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參考提案】如果生命給你檸檬,接受它的酸與苦。

2023/06/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年,與友人聊到關於存在的話題。她告訴我,她一直都沒有活著的實感,就像雙腳未曾穩當的踩在地面上,帶著虛浮的觸感,好像太過用力就會崩塌。那時的我告訴她:「我覺得活著的實感來自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當一個人開始能夠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活著真是太好了』的時候,或許才能真正踏實的活著吧。」
會有這樣的想法大概也是因為我走過來了吧。
孩提時代也曾有過那種時候。 獨自一人在放學後回到空無一人的建築,通常人們稱那個建築為「家」,但我很少感受到關於建築以外的事物。 事實上,父母離異對我而言並不是最沉重的打擊,而最痛的部分,我想約莫是作為一個孩子本不該聽見的那些話,我聽的太多、也聽的太久,最後迷失了自我。作為家裡唯一一個還無法離巢的女孩,我理所當然的成了所謂的情緒配偶(註1),那些負面情緒排山倒海的向我湧來,小小的我,別無選擇的打開自己的垃圾袋,開始裝起了別人的情緒垃圾。 裝不下也得裝下啊...... 於是一次次的盛滿,卻不敢溢出,我擔心如果不接住這些, 她或許就會因為精神上承受不住而選擇離開。
但那些本不屬於我的情緒,很快的,把我壓的快要喘不過氣。
與她同眠的無數個夜晚,我幾乎都在用力抱緊自己無聲的哭泣......
「她會發現嗎?」
我不斷隱藏卻又想被發現的矛盾並沒有迎來終結的那天。後來我終於放棄了。也許她是真的沒發現,又或許是不想發現,那已經不重要了。我唯一明白的只是—— 那巨大的孤獨感,遠比獨自身處空蕩蕩的公寓還來的明確,就像是明明一直身處同一個空間,卻從沒有誰找到我一樣。
學生時期的回憶也不是太美好。
雖然我在根本上並不邊緣,然而在經歷了各種花式背叛,和針對性的惡意之後,我開始對人類產生信任危機。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帶給我的痛苦太過巨大,以至於常常壓迫到其他部分,而其他來源的痛苦我也無法帶回家——畢竟實在是無處安放,最後他們全都結成了一團,然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晚上都無法入睡,並且整夜流淚,直到天又亮了,我知道還是得收拾好自己,乖乖去上學。於是我開始習慣假裝打呵欠,假裝我的沉默和面無表情,都只是因為太累。該笑的時候我一樣會笑,只是明明是自己發出的笑聲,卻聽起來離自己好遠,感覺像靈魂從很深很深的裡面,看見外面的軀殼在發出一些毫無意義的聲響。 相較於母親對我的那種暢所欲言,我對自己的痛苦三緘其口,一直到我擁有了一些可以傾訴的對象,我就像抓到浮木的落水者一樣,緊抓著這些人然後大吐特吐一番,簡直要把整顆壞掉的心都吐出來給他們看。
最終,他們也被我淹沒了,就像當初被淹沒的我那樣,但我沒有選擇,他們有。所以他們漸漸離開了我。在他們離開之後,我開始不敢與人深交,一來擔心自己又會不小心把他人當作浮木;二來對世界非常不信任,害怕他人表面上的友善是因為有所求,或是在掩飾其惡意;三來對關係的穩定性存疑,認為沒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自己,也不可能接住自己。 有時候我會打開窗戶,低下頭,想像如果就這樣跳下去會怎麼樣?
死前會感覺很痛嗎?死後會變成鬼嗎?在我的喪禮上大家會哭嗎?哪些人會哭?但每當我想到如果我就這樣死了,也許另一個人也會走向毀滅的時候,我突然又不敢想下去了,然後心裡一陣苦澀,就連想死也被另一個人綁著,是有多可悲?
其實我很努力的讓自己保持正向,很努力的假裝自己很好,也很想努力扭轉局面,自己跨出去,嘗試結束那些痛苦,但一切始終都沒有好起來。
就這樣載浮載沉了好些時日,直到有一天我翻開一本書......
