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孩不說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一般而言,家長都會期待小孩在一歲多到兩歲之間能夠叫爸爸媽媽,說一些簡單的語詞。最近疫情較為緩和,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兩歲左右的小孩來到治療所尋求幫助,多半是因為小孩只會說很少的語詞而來。

確實理論上,從一歲半開始小孩能說出的詞彙量會陸續增加,到兩歲以前能說出的詞彙通常可以有50-100個,也能有簡單的片語表現,例如:「媽媽抱抱。」。如果口語表達方面表現不如預期,建議多加留意。

因為語言遲緩來到治療所的孩子,家長多半已經上網查詢並且執行了常見的語言刺激策略,例如放慢說話速度、縮短句子讓孩子比較容易理解,或是使用所謂的「焦點刺激策略」重複重點語詞讓孩子能多聽幾次。

然而,經過這些方法,可能孩子的進步仍然有限,這時我會建議家長先注意三個方面,看看孩子是否有相關的困難。

一、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共享式注意力指的是溝通發展中,協調溝通對象以及他們共同有興趣之物品間的注意力。例如爸媽注視並且指著桌上物品的時候,小孩能否隨著爸媽的視線看過去,注意到物品。另外,孩子是否能主動利用眼神或手勢,引起他人注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也是重要的一環。

如果發現兩歲孩子的共享式注意力不佳,除了語言治療外,也建議帶至職能治療單位評估及介入!

二、理解能力

有時家長會告訴我:「他全都聽得懂啊!但都不跟著講。」經過評估之後,我常發現小孩未必是聽懂了家長說話的內容,而是透過家長的手勢動作(通常是用手指著)判斷出來的。另外,一個很常混淆的概念是,小孩能夠正確使用物品的「功能」,未必表示他曉得物品的「名稱」,也因此家長常疑惑小孩都知道東西放在哪,什麼時間要去拿,但卻說不出拿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經過澄清發現,小孩所認識的物品「名稱」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多,建議先從名稱的「理解」開始,因為就像我們背英文單字,也要累積足夠的單字量才能說得出來,語言的「理解」能力足夠,才有可能開始主動說出喔!

三、模仿能力

通常家長教小孩講話的方式,都是對著孩子說一些語詞,叫孩子跟著說,但卻發現孩子沒什麼反應,也不知道該怎麼激發孩子跟著說。這種時候我會建議家長,先確認一下孩子是否已經懂得模仿行為。例如跟著家長一起拍拍頭、拍拍臉、拍拍肚子,做一些手部的動作。

若孩子不能理解模仿的意義,可以先從模仿動作開始,讓孩子建立模仿的行為,再慢慢帶到口語的模仿,通常會比較順利喔!

大致說明一下我常在治療室中遇到的狀況如上,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當然,如果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到家附近找語言治療師,一定能得到最充分的支持和協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說說事務所 x Lynn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2023/01/31
「我婆婆都一直嫌我小孩講話不清楚要趕快去矯正,可是我就覺得還好啊我都聽得懂。」 「我爸又說小孩子長大發音就會變清楚了,不用上什麼語言治療啦,所以他到底有需要去語言治療嗎?」...
Thumbnail
2023/01/31
「我婆婆都一直嫌我小孩講話不清楚要趕快去矯正,可是我就覺得還好啊我都聽得懂。」 「我爸又說小孩子長大發音就會變清楚了,不用上什麼語言治療啦,所以他到底有需要去語言治療嗎?」...
Thumbnail
2023/01/30
最近有一位來治療構音的孩子,進入治療室的時候總是拳打腳踢的。目前為止上了三次的課,孩子很聰明、反應很快,但每次都顯得情緒非常不穩,常常暴怒或突然放棄本來表現不錯的練習,讓人覺得不太尋常。 今天他一走進教室...
Thumbnail
2023/01/30
最近有一位來治療構音的孩子,進入治療室的時候總是拳打腳踢的。目前為止上了三次的課,孩子很聰明、反應很快,但每次都顯得情緒非常不穩,常常暴怒或突然放棄本來表現不錯的練習,讓人覺得不太尋常。 今天他一走進教室...
Thumbnail
2023/01/29
去年差不多萬聖節時,我接了一個新的語音障礙個案,是個表情豐富的小男孩。經過詳細評估後發現他的語音問題是由於先天神經損傷...
Thumbnail
2023/01/29
去年差不多萬聖節時,我接了一個新的語音障礙個案,是個表情豐富的小男孩。經過詳細評估後發現他的語音問題是由於先天神經損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還沒開口發聲帶去讓醫師看過,醫師建議家長多跟孩子互動,多聊天、多講繪本。家長疑惑著,醫師建議的爸爸媽媽該做的都有做,但孩子卻還是不開口,下一步家長可以怎麼辦呢? 過程中是不是MISS掉了什麼細節呢?
Thumbnail
孩子還沒開口發聲帶去讓醫師看過,醫師建議家長多跟孩子互動,多聊天、多講繪本。家長疑惑著,醫師建議的爸爸媽媽該做的都有做,但孩子卻還是不開口,下一步家長可以怎麼辦呢? 過程中是不是MISS掉了什麼細節呢?
Thumbnail
WHY~~~~為什麼孩子聽得懂但都不說呢? 有一個原因是,孩子不習慣要說話、不知道要說話…。 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真的不是天生就知道要開口說話的! 【說話】是被引導、鼓勵、誘發練習出來的~~~~
Thumbnail
WHY~~~~為什麼孩子聽得懂但都不說呢? 有一個原因是,孩子不習慣要說話、不知道要說話…。 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真的不是天生就知道要開口說話的! 【說話】是被引導、鼓勵、誘發練習出來的~~~~
Thumbnail
我們等阿等,等到孩子終於開始說第一個字開始會仿說了,但為什麼好像很多東西都還是不懂,仍然不會自己說,仍然需要大人說一次孩子才有辦法跟著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問過幼稚園,老師說是認知還不夠好…..
Thumbnail
我們等阿等,等到孩子終於開始說第一個字開始會仿說了,但為什麼好像很多東西都還是不懂,仍然不會自己說,仍然需要大人說一次孩子才有辦法跟著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問過幼稚園,老師說是認知還不夠好…..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Dilemma15 安靜一點 🍎情境 常會叫小孩安靜一些,但又說要讓他們勇於表達,怎麼抓那個分寸? 都已經叫了很多次「安靜一點」說完之後只安靜幾秒,孩子還是一樣吵,是發生什麼事情? . 如果這兩條你有中任何一條,這篇文章是適合你看的。 🍎怎麼了 #你想過孩子大聲的可能原因嗎? 儘管看起來都
Thumbnail
#Dilemma15 安靜一點 🍎情境 常會叫小孩安靜一些,但又說要讓他們勇於表達,怎麼抓那個分寸? 都已經叫了很多次「安靜一點」說完之後只安靜幾秒,孩子還是一樣吵,是發生什麼事情? . 如果這兩條你有中任何一條,這篇文章是適合你看的。 🍎怎麼了 #你想過孩子大聲的可能原因嗎? 儘管看起來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