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懺ㄧ年ㄧ次的梁皇寶懺,又將開始為其一周的懺儀,循著儀軌誦讀懺本,頂禮拜懺,專一心思,於法會中靜心見到種種諸相。如菩薩戒中有云:「若懺十重,要須見好相,乃滅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華種種瑞相己,罪即得滅。」

所以懺本中有1275尊諸佛名號,在懺儀中諸佛的種種瑞相,必臨顯在拜懺菩薩心中,此時諸佛呈現了虛空無邊的無相世界。令懺罪入於無生懺。這是懺罪的重點,因罪亦因緣所生,「罪」無實性,故罪業自性本空,是對現象界的虛妄邪亂,如何以這樣說呢?


在《佛說觀菩賢菩薩行法經》中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句。「ㄧ切業障海,皆有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摰誠心,懺悔六情根。」而在法華三昧懺法也有「懺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即懺除眾生六根所造惡業的說法。罪非實有,如霜露,只在六根緣外境的虛妄之間。讓我們仔細的想想ㄧ生中人我的互動,不都是緣起緣滅,緣於當下的六根未淨,生起惡因惡緣的煩惱罪業,不是嗎?


那懺除罪障的方法,應是持戒清淨,自淨其意是吧!由「懺悔心」轉成般若慧智的「菩提心」,ㄧ生因貪瞋癡慢疑,所造的恩恩怨怨,都歸於虛空了。如《大般涅槃經》所說:「雖先作惡,後能發露,罪已慚愧,更不敢作。・・・・如煙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


因而懺罪是一種身心的潛修,是要時時刻刻為之。如《菩賢行願品》所云:「我此懺悔,無有窮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累。」這種懺悔可使活著時刻感到自在,因為周遭世界的人和物,都是和諧圓融的互動著,您給了善意的關心也必將得到回報。罪沒有那麼沈重,它是霜露,晨光透出就消失了。懺罪是必要的,但請先修習「止」「觀」,先行調伏身心、息諸外緣,得三昧靜定,才是根本。


    1會員
    73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