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知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有幸認識一位秘書出身,卻能夠琴、書、畫、詩、酒、花、茶、咖啡樣樣通的美女,實在太讚嘆了,循著她的專長軌跡,在網路上查到一段文章,非常有感,與大家分享。

清朝查為仁寫過一首無題詩,內容有趣,緊扣日常生活,詩曰:「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聽到這首詩,你是不是也有同感?早年不用為生活奔波,為家庭打算,可以瀟灑地陶醉在自己的愛好中;但是,如今當面對現實環境,不得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汲汲營營,整個人也由風雅而變得庸俗了。

其實,我們是否一定要向現實低頭,放棄踏上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事實上,要滿足溫飽的現實需求,說實話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只不過不少人在追求溫飽的過程中,慾望卻不斷膨脹,以致目標難以達成。

或許,我們都可以看看使徒保羅的生活秘訣。他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四章11-12節)「柴米油鹽醬醋茶」究竟是缺乏,還是有餘?界線就由是否「知足」而劃定。當認識到「知足」這個秘訣,我們就可以放開胸懷,將目標來一個大逆轉,怎樣逆轉?就是逆轉詩句的排列,把第一句跟第四句對調。

結果就會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書畫琴棋詩酒花。」

是否很有趣呢?靠著「知足」這個秘訣,把詩文這樣逆轉,是否又可以給予我們重拾精神生活的新啟迪呢?

avatar-img
卡爾森的沙龍
16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卡爾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必須時刻反躬自省,才能進德修業;耳中能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也是進德的砥石。此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進德之道。人應該建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呢?以下有四點看法: 第一、無財非貧,無學為貧: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錢,自己很貧窮。其實,沒有錢財不算貧窮,不學無術才是真正的貧窮。一個人沒有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不要汲汲
火車上,無聊的觀察週遭旅人在做些什麼,這對老夫婦,讓我無法不多看幾眼。 爺爺時而運氣、時而調氣,想必是太極高手;奶奶一下玩數獨、一會兒看勵志小短片,肯定是正向思考的金頭腦,最後我還是忍不住偷拍了這張照片。 希望有伴侶的朋友們,都能像這對老情侶一樣,恬淡的互動,天天都是情人節💏
《莊子集釋》的〈外篇‧山木〉其中一段提到《方舟濟河》,原文為:「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是說:「我們搭乘方舟渡河時,如果漂來了一艘
長期累積的情緒,壓抑下來的感受都去了哪裡呢?消失了嗎?No~ 在心理防衛機制當中,很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轉移」(displacement):將強者所引發的不愉快情緒,導向相對而言比較弱,不會對你造成威脅感、迫害感的替罪羔羊上。 把無辜的他作為情緒發洩的出口,表面上,歸咎於是他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才招致
人,必須時刻反躬自省,才能進德修業;耳中能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也是進德的砥石。此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進德之道。人應該建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呢?以下有四點看法: 第一、無財非貧,無學為貧: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錢,自己很貧窮。其實,沒有錢財不算貧窮,不學無術才是真正的貧窮。一個人沒有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不要汲汲
火車上,無聊的觀察週遭旅人在做些什麼,這對老夫婦,讓我無法不多看幾眼。 爺爺時而運氣、時而調氣,想必是太極高手;奶奶一下玩數獨、一會兒看勵志小短片,肯定是正向思考的金頭腦,最後我還是忍不住偷拍了這張照片。 希望有伴侶的朋友們,都能像這對老情侶一樣,恬淡的互動,天天都是情人節💏
《莊子集釋》的〈外篇‧山木〉其中一段提到《方舟濟河》,原文為:「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是說:「我們搭乘方舟渡河時,如果漂來了一艘
長期累積的情緒,壓抑下來的感受都去了哪裡呢?消失了嗎?No~ 在心理防衛機制當中,很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轉移」(displacement):將強者所引發的不愉快情緒,導向相對而言比較弱,不會對你造成威脅感、迫害感的替罪羔羊上。 把無辜的他作為情緒發洩的出口,表面上,歸咎於是他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才招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