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仲

陳彥仲

4 位追蹤者
5會員
77內容數
以走路的速度及視野,不用地圖指引方向,沒有預設行程走訪景點吃美食,單純憑著眼前所見的街路風景,帶領我直走或轉彎,去認識大城小鎮、漁村農鄉,體驗真實的台灣。
由新到舊
「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紀念碑灰面鵟鷹過境,已經發展為屏東縣滿州鄉重要的觀光資源。境內主要道路拓寬了,不知是否因為因應一年一度的車潮,否則滿州鄉人口不滿一萬人,比較迫切的需求應該是高齡長輩的長照資源吧。
Thumbnail
2023-10-17
3
七海文化園區邀老友一起走訪小蔣之七海文化園區,園區包含了小蔣生前居住的七海官邸,以及近年新建落成的陳列廳。關於展覽內容,果然不出我預期,策展單位將那一百零一套黨國造神模式搬出來用。所以,從小蔣父子到馬英九,中間還有孫運璿等等功在黨國的要人,他們的為人處事與家庭生活,都是驚人的相似。
2023-10-10
5
返校溫習年輕時到學校上課的捷徑,那是一條藏伏於民宅社區後方的上坡路。普渡七月進入尾聲,社區口搭了棚帳,佛經經文透過肉聲誦念,低低的傳了過來。再往上走,跨過半開闔的鐵門,路徑呈現蜿蜒,兩旁是雜木林,地面層滿佈著姑婆芋們,因恐懼而生的想像,藏在每一片碩大的葉子底下,以及下一個轉彎處的未知視野。
Thumbnail
2023-10-04
3
品管員喜見菱角上市了,不一會兒,來了一位客人,逐一揀選菱角,那是我在買芭樂或火龍果時才會有的細心。
2023-10-04
3
仙洞巖「全島第一清涼地」,此為日本時代日日新報記者給予仙洞巖的封號,我猜想,他可能也是在如此悶熱的天氣,來到此地。一入洞境,彷彿瞬間脫身窒熱地獄,眼前各神佛尊像,不管先前信仰與否,此刻都虔誠膜拜,衷心謝恩了。
Thumbnail
2023-09-28
2
這裡缺少溫柔的慈悲目睹一位小姐在市場揀選青花菜,彷彿她是在一箱點燃中的手榴彈或是高伏特的電鰻找尋她心目中的完美物件。
2023-09-11
2
普渡聽說法國在臺協會主任上任才不到一星期,就來到基隆大沙灣這一場普渡活動,被披上「常務主祭官」的紅彩帶,想來應是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異文化衝擊吧。
Thumbnail
2023-08-23
2
誰的大溪?某日,往大溪行去。此行最大的錯誤是,頭一站先去了角板山之所謂的領袖行館。已經許久沒有在短時間內密集又連續的觀看「造神行動劇」的劇照,以至於我開始隱隱頭疼了起來。這些「勤政愛民」、「父慈子孝」、「鶼鰈情深」的照片,看在為了鞏固「一黨一國/一家一國」而遭受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家屬眼中,情何以堪呢。
Thumbnail
2023-08-21
3
叩問在周遭陣陣比高亢比爆發力的叫賣聲中,突然冒出一句語氣和緩而誠懇的問句...
