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三重一村 紀州庵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23/01/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三重雀克目前還沒有餐廳,
早餐跟店家配合,
前一天選擇後登記,
早上下樓領取餐點,
回房間用餐。
備品附飲料和零食,
是很少見的住房經驗。
早安都會公園
room service
早餐之ㄧ~總匯三明治
房間內的備品小餐點
集合開車時間9:30,
吃過早餐到隔壁公園晃晃。
新北大都會公園
面積達427公頃,
場內共設置31座溜滑梯
及100組的遊具設施。
早上下過雨怕弄濕褲子,
只小試了一小段。
飯店前的楓紅
出發前往都會公園
左邊的樓梯越過堤防就是公園綠地
回首三重街頭
12歲以上使用的滾輪滑梯
路過資深國民示範
佔地四公頃廣褒的都會公園
心鎖橋
這裡就是~二重疏洪道
兔年燈飾佈置中
資深美少女也來試看看

空軍三重一村

從飯店到空軍三重一村,
大約只有3公里距離,
屁股還沒坐熱就到達了。
空軍三重一村
空軍三重一村正義南路入口
四連棟小劇場
園區導覽圖
眷村就是軍人和其眷屬,
居住處所集合形成的聚落。
幾十戶至百戶眷村規模,
成為近似隔離的單一社區。
1990年代之後,
因眷村已趨老舊,
還有都市更新等問題,
眷村陸續拆遷或改建。
早期的三重一村的牆面建材展示
改建還是沒改建?
改建後形成三重空軍一村「一線天」
中央和地方政府,
針對較有特色的村落,
進行「歷史記憶」之保存。
以博物館的概念,
保留較有特色與價值的眷村。
空軍三重一村的特色,
保有日治時期的防砲陣地,
與地下甬道遺跡。
為目前三重地區,
空軍防砲眷村較完整之個案。
遊客中心前有三棵榕樹
遊客中心外一個眷村戲院的意象牆面
遊客中心內的佈置
導覽中
利用地下甬道
運送砲彈至砲陣地,
供士兵發射砲彈防禦領空,
當年共有6座防空砲座,
現存2處砲座底座遺跡。
早年部分眷舍設有
與地下甬道相連的通道。
防空高砲砲座遺跡
砲做說明牌
隨著戰事漸緩和,
不再具備戰略地位,
變成村兒童探險的秘密基地。
因居民對安全及隱私的疑慮,
眷舍與地下甬道相連的通道,
已全部都加以封閉。
地下甬道聲光體驗,
每日定時且有人數限制,
需現場到遊客中心登記。
今日時間無法配合,
有遺珠之憾。
地下甬道入口之一
地下甬道一隅
另一處甬道入口
甬道入口之一
三重一村甬道分佈圖
2006年8月28日,
全區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眷舍是依官階職等分配,
甲、乙、丙、丁四種類型,
庭院面積不列入計算,
甲型12.3坪、乙型10坪、
丙型8.4坪、丁型7.6坪。
現在是沒有人居住狀態,
感覺空間好像不小。
想像一下以前多產時代,
夫妻加上五個以上的小孩,
所需的生活家具和物品,
真的是很擁擠。
前後院的違建,
不知不覺就「長」出來了。
大戶入家
村長的家
甲型~將軍宅
馬賽克浴廁
洗手作羹湯
三重一村在民國43年,
由蔣宋美齡女士偕同婦聯會,
募款出資興建完成。
後來多次風災淹水,
已經都次整建過,,
所以看起來不會殘破。
特別保留「防洪樓」設計,
是淹水時避難的小閣樓。
乙級眷舍~防洪樓
樓梯可以爬上防洪樓經由透明的屋頂方便看到避難的閣樓
遠方就是淡水河提防了~當年水利設施尚未完善所以會淹水
到眷村就是要體會
眷村獨特空間氛圍
及生活記憶。
因為同一軍種職業,
加上愛國反共的意識,
眷村的外磚牆上,
常有藍、白、紅的國旗色彩,
與反共精神標語。
三重一村故事館
展出二dt創作
懷舊反共標語
反光鏡裡的中國地圖~念念不忘的故鄉
地上的跳房子是眷村孩子的回憶
飄揚的國旗更是眷村的精神戰力指標
眷村居民來自各種不同省份,
帶來了各地特色麵食與口味。
鄰居也會互相幫忙,
製作節慶應景食物,
和釀製醃製食品。
麻將則是閒暇娛樂之一。
這裡有懷舊也有創新,
全台唯一2D眷村,
讓遊客盡情發揮創意拍照。
還會有不定期的特展,
目前是「晴空下的守護者」。
來自大江南北的姐妹聚集在一起摸三圈
各式各樣的服飾代表出席的場合
味道「食」在很多元
眷村生活館~將軍級的眷舍
眷村故事總是說不完
少見的二維佈展
每一處角落刻畫著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
少不了去煩解憂的康樂活動
「村長的家」正在展出《晴空下的守護者》
部分展出內容

