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習外語的經驗,大多要先了解文法。英文文法有 NOT、NEVER ;日文有 じゃありません、ではありません ;中文語境則有不、勿、毋、別。比如說《論語子罕篇》指出,「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老夫子勸告人不要太固執,也不要自以為是。這跟行為經濟學強調的「確認偏誤」不謀而合。人常常出於過多自信而壞了大事。
我們如果反思過去,一旦出問題,往往歸因於厄運當頭,而原諒自己。結果便無法長進。早年,受到台灣牛的洗腦,誤以為只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便可以改善生活,其實不然。白天打瞌睡,晚上一上床,心臟蹦蹦亂跳。徹底反省之餘,領悟到話太多,用腦過度,以致於耗精費神。日後慢慢回歸正常作息,每天工作兩小時,一覺天亮自然醒。
究其原因,在於不懂養生。人體內的腎臟是屬於「水」,而心臟屬於「火」。中醫觀點強調腎藏精,一旦耗費過多,水少便無法制火。要補充腎精,不妨燉燉雞湯,畢竟膠質一進體內,經過脾胃的運化,會入到腎臟。此外,鰻魚和泥鰍也是有大補之功。
有時聊天之際,面對話友,謹記「我寧願不做。」回想一對拍賣哥倆好,雅好蒐藏古董文物,感情如膠似漆。但某次拍賣費結束之後,不知何故,竟然拆夥了事。後來巧遇其中小哥對我抱怨說:「那位大哥坑了我一批古物。」我靈機一動笑道:「吃虧就是佔便宜。」接著立馬轉移話題。哥說哥有理,弟說弟有理,畢竟古董世界水很深。當個化外之人,逍遙過日,避免被當成垃圾桶,傾倒廢物。
有人喜歡起風帶節奏,牽著你到處亂轉。每當藝人代言廣告,只是華而不實,尤其藥品。每次進大醫院幫老媽取藥,護士每每鼓勵健康檢查,驗血驗尿量血壓,我立刻推託說,老人家出門不方便。坦白說,健康檢查陷阱多多。醫病關係,本來就是資訊不對等,一不留意,便會入坑。有些病家不明究理,就接受手術割子宮,真是得不償失。
我向來不接受身體檢查,畢竟無法買單。當然,我並非胡亂反對,每天練功,打打太極拳八段錦,好讓氣血宣暢。每天開啟視頻,研究中醫,甚至和自己的五臟六腑對話。如此一來,便不會被醫生割韭菜。
我們常常嘲笑對岸是鐮刀國,但台灣也到處都是鐮刀區。其實,養生之道,在於「無為」。這是老子《道德經》的名言。無為並不是整天沒事幹,而是不要做蠢事,更不要亂講話。千萬不要把體內的五臟六腑當成「高級韭菜」,否則有一天韭菜尚存一口氣也會極力抗爭。
當個懶人,好處多多。記得二十年前,量了血壓,有點偏高,但我並沒有找醫生診療,也沒有長期吃降壓藥。如今我這位懶人還活得好好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