2023-08-17
2
半島我曾以調查研究之名,連續兩年去了兩次恆春半島,在還沒有高鐵的年代,對於樹懶性格的我來說,頗能同感清代大老爺官員只想在府城裡閒坐泡茶,也不想去管化外之地的任何鳥事。
Thumbnail
2023-08-17
3
賣水果的男子面容俊俏的年輕男子在菜市場佔不到什麼便宜
2023-08-16
4
巨鳥在路邊被我搭訕的阿公說,現在的地瓜價格3斤100,他已經挖了3000多斤囉。他也提及停棲在前方電線桿上的黑鳶及下方的巢狀物,話語之間透露出熟稔的程度,好似黑鳶是阿公對門的家犬小黑。既然提到大鳥,阿公沒忘了說說前幾年來作客的小鶴,還有,近來傍晚時才會出來飛的兩隻大鳥。
Thumbnail
2023-08-14
2
隔壁病床的阿公阿公的床,靠窗。看出去,是大屯山系。即將立夏,每日的風和日麗,使得山稜已漸層翠綠。阿公食慾頗佳,每到用餐時刻,吸麵扒飯的聲音,宛如夏日暴雨後造成山溝裡的泥流滾動聲,像是一股不顧一切吞噬一切的大地力量。阿公有一位貼身照護者,猶如影子,亦步亦趨。說起母語來,像軟溜的涼粉,也像絲綢滑過皮膚。
2023-04-24
5
南方每回南下探親,乘坐高鐵抵達左營站之後,接著,雖說是往轉運站走去,反而更像是走向華麗璀燦舞台的背後。隨著親族長輩的老病離世,能夠歡聚話家常的,一年少過一年了,因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跟高雄疏遠了。現下對高雄的認識,十之八九都是從臉書而來
2023-04-23
2
榮景園區當我在台南北門烏腳病紀念園區的同一街廓內,看到對面的「夢奇地」廣場,在北門鹽場出張所旁的草地上,有不能彈的白色鋼琴、一堆放大的音符造型物、挖了兩個愛心的鮮紅情人座椅等等與地方產業、風土疾病毫不相關的公共「藝術」,然後目睹有遊客特地把鞋襪脫掉伸出光腳丫,跟「烏腳病園區」看板合照時,是我最後一次感到憤怒
Thumbnail
2023-04-12
3
呼吸,是一帖良藥。呼吸,是一帖良藥。 以額頭前方的眉心為基準,橫向,沿著頭顱,圈出一個圓形,剛好是西遊記中的潑猴被戴上緊箍圈的位置。當春風夾帶了夏日的燠熱,一經吹拂,緊箍圈便往內縮個0.1公分。那就去避避風吧,春風被擋在門外的室內,空氣有如一涸死水,豈知緊箍圈也像魚,缺了氧怎活呢,那箍圈又緊緊的內縮0.5公分有吧。
2023-04-05
3
當登山衣著成為一種風格時尚回想我初初加入登山活動的那個年代,山友們普遍的裝扮,若要找個詞來形容的話,「做工ㄟ人」,應該是最精準的。那時,登山服飾強調的是機能,美觀與否,其實不太重要。所以,款式與顏色,不會讓人有選擇障礙,因為根本沒什麼可選。長年出入山林的登山家,通常練出一身精瘦身材,即使穿上缺乏剪裁設計、簡單樸實的登山衣褲,
Thumbnail
2023-03-16
5
春之綠春節前後,在晨跑所見的河堤風景中,長出心形果實的薺菜,一整片的,在逆光中搖曳。這提醒了我,季節的變換,以及,可以買薺菜水餃來吃。
Thumbnail
2023-02-26
7
南漢山城點開「丙子戰爭」的維基百科網頁,讀完簡介,後續落落長的正文,勉強讀到第二段,目光開始不知不覺的跳行閱讀。將網頁往下拉,發現真是一篇好(冗)長的文章,於是毅然決然地,關掉網頁。同樣的歷史事件,換成了電影「南漢山城」,兩個小時不算短的片長,卻能讓人從頭至尾緊盯著螢幕。
Thumbnail
2023-02-25
5
小熊維尼找到了一張蠻有意思的照片:扒飯中的老哥,腿上橫躺的書,是李登輝的「台灣的主張」。今日的我忍不住大笑了,因為老哥根本不看書的,他拿筆在書上鬼畫符。這還不打緊,最棘手的是,他喜歡將書頁一角一角撕下,搓成小球,塞到眼角或鼻孔裡。
2023-02-24
3
敘舊在貓界流傳著一句話:「大橘為重」,意思是:橘貓容易長成其他花色貓的兩倍大,不管是骨架還是肥肉。我遇到的這一隻,似乎是個例外,不論端坐還是踡臥,身上的肉都全員集合了,看起來還是清瘦。右眼瞇成了微笑曲線,但不是俏皮的跟我打招呼,是徹底失了眼球,永遠張不開了。
