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到頭來都會抵達目的地。但他們非要自尋煩惱不可,看似迫切,其實虛幻,辜負了時間的真義,純粹只是焦慮與抱怨。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傑克.凱魯亞克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11/1
前言
經典作品就是有股魔力,總會不斷地在時光中召喚你去翻閱它。
就像這本《在路上》我很早以前就想讀了,只是一直都欠缺某股動力。後來竟然是因為看了某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姊姊三)之後,才真正展開了這本經典書的閱讀旅程。
必須話說在前頭,這本書其實不太好讀,有好幾頁我幾乎都是跳著看的,因為裡面充斥著大量瑣碎的描繪,包括景物、人事甚至是敘事者內心的呢喃等。這些龐雜的、破碎的字句實實在在的考驗著讀者的耐心,但神奇的是,讀著讀著竟也會油然而生一股神奇的平靜感。
不得不說,作者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包含他的哲理思考與對人生的感悟等。這些文字全都是他多年來公路之旅的精華,值得玩味再三。
從局外人的視角觀看局內
整部故事是從公路之旅開始,由主要敘事者薩爾,以及其他幾位同樣瘋狂的朋友們共同合奏出這部青春頹廢的旅程。他們彼此相遇又不斷地別離,彷彿在他們身上找不到任何永恆的可能。不管是主要敘事者薩爾還是他的幾位朋友們,通通都像是強國之中的局外人(或是說邊緣人也可),城市中心的熱鬧與蓬勃不屬於他們,他們是四處流浪的靈魂,試圖用無可知曉的旅程找尋真正的自我。
在旅程的路上,薩爾遇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局外人,他們大多都是逃離某些體制的可憐人,有的是為了逃離家園、有的是為了逃離固有的生活,有的和薩爾一樣不知道要逃什麼,也不知道要逃去哪裡,只是很朦朧的覺得「在路上」就對了。
從敘事者的視角來看,可以得知在二戰之後的美國,年輕人對於國家的改變與戰後的思潮感到茫然。萬物興起之時,又好像有某些東西正在失落。總之就是一種混雜了希望與絕望的地方,讓人深受吸引又難以脫逃。
沒有明天的人在路上尋找明天
薩爾在公路之旅中遇到了許多人,有舊朋友,如狄恩,也有新朋友。但無論是舊朋友還是新朋友,他們大多數人都是過著沒有明天的放浪生活。
人生中奉行的圭臬彷彿叫做「只有今天,沒有明天」。聽上去有種反叛的浪漫,不過事實上卻隱含著對社會的失望精神。畢竟對於所謂的「正常社會」來說,他們這群在路上的人都是被認定為沒有希望的一群。他們吸毒、偷車、犯罪,沈溺於縱情縱慾的生活,這樣的人無疑是不會被大眾接受的。
所以他們展開漫長且沒有目的的旅程,試圖在美國各個地區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在故事中,他們似乎是找到了,和爵士樂產生共鳴。試圖在非主流中狂歡,過著沒有明天的自由。
雖然故事的最後,很多人說結局是很感慨的,甚至有些悲劇色彩。但我卻覺得故事其實沒有結束,反叛的精神依舊存在,已經在路上的事情,就沒有回到原點的可能,不管有沒有到達目的地,啟程後的自己總會過的和以前不一樣。
就像書中所說,「我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不過,沒關係,道路就是生命。」
結語
這本書我是把它放在床頭,睡前閱讀個幾頁。
可以說,我是坐在床上經歷著作者長達七年的公路之旅。
整體的閱讀體驗是很新鮮的,即便這是一本距離現在已經超過五十年以上的經典小說,但放在現在的時代來看,似乎一點也不過時。
特別是作者在書中描繪的那種精神的虛無、什麼都無所求的態度,本質上跟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每當我在夜晚啃下這堆冗長的敘事,彷彿就能一點一點對作者書中的情緒產生共鳴。
總之,《在路上》這本象徵著美國「垮掉的一代」的經典文學,我是看完了。
看完了又好像沒看完,但隱約中又感覺某部分的自己已經將書中的本質內化在心中。
我想這是一本看不完的書吧,畢竟在苦苦追尋自我的旅途上,我們都還只是在路上而已。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講解以及我閱讀完後的反饋,如果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喔。
我們下週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