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鳥:丘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丘鷸小檔案

名稱: 丘鷸 Eurasian Woodcock
別名: 山鷸
常見度:少見
發現地點:香港
叫聲:似青蛙聲
體型:中大



特徵
丘鷸和沙錐外表相似,頭頂至後頸有深色粗橫斑,多在山溪、矮樹叢和開闊地方出沒,整體表面是啡色,間有條紋,丘鷸的身型比較肥胖,嘴巴很長,有枯葉般的保護色。

隱藏在草堆不容易看到

隱藏在草堆不容易看到



丘鷸本來並不容易見,今次能在如此開揚的位置看到牠,是因為有翼傷,是一隻受了傷的丘鷸 。

左邊翼有不正常情況

左邊翼有不正常情況



看到牠的當日,有人在牠附近用機器除草,本來雀鳥是很怕遇到除草,因為沒有了草的掩護,就代表牠要暴露在危險中,但今次的丘鷸沒有飛走,是因為身負傷,飛不了。

raw-image



記得當天聚集了許多人在拍牠,但牠沒有遮蔽處,又飛不起,只好在地上亂跑,神色慌張,後來有人發現到牠受傷,於是報愛護動物協會,送到嘉道理農場。

太驚慌之下,枯葉都插進鼻孔

太驚慌之下,枯葉都插進鼻孔



怎料,之後從職員口中得知,這丘鷸因為有骨折,已失去飛行能力,故此只有人道毀滅。

因為受驚不斷走,走到累要休息

因為受驚不斷走,走到累要休息



相信人道毀滅這一問題是長久而來許多爭議的議題,即使明白要這樣處理丘鷸是有出於好意的動機,不過仍是會想,如果沒有人知道個這丘鷸的存在,牠的命運會否有改變呢?小鳥沒有飛行能力,但牠仍可啄食地上的生物,即使身體有缺陷,或者仍能生存,可是,被人發現後,送去了救護機構反而變成斷了生命,感覺很複雜,也有點難過。在牠生命最後的階段,都是驚恐和疲累,一想到這裏,除了難過,還有感到一點愧疚。

raw-image



畫下了丘鷸奔跑時的形象,這畫面一直留在我腦中,未知是因為想起難過的心情,還是因為丘鷸本身啡色不好畫,這是我第一次需要用到2天去完成畫作,第一天畫了好一陣子後有點覺得不能繼續下去。