如果我要你不要去想一隻白色的熊,你能做到嗎?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嘗試了一下這件事,發現根本不可能,然後我繼續往下讀,了解到這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要求受試者們別去想一隻白色的熊,結果發現當一個人越是想要轉移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注意力時,反而會下意識啟動自主監控的機制,反覆確認自己是否有在想不該想的事情,這反而使人更難以解除對該事物的關注。 那時我突然驚覺:「對啊,人們為什麼總想要做到這樣的事呢?」 在生命中那些悲傷、難過、痛苦的日子裡,我們經常很用力的試圖抵抗和拒絕這些情緒,甚至想要抹煞它們,因為社會總期待人們是正向、積極的,無形間使人們習慣將負面的情緒隱藏起來,就連自己都很難容下它們。
但既然要自己不去想並不會讓事情變好,何不就放任自己去想呢?在當下好好感受痛苦,接納痛苦。
檸檬本來就有酸味和苦味,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嚐過、好好理解它的味道,又如何能知道該怎麼調才合自己的口味呢?
雖然這樣的思維,並不能幫助我解決最根源的問題,但至少我從那時候起,開始學會接受自己的黑暗面,不管我的想法有多不為世俗所接受,我也漸漸能夠允許自己擁有這些想法,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將自己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最後,我透過了解心理學和進行諮商,找回了生的喜悅(?)...... 不,我想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心靈的安定吧。
像是新生的植被在我腳下那片土地生了根,撐住了每一抔土壤。 其實並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既不是受到神的感召,也不是學會了感謝擁有的一切,僅僅是我終於能把自己從他人的人生中切割出去。這種切割並不是指痛痛快快的將關係斬斷,而是明白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並且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課題,視課題的不同會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衝突,那些衝突都來自於我們之間的差異,而那些差異並不是單純的溝通就能夠弭平的。
那麼,我們何不停下那些差異和期待的碰撞,回歸到自己身上?
打個比方,對我來說愛情是這樣的: 我愛你,那是我的事情;你愛不愛我,那是你的事情,只有我們彼此的愛能夠共存的時候,我們才會產生交集。假如你愛著我的同時也放不下別人,那是你的事情,要選擇誰或留住誰,是你的課題。即使如此我還愛著你,仍然只是我的事情,要不要因為愛你而留下,或就這樣離開,那才是我的課題。
這是我過去實際遇過的狀況,過程苦不堪言,然而當我可以分開看待的時候,一切就好辦多了。最後我選擇接受自己就是愛這個人,但我不要繼續了,因為我已經強大到能夠拒絕參與別人的課題,回頭好好照顧我自己。 無論是那些曾經支撐過我的人們,或是那些我讀過的書,還是引導我走出來的那位心理師,就算已經淡出我的生命,我依然感謝。
一個人在當下會墜落還是生還,或許都是這一點一滴結成的、無形的網所決定的。而我也清楚的知道,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我想,我可以、也願意去肯定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 不過就如同標題一樣,這只是活下去的「參考提案」罷了。
經過那麼長的路才走到這裡,直到現在,我也沒有百分之一百的堅定,我還是會迷惘,也還是會有痛苦的時候,只不過我倒是不再繼續游移在活與不活之間了。 寫這篇的目的,並不是要教別人怎麼變好,因為我相信,痛苦並不是比較級,就算是所有設定全都一致的事件,我也不覺得每個人感受到的痛苦就是相等的。 所以,即使別人的離開會令我難過,我也並不覺得想要離開這件事是錯誤的。 因為那是他人的課題啊。即使旁人看起來沒什麼,但或許對他們而言,他們的課題就是那麼難也說不定,無關乎他們是脆弱還是堅強
這是一篇致力於展現溫柔文章,如果能用溫柔的力量,輕輕托起墜落的人們就好了呢。那麼,最後就再推薦一首溫柔的歌吧。
希望大家抱抱自己心裡的那頭小怪獸,我們其實可以不用和牠拼得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和牠一起練習好好生活。
註1:
由於某一方失去配偶或配偶失能,使一些心思細膩的孩子,在還不懂得分清角色及責任分野的年紀,擔起了那些本該由配偶承擔的情緒責任,試圖舒緩家長的困擾和心煩,或分擔其勞累和辛苦,因此逐漸被「訓練」成萬能的情緒配偶。

此篇為文章搬運,撰於2020.12.0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ucia_Ph
Lucia_Ph
我只是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什麼也不想帶走 : )_________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