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四月,懷念先人的季節,和孩子一起探索清明節的價值意義,與祭祖儀式。
孩子們並以黏土捏塑我們這一家--素未謀面的公公、婆婆、爸媽與兩姐妹。上圖是小妤姐姐的作品。他說綠色衣服是爸爸--因為爸爸胖胖的,肚子大大
。穿著橘衣的是她(渴望被爸爸和媽媽的愛環繞)。另一位蓋橘色被子的是妹妹,被上玩偶是波妞! 至於穿紫衣者是她想像中的祖父,其左側是祖母--因為阿嬤常以臺語說著她聽不大懂的話,所以嘴巴大大的;至於媽媽的嘴巴為什麼也是大大的呢?因為媽媽會罵人......。 (好似藝術治療,可探索孩子的心靈世界!)
至於彤彤妹,則以[青蛙]為設計主角,每個人都有顆又圓、又大的雪白眼睛:
右側體型最大的是[爸爸],其右側則是[媽媽],爸爸對面是爺爺和奶奶。至於左下角紅白區塊是她最鍾愛的波妞,她和姊姊則在睡覺,右側藍白者為[阿海]--姊姊在海生館所購的小海豚玩偶,爸爸身旁則是她常玩的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