紀州庵文學森林

紀州庵文學森林
包含三個元素,
紀州庵是被修復的古蹟,
但被修復的經過,
有點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文學森林~紀州庵
一開始是因興建停車場,
需要遷移掉老樹,
引發護樹運動,
無意間發現文學
和紀州庵的連結,
紀州庵因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獲得被保存和修復的理由。
紀州庵與同安街平面停車場(google earth)
縮減停車場保留綠地
留下老樹與老屋
石燈籠添上日本風
紀州庵是一間料理亭,
紀州是創建人
平松德松的故鄉,
而「庵」字之意是
以茅草作屋頂的房屋。
最先在艋舺附近開店,
生意興隆到此開設分店。
秒到日本的fu
遙想當年人文薈萃
所在位置日治時期稱川端町,
「川端」兩字意謂河邊,
許多日式料亭也在此瀕河而立,
當時附近已知八間料理屋,
目前僅存紀州庵「離屋」。
紀州庵本館老照片引自官網臉書
紀州庵離館
想像輕撥「三味線」悠悠的琴聲
紀州庵本館有三層樓,
高樓層應該是VIP級客人。
這讓我們想起到日本京都,
鴨川旁的料理店樓上陽台,
貴森森的川席料理,
我們退而求其次,
到貴船吃川席流水麵。
大阪鴨川旁的川席料理
貴船的川席流水麵
紀州庵的建築本有三部分:
本館、別館和離屋。
兩次祝融將本館和別館燒毀。
離屋應該就是大型宴會廳,
南北長而東西窄
的長條型空間,
可用拉門區隔成
五個小的空間。
紀州庵離屋
離屋宴會廳
座敷/凹間
緣側
後緣側
離屋無法眺望新店溪河景,
轉而營造庭院空間,
所種植的樹木,
在數十年之後,
成了保存離屋的契機。
喜歡紀州庵簷廊抬高的形式,
可以在簷廊乘涼賞景,
日本很多大型寺院都是這樣。
簷廊乘涼賞景好不愜意
頗具特色的扇型窗,
在其他日式建築沒看過。
紀州庵在二戰後,
變成公務機關人員
與眷屬的宿舍,
作家王文興在此
生活過二十多年,
作品《家變》的場景,
正是依此發想。
扇形窗頗具特色
1960年代以紀州庵為中心,
延伸至廈門街、牯嶺街一帶,
文學報刊及出版社林立,
孕育出林海音、余光中
等多位現代文學作家,
而爾雅、洪範、純文學
等出版社也設立於附近。
因此從保留老樹和古蹟,
進一步將紀州庵,
規劃成為台北文學推廣基地。
目前紀州庵文學森林,
共分為三區塊,
包含古蹟本體、新館
與公園綠地。
從老樹森林延伸到文學森林。
新館辦理講座、展覽
等推廣活動,
也經營書店和茶館,
我對作家私房菜很有興趣,
之前在台中文學館,
曾經有過類似的體驗。
童趣壁畫
紀州庵文學森林「料亭」
台中文學館2018.03.
櫟舍文學餐廳
陳千武文學餐
引自2017/09/14 自由時報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中午在大富貴獨門料理用餐,
一桌2000元合菜,
菜色出乎意料得滿意。
料理很快就完食~只能拍招牌囉
下午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沒有造訪之前,
對於廟宇和文創為何有關,
充滿懷疑和好奇。
遊覽車停在公館汀洲路邊,
從藍綠色鐵板鏤空圖像旁,
沿著上坡路前行,
經過社區小公園,
看到福和橋下的塗鴉壁畫,
再看到寶藏巖的牌樓,