Thumbnail
2023-02-21
5
圓山水神社我以為順著上坡的巷道,可以去到我想去的佛寺,結果帶我來到另一處意想不到的地方。
Thumbnail
2023-02-19
4
孫立人故居這是一棟很優雅的洋房。我試圖使用精確的建築專有名詞來描述,包括歷史分期、風格類型、營造工法等等巴拉巴拉,但我想,以上種種皆無增減於直觀的感受。就罷了吧,盡情享受眼前的優雅便是。
Thumbnail
2023-02-17
5
正中午的老屋從來,進入荒廢的老屋,我都是尾隨師長或是混跡於學友之間,不衝鋒也不殿後。而這真是頭一遭,我沒有多想,只戴了遮陽帽,就筆直的走了進去。
Thumbnail
2023-02-16
4
《老雜時代》以夕陽行業為主題的一本報導性專書,在書市並不少見,寫作風格也大同小異,從自我觀看角度出發,以懷舊為主調,字裡行間充斥著懷念心情,間以緬懷自己過往的青春或童年。然而這些陳述的內容,對於瞭解行業本身,並無幫助,甚至造成錯誤的認知或印象。
2023-02-07
3
公車上一名讓人多看幾眼的女士無法克制自己,悄悄的拿出手機,調成無聲,鏡頭朝向一個不自然的角度,連按了幾次快門,增加點對到焦的機率。平常街拍都沒這麼謹慎。
2023-01-31
5
我有一雙便鞋,從新買一直到今天再度穿出門,居然已經超過十年了。這對於一個經常長程散步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當初購買的地點,是永康街商圈裡的一家服飾雜貨店,外觀看起來,十足的日式風格,走進去後,才發現老闆娘正好也是日本人。店鋪是狹長型,待我一路瀏覽到最裡處,想說應該是無功而返(或是全身而退)
2023-01-27
4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興建於戰後初期,供援華美軍居住的招待所,後來改由政府官員蔣經國一家所使用。因此今日被稱為「蔣經國故居」,同時新規劃為「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日前開幕,蔣經國的後代致詞時表示,此故居見證了蔣經國如何為國家熬盡心血,也見證了蔣氏如何作為一位處變不驚的掌舵者,帶領國家度過許多驚滔駭浪的時刻。
2023-01-24
4
鬧區山裡不是完全寂靜無聲的。竹子受風搖擺相互摩擦的悶聲響;東北季風啟動仿若某種強而有力的發電機咆哮;竹雞群起聒聒,隨著人類腳步遠近,也適時調節音量大小。
Thumbnail
2023-01-06
3
書店年代不可考的某一天,我在公視頻道看到花蓮時光書店的介紹,對於喜歡買折扣書,以及把逛書店當做尋寶窟的我來說,隨即在筆記本中記下這家書店的名字,並在日後難得的一趟花蓮旅行裡,造訪了書店。哇!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時光」,或者說是「時光機」,要來得更為適切。
Thumbnail
2023-01-05
2
台三線的地方報偶然在書店裡拿到一疊報刊,是免費贈閱的,刊名是「台三線地方報」,以地方行政區域為單位,共有七份,分別是:獅潭、龍潭、竹東、東勢、峨眉、大湖,以及不在台三線上的台北。
Thumbnail
2022-12-23
4
地藏王廟地藏王廟鄰近龍山寺,走路5分鐘可達。在艋舺,兩座廟有如太陽與月亮之差別。龍山寺耀眼的吸引著信徒以外的各路人等,遊民、政客、遊客,以及好議論時事者。地藏王廟則如偏蝕的月,黯淡且低調,想來也符合地藏菩薩「幽冥教主」之稱號。
Thumbnail
2022-12-02
3
瑞安街是單行道,平常上班時間,街道上行走的多半是媽媽牽著小小孩,不然就是腳踏車悠閒穿越。能否想像一下,在這樣的尺度與氣氛下的街道,樓地板面積73+77坪、樓高21層龐然巨物的出現,所帶來的壓迫感,以及所失去的日照權?
