他化自在天。先知因,後知果。」(CBETA, T25, no. 1509, p. 349, c14-16)
(7)《長阿含經》卷4:「佛告阿難:「時王自念:『我本積何功德,修何善本,今獲果報,巍巍如是?』復自思念:『以三因緣,致此福報。何謂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禪思,以是因緣,今獲大報。』」(CBETA, T01, no. 1, p. 23, c8-12)
(8)《優婆塞戒經》卷5〈19 雜品〉:「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略)…乃至成佛亦無量報。」(CBETA, T24, no. 1488, p. 1058, c4-8)
3.上面第(8)的經文中,是在講你所種的田,即布施的對象不同,所得果報也有不同,比如布施給流浪狗一個包子,未來或未來世可以獲得約等值一百個包子的果,這是將之量化,讓大家對種種子下去會開花結果的這棵樹,種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結的果有多少,有個概念與感覺,後面的名詞比較多,指的是布施或供養的對象不同,所得果報也不同,若布施到証得初果以上証量的修行人乃至供養佛,都可以獲得無量倍的果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59內容數
曾經聽過『寧願相信有鬼,也不要相信四十歲男人的那張嘴』,我就是相信有鬼,才突發奇想的想來聊聊阿飄......飄飄日記由此誕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為什麼修行的人會常保年輕?如果你對修行感到興趣,不妨了解背後的運作原理吧?
Thumbnail
avatar
莫可夏
2024-02-11
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終)|天善緣|活在娑婆前面我們用了三篇文章來講解「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今天來做一個總結。 我們看了輪回中很多各種高低上下的眾生,的確會發現,修行就是一個上上下下的過程,而這過程中基本就三個事:波段式上升、不斷升級、輪回中的最大考驗。 我們的修行,本身就是曲線型波浪式上升的過程。 很有可能這一世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26
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三)|天善緣|活在娑婆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修行之所以會上上下下」的最後一個原因——輪回中的最大考驗。 在考驗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得能體會到哪一個東西是在輪回中對我們的最大考驗。 比如像嗔怒,無論我們的家人或在意的人如何被冤枉和破壞,我們都能不產生恨意,還勸被傷害的人不產生恨意,那基本上輪回就沒招了。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26
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二)|天善緣|活在娑婆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修行之所以會上上下下」的第二方面原因——不斷升級。 我們要先知道,每個人在累劫輪回中升級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以色念和嗔怒為例: 「色念」升級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見到一個異性就會忍不住多看一眼。 首先,我們就先盡可能地對異性沒有想法,當然我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26
為什麼修行從易變難? 什麼是活在當下? 是問題、在解題,同時也是答案。 為你展開脈絡來說明。找出天賦的同時,還能判斷是否合乎時宜。 為什麼活在當下那麼重要?
avatar
始力拼達人
2023-07-08
關於安全感:為什麼我們會沒有「安全感」?「這種沒安全感的源頭,也包含對自己的沒自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安全感,只是每個人的深淵模樣不同,畫面也不同」
Thumbnail
avatar
Leo VV|生涯教練|職涯發展|自我成長
2022-11-02
人生只為修行和消業而來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每日要做定課,請每日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各一遍以上,並且要靜坐,才能漸漸提升心性。人一定要修行,修行即修正行為與觀念,避免再行差踏錯。」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avatar
香港吃貨寶寶
2022-06-05
為甚麼人們習慣4/4拍的音樂?from 電子音樂考前突刺班 校長柯智豪 時間沒有標籤,如夢如電,唯有可觀的事件發生,才能標記出時間產生時間感。 這一切的基底依然是物理:牛頓的古典力學,慣性,F=ma,作用力反作用力,由這核心開出各種節奏的奇花。 鼓聲出現的那一瞬間用了力,改變了現狀,然後回到靜默,慣性被破壞後又回到前一個狀態。
Thumbnail
avatar
轉行不如轉生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