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讀後重點摘錄-2
-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好處
主動學習的唯一原因:體會到學習行為有好處。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如果孩子的某個學習行為能得到好處,那這個行為就會堅持下去。如果他的學習行為沒有好處,甚至得到了壞處,那這個學習行為就不會堅持下去。
EX:寫完作業就可以玩IPAD (外部獎勵)=>孩子得到寫作業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所以要讓孩子看到他這個自主性的力量。但光有外部獎勵會削弱孩子真正的學習動力,所以要把他轉換成內部動機(把決定權交到孩子手裡,讓孩子發現自主的力量,自然會想辦法讓自己更好地學習)。
其次是完成任務本身的愉悅感。
X 你寫完,獎勵你吃冰淇淋。
X 八點前寫完作業,就讓你玩20分鐘遊戲。
O 哇,這個事不容易耶,但你做到了!好棒喔!! - 讓學習像玩game一樣上癮
目標不能太遠
一個行為想堅持下去是一定要有好處的,如果這個好處是在幾個月以後、100多天以後才能夠得到的話,行為就沒法堅持下去。
game - 分級破關
目標不能太高
如果他每一次挑戰目標的行為都是失敗的,他就會認為自己永遠做不到,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game - 小目標的達成
目標不能太空洞
有些簡單的目標,只是看起來容易接受,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清楚的行為體係做支撐,完全沒有達成的動力。
game - 破每關需要獲得的能力值,分項訓練
結論:用遊戲設計的原理來設計學習計畫,才能學得上癮 - 心錨法:如何在心上烙印「成功經驗」。
一件事和幸福的情緒建立聯結,那麼以後看到這件事情就會有幸福的情緒。這種事件與情緒建立聯結,通過事件可以喚醒情緒的方法叫作心錨法。
第一種方法:“觸景生情”-建立好的連結,不在學習的當下指責孩子;需要講道理時,選學習前或學習後,雙方心情平靜時再一起討論找辦法。
第二種方法:錨定成功體驗-在孩子成功時,通過一個典型的動作,就為他的成功體驗設定了一個心錨,下次遇到困難時,通過這個動作就會調動出成功體驗。
隱喻法、講故事,打造學習遠景
有一種竹子,種下去四年都看不到什麼變化,但是等到第五年,一場雨過後,就會看到周圍冒出很多竹筍,之後這種竹子會飛速地成長,一天一個樣,每天晚上安靜時,都能聽到竹子拔節的聲音,半年後就能長成一大片竹林。其實,在前面的四年,這種竹子不是沒生長,而是一直在紮根,它不斷地向下紮根,向四周紮根,將根脈延伸到幾米遠。
先講故事,再讓孩子想想他自己感覺到的學習變化
要講我們自己相信的故事,能打動自己的故事才會打動孩子,也才會更容易根植到孩子的內心。
要講智慧的故事,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