Thumbnail
2022-11-26
5
永恆之地我在一個奇妙的地方,遇見此貓。這是一處山坡地,以氣派的石砌牆圍出了界線,想必曾經是個什麼。牆上有字,但被刻意刮除,僅存年代清晰:中華民國四十五年四月。還有人名,姓陳,尾字為棠。牆邊有石階,可拾級而上,但路徑被鐵門及蔓生的植物給攔截了。
Thumbnail
2022-11-21
5
萬華若非靈安尊王率領大隊人馬,在轄境之內,以樂音與炮杖,行驅邪除瘟之大事,從而擾動了在地與外地人等的分際,我才不敢妄自在巷口這處或那端,伸頭探腦,更別提拿出相機,彷彿槍口對準獵物,我總是覺得失禮。
Thumbnail
2022-11-18
4
屏東從過於喧囂的台北,來到屏東,覺得來到一個安靜而緩慢的城市。我從火車站衝出來,慌張的四處張望,找尋其實就在一兩百公尺近的轉運站。當我冷靜下來,發現我是唯一一個匆忙又不知所措的存在。
Thumbnail
2022-10-31
7
那一年我所認識的宋醫師公共電視主題之夜播放的紀錄片:「雷雪兒事件」,內容是在探討在法國,公權力是否過度介入自閉者患者家庭,並剝奪了養育者(母親)的親權。本集邀請的來賓之一為宋維村醫師,製作單位給宋醫師的稱號是「台灣自閉症之父」。我知道宋維村醫師,是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在我母親口中,宋醫師是一個像菩薩一般的大好人。
2022-10-25
6
展覽看了兩個小型展覽,一個真誠,另一個包裝。所謂包裝,就是揀選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將所有時下流行的博物館展示方式都用上,然後把尚有討論空間的政策,詮釋為一件單向的「事實」。因此,展示中所有的物件,都成了工具。當我發現這展覽背後可能的居心,自然而然產生了閱讀障礙。
Thumbnail
2022-10-22
4
東營大將軍此廟雖小,口氣卻很大:東營大將軍。想想也是,小廟負責鎮守庄頭邊境,所有肉眼無法得見的超自然力量,「歹物仔」,全得靠小廟之神發功抵禦。
Thumbnail
2022-10-19
7
滿州早晨清晨五點不到,天空是靛藍色再黯一點,在黑夜執勤的路燈仍大放光明,路上已出現行走的人形,多半雙手交叉背於腰後,腰枝微彎,宛如馱著嬰幼兒的姿勢。大約六點半左右,輪到走路上學、由家長機車接送上學的孩子們,出現在路上。而路上相互追逐的勇犬雙雄,急虎虎的速度,遠遠勝過上學途中的親子們。
Thumbnail
2022-10-10
8
關於國慶表演台南西港的宋江武陣,就是一種對「家」的凝聚力。老實說,在總統府前的「表演」,比起西港大廟及眾交陪廟前的拜廟,要遜色非常多。在西港香刈香期間,各武陣以庄頭之名、以敬神之心,卯足全力,在南方的陽光下操兵連續四天,依舊拳拳到位,力道不減一絲一毫。旁觀者如我,豈能不熱血沸騰呢。
Thumbnail
2022-10-10
3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台灣也面臨命運的交叉口。「住民自決」?聯合國託管?美國設立臨時軍政府代管?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回顧這段時期的歷史,才知道台灣其實有過機會可以選擇,而不是一條死路通到底,最後成為今天的台灣。這實在比大男人之間的鬥爭結局,要來得令人惆悵。因此,可以說,1945年到1954年,
