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大腦的妙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秉持好奇心,埋首學習,努力閱讀,以致於寫作。這一連串的過程,不但活化腦細胞,同時實現養生的目標。記得高中剛畢業,由於車禍和摔傷,滋生腦震盪後遺症 ,時而痙攣,時而抽搐。
有一陣子,花了大錢,服用一款德國名藥「勃腦飛」,但效果不彰。歷經半輩子,赫然靈悟能讓大腦蓬勃飛揚,當推閱讀和寫作。
因緣際會,考上外文系,勤讀讀文學作品,課業之餘,也讀讀歷史、哲學、國際關係甚至到中文系旁聽一些詩詞課程。但身體的症狀依舊。
記得大四年,路邊有一攤位推銷《大英百科》的翻版書。原版一套好幾萬,出於山寨的關係,價格只要四千塊,二話不說,便訂購了一套。
波赫斯
好奇之下,翻到阿根廷作家波赫斯(Borges )的欄目。他精通多國語言,除了寫出魔幻小說之外,也博覽群籍,有一段特別提到他頭部曾撞傷之後,小說竟然越寫越好。當時,也搞不清楚什麼腦科學,但覺得趣味盎然,直覺認為閱讀寫作應能發揮補腦的效用。也許大師就這樣療癒體內的腦部創傷。後來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畢業後,到英國進修,回台謀得教書工作,接著研習日文,整個過程讓腦細胞不斷連通,也許腦部便氣血宣暢。有一天突然發現麻痺跟抽動的症狀,竟然不藥而癒。這幾年,閱讀腦科學發現原來努力學習,加上閱讀寫作,是可以活化神經元,從而讓大腦變成一座綠意處處的森林。
疫情兩年,利用大好時機,挖出昔日沒讀過的書,一本本翻閱,差不多讀了兩百多本, 同時也開發隨筆的寫作,了解一篇文章也可以透過「編輯力」與「組合拳」的概念,串成十幾個小主題。無形中這也為自己鋪成一篇故事。
這一陣子,AI寫書的新聞,炒得如火如荼。有位作者,為了替女兒寫一本睡前故事書,背後運用 ChatGPT 編寫故事,幾乎沒有花下任何成本,同時利用繪圖生成器來繪圖。對此,讓他興奮不已,但我覺得,這如同嗑藥,意義不大,甚至成書過程也無法鋪成一篇感人的故事。
其實,你要是長期閱讀,腦部海馬回累積大量的資料,從而形成自己一套系統。你的腦部可以自動連結以及演算,萌生一篇篇文章,積少成多,成書在望。回想整個過程,才會讓人感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1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懶人國 的其他內容
觀賞網飛頻道,為時多日,漸感疲乏,題材涉及推理、黑道、愛情、販毒,情節無法免於套路。但前天點進去,赫然發現一部日本電影《我是千尋》,內容彷彿是當代日本浮世繪,由偶像有村架純擔綱飾演一位便當店員工,兼性工作者。心中忽然浮現預感——未映先轟動。 以世俗眼光來看,女主千尋是個「賤女人」,跟客人交流之餘,也
台灣文青人口,密度之高,令人匪夷所思。不管在車站、路上、捷運、書店,都隨時會巧遇這群天之驕子。荒謬的是,新冠病毒慢慢退散,但潛伏三四十年的文青病毒依然代代相傳,寫作人大多難以免疫。藥廠老闆或高幹,大多是理工出身,跟文青風馬牛不相及。建議他們砸下大筆經費,以開發消除文青病毒的疫苗,商機無限! 前幾天在
昨天瀏覽網站,發現一本書,教人家過著「不消費的一年」。 這種話題書每每讓人覺得無聊又愚蠢。我們不是清教徒,為什麼要過著苦悶的日子呢?其實,消費能紓解自身的肝氣,活化大腦神經細胞,同時掌握當今潮流的蛻變。何況政府準備大撒幣, 好讓大家參與一場消費祭典。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去消費那些名牌服飾,比如說
也許你曾巧遇一位奇女子,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時時跟你暢談詩歌、哲學以及藝術。幾次交談之後,你被電到了,腦中的雷達也不靈了,以致於把她身上的狐臭聞成乳酪。當你要表白之際,她已經移情別戀。如今,教育普及,情報氾濫,如此類型的女子應該不少。 但十九世紀末,歐洲則為數不多,地靈人傑的俄羅斯,便出現一位「才
膨脹的自我經常相信,自己高人一等,別人根本是蠢蛋。 某位作家推出一套《不一樣的柬埔寨史》,當然自認為是台灣寫作界的拿摩溫(number one)。 媒體也經常報導,一些位居要津的退休高官如何預測戰爭。某位北約退休官員信誓旦旦說:某地區將發生大戰,時間是二XX六年;另外一位退役上將則指向二XX七年。但
1513年,馬基維利從監獄開釋後,馬上寫成了《君王論》。他肩膀依然痠痛不已,因為他曾經至少六次,以手腕被反綁在背後吊起來的方式遭到刑求。這就是他歷經的艱難和痛苦。但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卻用輕鬆的口吻,描述他所受到的折磨。身處獄中一片黑暗裡,「吹口哨自娛」,是他的特異功能。他渾身散發的「喜感」,倒能抵擋
觀賞網飛頻道,為時多日,漸感疲乏,題材涉及推理、黑道、愛情、販毒,情節無法免於套路。但前天點進去,赫然發現一部日本電影《我是千尋》,內容彷彿是當代日本浮世繪,由偶像有村架純擔綱飾演一位便當店員工,兼性工作者。心中忽然浮現預感——未映先轟動。 以世俗眼光來看,女主千尋是個「賤女人」,跟客人交流之餘,也
