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大溪?

2023/08/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某日,往大溪行去。此行最大的錯誤是,頭一站先去了角板山之所謂的領袖行館。已經許久沒有在短時間內密集又連續的觀看「造神行動劇」的劇照,以至於我開始隱隱頭疼了起來。這些「勤政愛民」、「父慈子孝」、「鶼鰈情深」的照片,看在為了鞏固「一黨一國/一家一國」而遭受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家屬眼中,情何以堪呢。

頭疼伴隨著的焦躁情緒,在回到老街區上,才舒緩開來。大溪木藝博物館,在老街區的某個角落,是日治時期日式建築的再利用。館內有著很用心的在地文史展覽與影片介紹,使來訪者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大溪的歷史脈絡。

我所站在的地方,是從何而來,是如何長成,是哪些世代人們的人生故事,成就了此地的文化積累與歷史風華。這樣的理解,總是招來一種踏實的感覺。而幾分鐘前的角板山,我只知道我站的地方是「領袖」思念他娘親的涼亭,我從亭中所看出去的連綿山景,是「領袖」所魂牽夢繫的故國家鄉。我知道得越多,我的頭暈眩得越厲害,簡直腳都快站不穩了。

我曾經跟某位僅有數面之緣的人,基於禮貌而攀談了起來。我讚美他們所居住的社區裡,有著不管是規模上或形制上都屬罕見且優美的日式宿舍,不料卻引起了他的抱怨,他認為一般個人或團體根本付擔不起高額的維護費用,使用限制又多,「還不如拆了改蓋社會住宅」,這是他的結論。

我試著心平氣和地告訴他,這個國家現在的確需要社會住宅,但是是因為政府縱容財團炒地皮。以拆除歷史建築作為交換,代價太高。

沒想到聽到「歷史」二字,對方的反應突然強烈了起來,甚至激動地伸手拍了我的肩膀。他的主張大致是,日本人蓋的建築沒有保留的必要,要保留,也應該保留「傳統」的建築。

難得我按耐住自己的脾氣,很客氣地微笑回答他:「日本時代,難道不是我們台灣人的歷史嗎?」

以前的國文課本裡,不是告訴我們說,失根的蘭花,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嗎?既然如此,為何學校裡的教導,總是要我們遺忘自己的根源,甚至否定、背叛我們生長於此的這塊土地的歷史呢?

從角板山的這一頭望過去,是泰雅族人的家鄉,是清朝漢人墾拓時期的「番界」,不少漢人在原漢衝突中喪失性命,然泰雅人再驍勇,卻依然守不住祖靈與家鄉。沒想到,離開校園多年後,我才知悉了這段歷史往事,至少我終於可以把「奉化溪口」這地名從我腦中剔除了。


raw-image


5會員
77內容數
以走路的速度及視野,不用地圖指引方向,沒有預設行程走訪景點吃美食,單純憑著眼前所見的街路風景,帶領我直走或轉彎,去認識大城小鎮、漁村農鄉,體驗真實的台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