2022-10-05
5
哈哈鏡式的老屋再利用當我在台南北門烏腳病紀念園區的同一街廓內,看到對面的「夢奇地」廣場,在北門鹽場出張所旁的草地上,有不能彈的白色鋼琴、一堆放大的音符造型物、挖了兩個愛心的鮮紅情人座椅等等與地方產業、風土疾病毫不相關的公共「藝術」,然後目睹有遊客特地把鞋襪脫掉伸出光腳丫,跟「烏腳病園區」看板合照時,是我最後一次感到憤怒
Thumbnail
2022-09-14
4
偉人難為我同阿弟仔講,阿姐我的婚紗照是在這裡的花園拍的,阿弟仔說,那一定要進屋裡走走瞧瞧。阿弟仔還有交代,對屋主石頭伯有再多不滿,也只能惦惦,不然,晚上美齡姐會來床邊幫忙蓋被被。
Thumbnail
2022-09-08
5
《靜默的光,低吟的風》要透徹王大閎的建築,必得先看懂他的人生,及處世哲學。
Thumbnail
2022-09-05
5
《擁抱害羞》在捷運上閱讀此書,我不由自主小心翼翼,深怕別人窺見書名。果然我是典型的害羞人格。 這本書以列舉近現代在藝術及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害羞性格者,作為全書主要內容,因此閱讀過程中,屢屢感到獲得救贖:原來,自己不是這個社會上少數的彆扭怪人,甚至,暗自竊喜於自己可能也多少具有優異於常人的藝術長才。
2022-08-31
7
永和形式多樣的街巷空間,是另一個讓我驚訝的地方。這裡讓我想起台北的廈門街、臨沂街等等,但是隨台北推展老宅更新及土地整合,充滿穿梭趣味的街巷已經大幅減少。若從消防安全角度來考量,狹窄又彎曲的街巷尺寸,的確不方便讓消防車進入。無論如何,在城市邁入更新(進步?)之前,我只想為過去的生活方式留下一點記錄。
Thumbnail
2022-08-29
13
原來牛睡覺的姿勢,也跟貓狗一樣,會側躺。我都市人,出生至今,見過牛的次數,十隻手指還用不完。每次見到牛,首先浮現腦海的,是從小吃到大的森永牛奶糖。
Thumbnail
2022-08-27
4
變身練習「變身野獸—不當人類的生存練習」,書名如此說。那麼我也可東施效顰,想像自己是沿著街邊行走、覓食或停棲觀察的溝鼠、浪貓或從籠中逃脫的寵物鳥。
2022-08-25
4
唐山書店每次去唐山我都會帶著大購物袋去,我很高興從我年輕時到我人生過了快一半了,這家書店依然努力的存活著,而且不會嫌棄我。
Thumbnail
2022-08-17
8
張郎根據某國某人之研究,殺死蟑螂最下等的方法,就是砸爛牠的身體,因為牠身上千千萬萬讓人類擔驚受怕的細菌,會順利飛散開來。但這點小事,國人同胞是沒在怕的,騎樓下店家一邊砸著沒完沒了的蟑螂,一旁客人神清氣爽的吃著涼麵味增湯或吃蛋糕喝拿鐵的畫面,時有所見。
2022-08-16
5
海上仙人多希望再聽聽老人家所講述的,那些宛如聊齋誌異的真實雞籠庶民史。
Thumbnail
2022-08-13
3
北投市場的勞動者這樣說好像有點不禮貌,這位老婦一旦起身,她那彎駝將近直角的背部,簡直可以當作一種置物的平面,若擺上她手作的雞捲一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022-08-05
4
寂寞之路前幾年,世大運在台北市舉辦,我與老爸身為附近居民,在田徑賽事期間,早早備好開水點心便當,日日前往觀眾席佔位。賽事中的某一天,父女倆意外目睹了楊俊瀚拿到金牌的過程。同一座田徑場,爆滿的觀眾席,轟然作響的歡呼聲,但此時場邊眾人尚且喊不出這位金牌選手的名字,他是誰?
