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及時行樂 vs 延後享樂

2023/09/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對於家境優渥者,不需要考慮這問題,擁有的資源可供自己衣食無憂,吃喝玩樂一輩子。這種情況下,不用煩惱資源該怎麼分配,反正都用不完。

對於家境貧寒者,也不需要考慮這問題,先過好今天就好,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哪有餘力去思考十幾年或幾十年後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只有及時,也只有及時。

適合的對象為「資源有餘裕但不寬裕,期望生活會正向成長者。」。資源有餘裕,代表有餘力去思考未來;資源不寬裕,代表不能浪費,須妥善、安排、分配、使用有限的資源,將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執行「延後享樂」這種方式。所謂的延後享樂,說穿了就只是擔心年老後賺錢能力下降,收入銳減,因此在年輕力壯的收入高峰時,將一部分的收入「保留下來」,以備日後使用。

至於「保留下來」是用什麼方式進行因人而異:存錢、儲蓄、保險、投資、...;不同的方式又可再依細節區分,如保險可分為壽險、意外險、醫療險、...;投資的商品是債券、基金、股票、實業、...;投資的周期長短;投資的風險度;投資的報酬率;...


投資理財的目標,其實就是放大「保留下來的收入」。差別只在於放大的過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完成快、有人進度慢、有人冒險成功、有人冒險失敗、有人失敗還能重來、有人失敗就結束了。


借用上一篇的人生財富試算的數據:

  • 不投資的話,每年約可存14萬~17萬,60歲時的資產約為600萬。
  • 投資的話,每年只可存7~10萬(儲蓄金額減少近50%),60歲時,低風險低報酬的定期定額帶來了近1000萬的成果,連同存款,資產約為1300萬。

但沒規定也沒限制,同時間只能採取一種理財方式,衍伸出來的觀念,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


所謂的「社會福利」,其實就有點「強制延後享樂」的意味在。每個月強制要繳交的健保費、勞保費、國民年金,主要目標都是為了老年生活而準備的。

這邊只看「社會福利制度」的初衷,不考慮跟人有關的執行或改進等部分。
第一線服務業從業人員,薪水僅比最低薪資高一些。分享的記帳、存錢、儲蓄、基金、股票、購屋、...等理財觀念和方式,多為實際做過或仍在持續執行。礙於個人見識、認知、財力、觀念、...等,提出的觀點和論述,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適用,唯希望能讓閱讀的人少走一些彎路,更快進入正確的軌道,加速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