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橋面扭曲的吊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前往「瓦拉米山屋」前,會經過5座吊橋,分別是步道入口到「佳心」之間的「山風一號」、「山風二號」2座吊橋,

raw-image
raw-image

以及從「佳心」到「瓦拉米山屋」之間的「黃麻一號」、「黃麻二號」以及「瓦拉米」等3座吊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山風一號」吊橋:它的橋面在接近中央位置,呈現兩個不規則的扭曲!

raw-image

是太多的遊客經過橋面時左右搖擺,讓木板移位了嗎?

還是施工人員沒抓好準位,木板沒鋪好呢?

其實,這是『故意』設計的啦!

raw-image
raw-image

原因是……

「山風一號」吊橋全長約120公尺,是「瓦拉米步道」5座吊橋裡最長的一座。

當遊客踏上這麼長的吊橋時,就算不會故意去搖晃它,但過長的懸吊鋼纜還是會產生「晃動」!

raw-image

這種原本輕微的「左右搖晃」的係數,會隨著吊橋的長度增加,而產生「非線性放大」效應!

也就是說:雖然遊客沒有故意去「左右搖晃」吊橋,但是隨著吊橋長度的增加,「非線性特性」的放大作用也會跟著增加,當遊客走到吊橋中間時,可能會造成激烈的晃動而影響安全。

raw-image

因此,在接近橋面中間的地方,故意將橋面做了2道S型彎曲,目的就是用來減低「非線性放大」的效應,以確保遊客過橋的安全!

下次,若有機會再經過「山風一號」吊橋與「瓦拉米」吊橋時,可以略作比較:走到吊橋中央時,是「瓦拉米」吊橋比較晃?還是「山風一號」吊橋比較晃?

raw-image
raw-image

******************

延伸閱讀:

1940年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海峽吊橋(Tacoma Narrows Bridge)斷裂事件。

塔科馬海峽吊橋(Tacoma Narrows Bridge),橫跨塔科馬海峽。第一條橋於1940年首度通車,但不到五個月便倒塌。倒塌的原因,是因為其橋面厚度不足,在受到強風的吹襲下引起卡門渦街,使橋身擺動;當卡門渦街的振動頻率和吊橋自身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引起吊橋劇烈「共振」而崩塌。

但近年來,新的研究認為並非「共振」造成橋震盪損壞,而是橋的「非線性特性」,才是造成橋震盪斷裂的主要原因。 

 

    7會員
    183內容數
    喜歡隨性單純的旅遊 讓自己遠離喧鬧的城市 享受一下孤獨並與心靈深入溝通 總以為.... 旅遊...也是一種"動態的靈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情秘語 的其他內容
    2016 四姑娘 の 繞道挺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 四姑娘 の 花海尋蹤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 四姑娘 の 5038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 四姑娘 の 下撤慶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 四姑娘 の 長坪策馬(I)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 四姑娘 の 長坪策馬(II)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