2022-08-04
5
台鐵舊宿舍裡很適合貓與鳥生活,樹木都長得高又茂盛,提供了遮蔭與藏匿。
Thumbnail
2022-07-28
5
呼吸,是一帖良藥呼吸,是一帖良藥。以額頭前方的眉心為基準,橫向,沿著頭顱,圈出一個圓形,剛好是西遊記中的潑猴被戴上緊箍圈的位置。當春風夾帶了夏日的燠熱,一經吹拂,緊箍圈便往內縮個0.1公分。那就去避避風吧,春風被擋在門外的室內,空氣有如一涸死水,豈知緊箍圈也像魚,缺了氧怎活呢,那箍圈又緊緊的內縮0.5公分有吧。
2022-07-28
4
《紅房子》全書讀畢後,不知怎的,有一種看完《美華報導》的空虛感。或許,越是富麗堂皇與繁文縟節,就是想掩蓋越是無底的空虛吧。
2022-07-26
5
宜蘭街路邊發傳單的小哥問我說:「你在旅行嗎?」 沒想到,偽裝成稀鬆平常的行路人,還是有人發現了,我正處在自己最感到愉快的狀態中。打量一下自己的裝扮:遮陽帽、球鞋、t恤、牛仔褲,後背城市風造型的小型雙肩背包,再斜背一個只裝得下單機的小相機包。雖然是單眼相機,但沒發現目標物之前,決不輕易從包包中取出。相機有
Thumbnail
2022-07-25
6
死語就是這麽突然間,我想哭了,管他的,反正我有戴口罩。
2022-07-20
4
《旅行與讀書》十年前的《人生一瞬》一書,特別是書中關於旅行的部分,詹宏志展示了他博學強記與旁徵博引的優異能力,因此讓我對十年後的《旅行與讀書》抱著高度期待。然而,書才讀了一半,就已讓我頻頻掩卷離席。而即使在閱讀的當下,我也不再像閱讀當年的《人生一瞬》一般,字字細嚼,甚至還倒帶再讀,現在三不五時就想快轉,再快轉。
2022-07-17
4
童年往事曾經讀到一則新聞,一位年輕人騎著ubike就上了武嶺。我羨慕這樣的體力行動力與探險力,,回頭看看自己當年騎行的範圍,恐怕比里長守望相助的巡邏區還小。
2022-07-14
6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想參觀日治時期的監獄,可以不用大老遠跑到嘉義了。」 日治時期監獄相關建築群必須被保存的眾多意義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空間具有不證自明的力量。特別是在當代台灣,不少人對於日本殖民時期,有溢美的想像與誤解。透過獄政空間的實體呈現,對於殖民者對被殖民地人民的壓迫與不平等對待,提供了更具體直白的指控。
Thumbnail
2022-07-13
3
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節目,一個藝術家以一處二戰工業遺址為背景,紀錄著霜毛蝙蝠的出沒、工廠員工的證言、高聳有如紀念物卻破敗形同廢墟的廠房建物空間。破碎的影像看似無機的串連、穿插,我卻像是遇見了神話,瞬間著迷。
Thumbnail
2022-07-11
6
條碼機「清晨的霧像是精液」 大概是這樣的一句話,我手中的書變成火中踫出的栗子,燙著手又掰不開嚥不下,我一把丟回背包裡,趕緊的明天讓它回返書架上,等待真正的知音吧。
2022-07-10
3
偷拍無法克制自己,悄悄的拿出手機,調成無聲,鏡頭朝向一個不自然的角度,連按了幾次快門,增加點對到焦的機率。平常街拍都沒這麼謹慎。
2022-07-07
5
義芳居還在唸書的年紀,那時我參加了一個社團,專門跑去陌生人家裡參觀。我參加的第一場活動,是在當天課後。時間已近黃昏,跟著社團前輩從學校側門出發,抵達目的地時,天色已完全暗下,也因此,我所留下的印象,只有從人家厝裡飄散出的晚飯菜香。
Thumbnail
2022-07-05
4