台灣文青人口,密度之高,令人匪夷所思。不管在車站、路上、捷運、書店,都隨時會巧遇這群天之驕子。荒謬的是,新冠病毒慢慢退散,但潛伏三四十年的文青病毒依然代代相傳,寫作人大多難以免疫。藥廠老闆或高幹,大多是理工出身,跟文青風馬牛不相及。建議他們砸下大筆經費,以開發消除文青病毒的疫苗,商機無限! 前幾天在
昨天瀏覽網站,發現一本書,教人家過著「不消費的一年」。 這種話題書每每讓人覺得無聊又愚蠢。我們不是清教徒,為什麼要過著苦悶的日子呢?其實,消費能紓解自身的肝氣,活化大腦神經細胞,同時掌握當今潮流的蛻變。何況政府準備大撒幣, 好讓大家參與一場消費祭典。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去消費那些名牌服飾,比如說
也許你曾巧遇一位奇女子,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時時跟你暢談詩歌、哲學以及藝術。幾次交談之後,你被電到了,腦中的雷達也不靈了,以致於把她身上的狐臭聞成乳酪。當你要表白之際,她已經移情別戀。如今,教育普及,情報氾濫,如此類型的女子應該不少。 但十九世紀末,歐洲則為數不多,地靈人傑的俄羅斯,便出現一位「才
膨脹的自我經常相信,自己高人一等,別人根本是蠢蛋。 某位作家推出一套《不一樣的柬埔寨史》,當然自認為是台灣寫作界的拿摩溫(number one)。 媒體也經常報導,一些位居要津的退休高官如何預測戰爭。某位北約退休官員信誓旦旦說:某地區將發生大戰,時間是二XX六年;另外一位退役上將則指向二XX七年。但
1513年,馬基維利從監獄開釋後,馬上寫成了《君王論》。他肩膀依然痠痛不已,因為他曾經至少六次,以手腕被反綁在背後吊起來的方式遭到刑求。這就是他歷經的艱難和痛苦。但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卻用輕鬆的口吻,描述他所受到的折磨。身處獄中一片黑暗裡,「吹口哨自娛」,是他的特異功能。他渾身散發的「喜感」,倒能抵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 遇到理工科目會覺得兩眼昏花學不會嗎? 聽聽《學習如何學習》的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曾經數學不及格的她是怎麼搖身一變,成為工程學教授的吧!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邏輯」只是能看見道路的工具,不應該被吹捧,但應該被訓練,透過閱讀書籍隨時訓練自己。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每天至少學習一件新事物,不僅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更是獲得快樂的有效途徑。」 這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我們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習新事物激發了大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當人學習新知識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與快感和滿足感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 比如當你學會一種新語言的基本對話,即便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 遇到理工科目會覺得兩眼昏花學不會嗎? 聽聽《學習如何學習》的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曾經數學不及格的她是怎麼搖身一變,成為工程學教授的吧!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邏輯」只是能看見道路的工具,不應該被吹捧,但應該被訓練,透過閱讀書籍隨時訓練自己。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每天至少學習一件新事物,不僅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更是獲得快樂的有效途徑。」 這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我們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習新事物激發了大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當人學習新知識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與快感和滿足感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 比如當你學會一種新語言的基本對話,即便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