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京都楓情9 平等院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鳳凰堂,下午來正面逆光。】
12:00離開東福寺,20分鐘後在鳥羽街道駅搭京阪電車到中書島再轉宇治,下午的目標是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
約13:00抵宇治駅,這個平安時代貴族爭相來蓋別墅的休閒遊樂勝地,其駅站建築卻令我訝異的帶有後現代風格。出站後向西南走,約10分鐘過宇治橋,橋頭南側有紫式部像,提醒來客宇治和源氏物語的關係,它是這部日本古典名著從橋姬到夢浮橋最後十帖的主要舞台。橋姬即宇治川女神,雕像南方約150公尺有橋姬神社;而夢浮橋在雕像左邊,但在原著中似乎並没有這樣一座具體的橋。
遊人熙攘的縣神社參道,隨處可見「宇治茶」與「平等院鳳凰堂落成」旗招,充份展現了古城特色。先找地方吃飯,在平等院表參道隨意走進一間小店,坐位雖然不多,但當時只有一名客人,便落了座,倒完茶水,照了幾張相,才意識到櫃台後那位掌理一切的老先生動作奇慢,與妻面面相覷,表情互問著要等到什麼時候?料當然不可能供應純蔬食,便以妻吃素為由打了退堂鼓。後來是在平等院前右側一家漢字看來像「孫左工門」的食店吃宇治茶入料的拉麵,我們到時不用等,吃完出來卻見門外排了7、8人,但味道其實普普,或許因為附近餐館不多吧!倒是它隔壁「ますだ茶舖」賣的冰淇淋,表層不知再灑上什麼粉,搭配起來非常好吃。
【在往中書島的京阪電車上】
【京阪電車宇治駅,清水模建築,帶著後現代風格。】
【正橫跨宇治川的JR列車】
【宇治橋上回望京阪電車宇治駅。圖右所見橋上高欄的擬寶珠大有來頭,源自寶塔頂端的裝飾,用極佳的檜木製作,可防雨、防腐蝕,其形狀乃根據鎌倉時代後期《石山寺緣起》中對當時宇治橋的描繪,能與週邊的歷史遺產完美調和。】
【宇治橋頭的紫式部雕像!當局利用源氏物語最末的宇治十帖,大力推展觀光。】
【縣神社參道遊人熙攘,到處可見「宇治茶」與「平等院鳳凰堂落成」的旗招。】
【平等院表參道旁隨便一家小店,坐定了,也拍了幾張照,但發覺老先生動作實在太慢,以没素食為由打退堂鼓。】
【在平等院表門右側的「孫左工門」吃帶著宇治茶風味的拉麵,後面牆壁也貼著「祝平等院鳳凰堂落成」的海報。】
【「ますだ茶舖」的冰淇淋好吃】
平等院受付前大排長龍,幸好買票女兒服其勞,我賞看紅葉等待不無聊,突然兩三名服務人員走來向遊客宣告著什麼,嚇一跳以為要關門了,問女兒,原來是鳳凰堂拜觀券已經賣完,它自早上09:30起開放入內參觀,需另外花300円購票,每批次限50人、20分鐘。真遺憾,鳯凰堂從外到內,國寶如雲,中堂、兩翼廊、尾廊的建築本體,平安時代後期天喜元年(1053)由佛像大家定朝製作的木造本尊阿彌陀如來坐像及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等都是。鳳凰堂自平成24年(2012)9月3日展開修繕,費時2年,甫於兩個月前的9月30日竣工,這在當地是了不起的大事,所以街上乃至商店內到處可見「平等院鳳凰堂落成」的旗幟與海報。下次若還有機會,應該安排早上來,除了保證能進鳳凰堂,因它面東,要拍照光線也更合適。
在深具歷史宗教文化意義的平等院,紅葉只能是點綴,尤其金「赤」輝煌的鳳凰堂,楓葉再紅,都難以和它比權量力。永承7年(1052),民間傳說為佛滅2000年後的末法之年的開始,時任關白(輔佐成年天皇之職)的藤原賴通捨宅為寺,並取眾生平等之意命名平等院,翌年的天喜元年,起造阿彌陀堂(即鳳凰堂),最大特色為建於池中之島,迎面望去,與倒影相對,宛若浮在琉璃寶光池上的如來宮殿,而其內外的華麗莊嚴,旨在模擬極樂淨土。談藤原賴通的平等院,就不能不談談其父道長的法成寺。寬仁2年(1018),在僅僅任職2個月後即辭去太政大臣的藤原道長,再度擁立自己女兒威子成為後一條天皇的正宮,這是他第3個成為皇后的女兒,附帶一提,藤原氏為平安時代外戚掌權的代表性家族,從道長的曾祖父不比等開始,四代中有10位女兒入宮,其中五位皇妃生下的7位皇子全部即位,也就是有這樣的權勢才能留下像平等院這樣的世界遺產。再離題一點,紫式部也姓藤原,曾被道長召入宮中為皇后女官,源氏物語描寫的時代背景即道長執政下的平安朝,但她似乎與道長家族並無親戚關係。