好像開始有點想像空間了。
共生聚落值得一探
鏤空藍綠色鐵板描寫著庶民的生活圖像
寶藏巖文化村的入口處,
有一間寶村柑仔店,
前面有一片觀光農場,
讓居民認養土地種植蔬菜。
沿著階梯往上走,
領隊在一張導覽壁畫前,
跟大家說明集合時間地點,
地圖真的是有看沒有懂,
反正依著山勢,
有階梯和蜿蜒小徑彼此聯繫,
就在其間穿梭和探索,
這裡也被稱作「小九份」,
我覺得陰天的氛圍更像。
被塗鴉的公園造型牆
寶村柑仔店
左手邊就是「市民觀光農場」
三角窗服務棧
寶藏巖藝術村地圖
台北市裡的小九份
像不像一位持槍的衛兵
黑屋頂~柏油防水氈
在巷子裡上上下下穿梭
文創店家巧妙運用植栽,
讓老屋多了溫度和藝術感。
有幾間咖啡店很吸引人,
但我們有時間壓力,
無法久留慢慢品味。
氣氛店之一:秋紅肚房
今天沒有排隊人龍的名店
尖蝌
特色小店不歸鹿
大大的落地觀景窗
樓上青年會所樓下文創小店
這裡分成三大園區:
包括「寶藏家園」、
「藝術家駐村」及
「國際青年會所」。
「寶藏家園」是指原住戶,
大多是一般普通士兵、老兵。
眷村是國防部統一蓋的房子。
寶藏巖直到日治時期,
旁邊都還沒有住家。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
一些未分配到眷村
的榮民老兵或附近駐軍,
依山形就地取材,
搭建違章建築,
作為安身立命的處所。
寶藏巖舊照片,到日治時期, 旁邊都還沒有住家。引自維基百科。
眷村必備~防空洞
安宅~第一批到此定居的榮民住宅
機槍堡
後來其他弱勢族群也遷入。
因涉及違章建築,
在2007年將居民全數遷離。
因居住者多收入不高,
即使改建也僅小規模整修。
因此該地維持了
1860至1880年代
的建築風貌。
為戰後臺灣城市裡,
都市邊緣山坡地上
自力造屋的代表,
有其歷史的背景也成為特色。
而這正是其獲得保留的原因。
半樓廣場
曲折小巷弄與老屋
劉宅
寶藏巖聚落的終點
2009年10月開放
原住戶22戶入住。
所以參觀時要避免打擾住民。
「藝術家駐村」大都在假日,
或是有藝術節期間營業,
今天我們參觀了兩間。
「國際青年會所」
提供旅人住宿,
並定期舉辦各式講座與活動。
羅凱炯環保藝術創作
利用回收物品製作各式各項的機器人等
陳治旭美術工作室
褪色的壁畫
寶藏巖「國際青年會所」
有趣的龍眼樹
各住址所有人和集中式信箱
住址所有人
寶藏巖主祀觀音,
是當地泉州移民信仰中心。
因靠山崖而建,故稱為巖,
又稱為石壁潭寺、觀音亭。
寶藏巖山門
觀音菩薩高座蓮台
最早興建於康熙年間。
歷經多次修建,
原先的建築被包覆,
所見多為晚近時期改建之物。
但仍有些石柱、石垛、石雕、
木雕與石碑仍為清代原物。
所以被列為市定古蹟,
中央的主殿設欄柵,
無從細細找尋欣賞。
原寶藏巖被包覆在新建物之內
形成廟中有廟
乾隆時期的石柱
有圖有真相
乾隆時期石柱之二

寺前的新店溪古時可通舟楫,
早上去的紀州庵也臨新店溪,
從航運發展成陸運,
讓生活空間有了不同的風貌。
行程結束返程回中部了。
包圍在柵欄之內的大殿
道光年間的建物
日據時代的石墩
踏上歸途
日暮時分回到台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桃竹苗旅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