阿牛修鞋我喜歡走路,所以,把我的每一雙鞋,視為親密戰友。也因為常常一出門就會走上好長一段路,我的鞋子經常是鞋面仍完好,鞋底已磨損歪斜甚至穿洞,只好留待晴天時穿著。
2022-07-04
3
冷酷的夏日母親過世那時,也是夏天。豔陽晒得人窒熱難耐,午後總有一場暴雨,宛如世紀末的水難,區區雨傘雨衣,更顯得徒勞。因此,我總是穿著潔白略為透膚的棉質上衣、淺卡其色短褲、熱帶花朵圖樣夾腳拖,有時戴起花型遮陽帽,帆布包裡裝的是祭品及佛經經書,前往停靈的會館。不知情的人,應該會以為,我正趕赴著,夏日海邊的縱情享樂
2022-07-03
7
獅球嶺開車從基隆鬧區上高架橋,往出城方向,油門一催,順著這通衢大道,很容易的就會連上國道中山高速公路,而錯過了一旁岔出的小路。點查google地圖,才知道這條不起眼的路徑,有個響亮的名稱:「獅球路」。
Thumbnail
2022-06-22
3
屏東糖廠有時候,戶外展示區,更像是露天墳場。後來,進一步瞭解糖廠沿革,才知糖廠早於1997年就結束製糖工作,生產設備絕大多數已拆除或當作廢鐵變賣,廠區轉為行政辦公使用,相關部門除了主管土地開發與活用,也設有「資產課」。於是只能阿Q的設想,臺灣糖業的文化資產,明天會更好(?)。
Thumbnail
2022-06-18
4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原始名稱為「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成立時間為日治時期1928年。至於「故事館」一詞,近幾年為地方博物館的主流稱謂,於是便拼裝出如此這般有點拗口的名稱。
Thumbnail
2022-06-16
1
東港我忘了鄉野傳說中對夜間橋頭的繪聲繪影,我甚至就著橋邊闇淡路燈下,滑起手機地圖找路,像個㧌壁鬼(台語:mo͘h piah kuí)一樣。
Thumbnail
2022-06-16
2
岸內糖廠沒有真實的遺跡,記憶與想像無從憑藉,無法回魂。近來,在官方主導下,岸內糖廠的閒置土地,以「影視基地」之名,重新利用。岸內糖廠的歷史及其建物設施,則近乎魂飛魄散。
Thumbnail
2022-06-15
3
台南水交社久聞「水交社」大名,原因是當地賣的燒餅油條。但每次去台南,總是抱著莫名的訣別心情,暴食著多攤台式小吃,導致「外省」早餐永遠被排在下次再吃的名單上。一次又一次的耽擱下來,在我渾然不覺的某一年,水交社的眷村被拆遷了。
Thumbnail
2022-06-15
2
乾元參藥行在民樂街轉角騎樓下的攤車,買了半張蔥油餅。攤車所在的騎樓街屋,原本是老舊建物,是藥行店面,應該還兼倉庫。隔壁是生意鼎盛的米苔目小吃店,也是老字號了。老建物改建翻新後,外觀仿古,大門深鎖。小吃店也搬走了。直到蔥油餅攤車從永樂市場外遷到此處,才讓這亭仔腳的人氣稍微回流。
Thumbnail
2022-06-14
5
大禮部落與大同部落走在往「Skadang」(太魯閣語,意為「臼齒」,今名「大同部落」)的路上,不遠處不時傳來如悶雷一般的轟聲巨響,我們猜測,是立霧溪對岸的亞洲水泥工廠,在炸山,獲取製造水泥的原料。
Thumbnail
2022-06-12
2
行走,在他方 / 苗栗銅鑼據說,今年5月創下近年來天氣最涼冷的紀錄。我來到銅鑼的這一天,有時需要遮陽帽,有時需要薄外套,但日曬與起風其實並不明顯,讓此小鎮顯得低調溫吞,不若靠海或迎風面的村社,有著冷熱分明或反覆劇烈的天氣性格。
Thumbnail
2022-06-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