【表門前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的遊客】
【不開放參觀的重要文化遺產觀音堂】
【入表門後大致環繞阿字池順路走一圈】
【遙望一批正要進入鳳凰堂參觀的遊客】
【環繞阿字池看鳳凰堂】
【環繞阿字池看鳳凰堂,右邊紅葉後為觀音堂。】
【金「赤」輝煌的鳳凰堂】
【阿字池南畔看鳳凰堂】
【東南角的六角亭】
【阿字池西側看鳳凰堂,光線的方向影響水的顏色。】
【從阿字池西岸看東岸,如果早上來,鳳凰堂就會倒映在像這樣湛藍的池水中。】
扯得太遠,換一段來言歸正傳。第3位女兒成為皇后,時齡53的藤原道長榮華富貴達於極點,曾說出:「若思此世為我有,猶如滿月永無缺」的名言,但讀來已隱含無常之感。果真,未久他漸覺身體不適,心境轉為追求來世,翌年(寬成3年,1019)出家,開始籌建雄偉的法成寺,著於平安朝末期的「榮花物語」描述他「淒涼的末世,傾力造佛、建堂、訪僧。」治安2年(1022),包括三昧堂、阿彌陀堂(無量壽院)、五大堂等弘大無比的法成寺完工,每到黃昏,道長與眾多僧人齊集在阿彌陀堂9尊丈六高的阿彌陀佛像下,香煙裊裊、光影離離,梵唱聲響徹雲霄,讓人生出「淨土如斯夫」的錯覺。然則此世終非他所有,萬壽4年(1027),道長躺臥在阿彌陀堂佛像下,耳聽念佛、心想淨土地與世長辭。那也是藤原氏政權由滿而缺的開始,社會動盪不安,特別顯現在僧兵橫行上,本該濟民渡眾的僧侶,竟分門別派,相互攻伐不已。長曆2年(1038),道長之子賴通雖貴為關白,卻已無法自由任命當時佛教重鎮延曆寺的天台座主,充份顯示了佛法的衰頹,時人都認為末法已近。永承7年(1052),没有修行與證悟的末法初年終於來到,8月25日,奈良長谷寺大火,時任春宮權大夫的藤原資房在日記中寫道:「末法年最有此事,應恐之。」但天喜6年(1058),被認為代表永恆的法成寺還是在一夕之間因失火而化為灰燼。法成寺看來未曾再重建,如今只在京都上京區荒神口通寺町東入北側立了座「從是東北 法成寺址」的石碑。其當年阿隬陀堂的風華,也只能從藤原攝關時代僅存的珍貴建築 ─ 平等院的鳳凰堂去冥想、緬懷了!
有名的宇治茶,也和平等院息息相關。自永承7年(1052)平等院創建後,即有一群住在宇治世代守護著它的所謂「平等院候人」,這些藤原氏的家臣,看顧平等院之餘,在茶被引進宇治後,又用心經營茶園,成為茶師。到了室町幕府時代(1338~1573),候人們因與足利將軍家族關係良好,一度成為宇治的統治階層,但隨著室町幕府的傾覆,他們也失去了權勢,只是仍致力經營茶園,並在各方面支持著平等院,尤其排佛毀寺的明治維新時期,許多神社、廟宇都荒廢了,平等院在住僧及繼承候人意志的茶師們的努力下才得以完整保存。知道了這段歷史再品宇治茶,更會別有一番風味吧!
平等院的參觀「順路」,大致是環繞鳳凰堂所在的阿字池一圈,既進不了鳳凰堂,那就別錯過在它西南側的鳳翔館,裡面正以圖文鉅細靡遺的展覽鳳凰堂平成修繕過程,之前在明治35年(1902)到40年、昭和25年(1950)到32年也曾進行兩次大修繕,此次的重點擺在重舖屋頂和外部重新塗裝,並更利用修繕機會,根據最新研究考證結果,向最原始的樣式與設計復原。看看日本,想想台灣、大陸無數被「惡搞」的古蹟,要說「禮失求諸野」嗎?我還真没有那個臉呢!
【鳳翔館內正展出鳳凰堂平成修繕過程,拍完這張才看到「撮影禁止」的告示。】
【鳳翔館外的鐘亭】
【鳳翔館階梯前看鳳凰堂】
【紅葉上的鳳凰堂中堂,那對鍍金銅鳳凰也是國寶。】
【平等寺2座塔頭之一的淨土院】
【正對鳳凰堂尾廊仰拍】
【鳳凰堂尾廊與北翼廊】
【與女兒在阿字池北】
【又一批進入鳳凰堂參觀的遊客】
【下一批列隊等候參觀鳳凰堂的遊客】
【坐在藤棚邊休息的妻女,這株藤有280年歷史。】
【準備離開平等院】
【平等院表參道前宇治茶上林本店的御茶師】
【剛從上林本店買了茶出來的妻女】
【正在試喝宇治茶的型男們】
【據說很有名的中村藤吉冰淇淋,女兒是逢冰淇淋必買。兩個排隊中的小女生蹲著忘我地猜拳。】
【買到冰淇淋了】
【叫妻「掩護」我,順便拍剛才猜拳的小女孩一家吃冰淇淋。】
【與寺「山島」屋茶舖的「吉祥物」合照一張,結束宇治之旅。】
參考書籍:日本佛教史(商周,末木文美士著、涂玉盞譯);圖解日本史(易博士,武光誠監修、陳念雍譯)
主要參考網站:世界遺產平等院
12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