第一天進度

第一天進度


願你安息

願你安息





丘鷸的眼睛很大,但這丘鷸的眼睛卻充滿悲傷。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r
水彩:Mijello Missi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3/08/21
如果不想人道毀滅,可以把它放回發現的地方嗎?
柏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3
陽台觀察者 當時機構回覆因為小鳥已失去飛行能力,所以要這樣處理。或者如是私下被發現的話,還可以有一線生機。
不知為何,看見牠眼神的悲傷。
柏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1
ESME的故事人生 對啊,一直被太多人圍住吧,而且後來有保護人員捉牠,相信牠也受驚,直到臨終也吃了不少苦頭呢
avatar-img
柏鴞的沙龍
73會員
410內容數
歡迎到訪水彩觀鳥!我是柏鴞,是一個雀鳥藝術家,新冠疫情後開始觀鳥,並會用畫代替鏡頭,畫下見到的鳥兒。這裏介紹了香港和世界各地看到的小鳥,用圖文介紹簡單分辨雀鳥的方法,也會推介一些觀鳥好去處。部落格裏面的畫主要是用水彩作畫,喜歡每一隻鳥兒也能帶給格友們安詳自在的感覺。
柏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今次畫黃喉鵐,用了爆框的角度突出牠的小胖感,鵐屬的小鳥一般帶有球狀的感覺,利用近角度去畫,能帶出牠們可愛獨有有膨脹感❤
Thumbnail
2025/04/27
今次畫黃喉鵐,用了爆框的角度突出牠的小胖感,鵐屬的小鳥一般帶有球狀的感覺,利用近角度去畫,能帶出牠們可愛獨有有膨脹感❤
Thumbnail
2025/04/25
這個假期去了印尼的Halmahera島觀鳥,從香港飛到首都雅加達,再轉乘內陸機到Ternate,最後接上快艇才來到的Halmahera,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見這裏的飛羽王子一面.....
Thumbnail
2025/04/25
這個假期去了印尼的Halmahera島觀鳥,從香港飛到首都雅加達,再轉乘內陸機到Ternate,最後接上快艇才來到的Halmahera,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見這裏的飛羽王子一面.....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特有種雀鳥之一,有灰色頭和顯眼的白色眼圈。眼睛後到脖子有一條幼細的黑弧線。牠們社交性強,經常成群結隊地移動,常與其他物種混在一起。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特有種雀鳥之一,有灰色頭和顯眼的白色眼圈。眼睛後到脖子有一條幼細的黑弧線。牠們社交性強,經常成群結隊地移動,常與其他物種混在一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外貌像青腳鷸,上體沾灰,但和青腳鷸不同是體態比較圓筒,下體也較潔白。
Thumbnail
外貌像青腳鷸,上體沾灰,但和青腳鷸不同是體態比較圓筒,下體也較潔白。
Thumbnail
名稱:白腰草鷸 Green Sandpiper 別名:/ 常見度:常見 發現地點:香港上水 首次發現日期:2023 11 29 叫聲:吹囗哨的叫囂聲 體型:中小 特徵: 白腰草鷸有白的眼圈和不明顯的白色眉線,腹部雪白,背部有點點的白色星星點。未
Thumbnail
名稱:白腰草鷸 Green Sandpiper 別名:/ 常見度:常見 發現地點:香港上水 首次發現日期:2023 11 29 叫聲:吹囗哨的叫囂聲 體型:中小 特徵: 白腰草鷸有白的眼圈和不明顯的白色眉線,腹部雪白,背部有點點的白色星星點。未
Thumbnail
日本鸕鶿小檔案 名稱:日本鸕鶿 ウミウJapanese Cormorant 別名:丹氏鸕鶿,暗綠背鸕鶿 常見度:很普通 發現地點:根室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4 10 叫聲:老牛聲 體型:大 特徵: 日本常見海鳥之一,喜歡羣居,在海岸處能輕易看到,而且愛和海鸕鶿同處。 第一次看到日
Thumbnail
日本鸕鶿小檔案 名稱:日本鸕鶿 ウミウJapanese Cormorant 別名:丹氏鸕鶿,暗綠背鸕鶿 常見度:很普通 發現地點:根室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4 10 叫聲:老牛聲 體型:大 特徵: 日本常見海鳥之一,喜歡羣居,在海岸處能輕易看到,而且愛和海鸕鶿同處。 第一次看到日
Thumbnail
同日記錄有流蘇鷸,當日行在小路上,和小青足鷸相視了一眼,本來距離很近,但當牠發現我後已匆匆飛遠,幸好還能追蹤牠的身影,拍到幾張
Thumbnail
同日記錄有流蘇鷸,當日行在小路上,和小青足鷸相視了一眼,本來距離很近,但當牠發現我後已匆匆飛遠,幸好還能追蹤牠的身影,拍到幾張
Thumbnail
鵲鷂男和女外貌有別,來香港的都是女生。 鵲鷂女有啡色身體,翼底有花斑,鵲鷂的臉盤較其他鷂扁平,有點像貓頭鷹,是牠們的特徵。
Thumbnail
鵲鷂男和女外貌有別,來香港的都是女生。 鵲鷂女有啡色身體,翼底有花斑,鵲鷂的臉盤較其他鷂扁平,有點像貓頭鷹,是牠們的特徵。
Thumbnail
寬嘴鷸,體色較其他鷸深,體型也較矮小,常混在其他鷸羣中。
Thumbnail
寬嘴鷸,體色較其他鷸深,體型也較矮小,常混在其他鷸羣中。
Thumbnail
中大型貓頭鷹,有角狀大耳,深棕色為主,足強健,爪銳利,而今次看到的大貓是未成年,耳羽比成年鳥短,頭變成扁圓,樣子也較懵懂可愛。
Thumbnail
中大型貓頭鷹,有角狀大耳,深棕色為主,足強健,爪銳利,而今次看到的大貓是未成年,耳羽比成年鳥短,頭變成扁圓,樣子也較懵懂可愛。
Thumbnail
丘鷸本來並不容易見,今次能在如此開揚的位置看到牠,是因為有翼傷,是一隻受了傷的丘鷸 。 願你安息。
Thumbnail
丘鷸本來並不容易見,今次能在如此開揚的位置看到牠,是因為有翼傷,是一隻受了傷的丘鷸 。 願你安息。
Thumbnail
一直對鷓鴣有無比興趣,因為以往看到的鷓鴣也是脫了皮雪了在冰箱,很想有機會看看活生生的。今年的夏天,終於有機會看到一隻活生生的鷓鴣......
Thumbnail
一直對鷓鴣有無比興趣,因為以往看到的鷓鴣也是脫了皮雪了在冰箱,很想有機會看看活生生的。今年的夏天,終於有機會看到一隻活生生的鷓鴣......
Thumbnail
去年秋過境,我在尋找野鴝。 趁著假日閒暇的空檔,前往這處三年來不知行遍多少次的溪畔。南部午後的滂沱雨勢,以及不斷修葺的河岸工程,使得地形變化之大,與初來乍到時截然不同,每每都得沿路尋找能夠下切的入口。
Thumbnail
去年秋過境,我在尋找野鴝。 趁著假日閒暇的空檔,前往這處三年來不知行遍多少次的溪畔。南部午後的滂沱雨勢,以及不斷修葺的河岸工程,使得地形變化之大,與初來乍到時截然不同,每每都得沿路尋找能夠下切的入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