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交易人,如果你追求的是穩定現金流,如果你是Buy & Hold,
那這篇文你可以好好思考存股的策略是否出現效率偏差的狀況。
存股的核心邏輯叫「追求殖利率」,不是「追求波段獲利」。
這陣子,收到非常多朋友及網友的詢問,大部分都是充滿疑慮與困惑。由於在不斷升息縮表的過程中,炒作股因體質不好而現出原形、股價腰斬,甚至有大部分的股票比疫情初期時還要慘;體質好的成長股也因為市場氣氛低迷,成交量緊縮導致沒有多方格局去支撐應有的股價,因此,這些股價最終還是會回到正常軌道。
不小心又開始話家常,趕緊回到主題:存股。
這個話題一直都存在,但引起浪潮應該是這兩年散戶大軍進場後,加上各大媒體、網紅大肆渲染,讓投資人認為股市長期向上,定期定額就好,創造現金流等等的口號充斥。
舉例來說,2020年以來ETF0050一路從90起漲到最高150;0056也從長年的26漲到36。你要知道這些都是資金浪潮推動下才會出現的結果,等待這波漲幅的熱潮退去後,他們的價格還是得回來。
而你,是否就是0050買在120元以上或0056買在32元以上的小綿羊呢?這樣的情況妳們能存股存的安心嗎?
長年來看0050平均殖利率都在4% ,如果未來5年股價都在90附近,配息會落在3.5-4.5元。如果你的成本在120元以上,你的殖利率可能連3%都不到,別忘了,內扣管理費我還沒算進去呢!
看到這邊別誤會,我不是認為這樣存股不好,只是有更適合的邏輯。
我們在找的、在等待的應該是相對適合這個標的買入存放的時機,而不是在上漲過程中買進,反而讓持有成本變高。
從2020年到2021年第四季,國際間高度的通膨導致市場開始有升息的聲音出現,金融股也趁機水漲船高,吸引了非常多追求波段獲利的人入場,但如果你是存股族,這時候你會跟著買入嗎?如果打開月k線圖來觀察趨勢,金融股的漲幅基本上都是在升息開始前就走完了,升息開始之後反而一個一個回到正常軌道。但多數人確實會買在聲浪最高、股價高漲時,然後對自己信心喊話:我在「存股」!
舉例來說,許多存股族喜歡存的富邦金為例,這是一檔長年都在4X元價位且資本額1400億的集團,每年配息大約2元,也就是說,如果未來10年富邦金都在這個價位,當你的成本均價60元以上,你要存幾年才能把帳上未實現損失翻正?!
存股固然是長期持有,但別忘了,你的時間成本也非常重要!!!
你曾經想過你自己的存股策略是什麼呢?而你目前的持股位階又在哪呢?
金融市場中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錯了,事倍功半!
有任何想跟我討論的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你認爲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分享給你身邊一樣在股海浮沉的朋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