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写作平台的 new great wal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本来以为用中文写些随感,找个中文平台很容易就发了,也不求流量,也不要打赏,纯粹想说个话。还是太天真,查了一圈大陆的写作平台,居然一个都发不上去。

豆瓣:注册需要手机号。用海外手机连注册也过不去.

简书:用email 建了个帐号,轮到发文章时,被告知需要大陆手机号收取验证码,否则发不出去。临门一脚踢不进,只好放弃。

知乎:用微信可以注册帐号登录,但和简书一样,没有大陆手机发不了文章。

没非技术上不好管这几千万海外讲中文的号,多是政治上的考量。身在曹营就不容置喙汉营的事,可以当看客但必须是哑巴看客。

怕什么呢?后来想想国父出自檀香山,也就明白了。前车之鉴,自然得修好新长城。可惜我瞎转这两个小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chen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Lin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7
借了王小波的题,大抵是因为他也是学生物出来,后来转的文字。另一个从生医转文的名人是冯唐。我对他文字本无感,看了他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直接想吐了。人贵在有点自知之明,得意而不忘形。  我早年文科远比理科好,却还是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去学一门"手艺"。在协和那几年,有2个夏天是呆在北大:一年是为北大生物系办
2021/12/07
借了王小波的题,大抵是因为他也是学生物出来,后来转的文字。另一个从生医转文的名人是冯唐。我对他文字本无感,看了他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直接想吐了。人贵在有点自知之明,得意而不忘形。  我早年文科远比理科好,却还是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去学一门"手艺"。在协和那几年,有2个夏天是呆在北大:一年是为北大生物系办
2021/10/07
这两天整理书柜的时候翻出来的,我忘了从哪里买的,一直没有看过。 写东西的时候看了看序和跋,有了兴趣。 小说文学性很强,文字干净婉约动人。我读完近乎中篇“那些夏天里我们的蛹”, 有些怅然, 好是好,不晓得现在谁还会有时间和耐心看这种文字。难怪她说她不打算做作家, 写字只是为自我疗愈。
2021/10/07
这两天整理书柜的时候翻出来的,我忘了从哪里买的,一直没有看过。 写东西的时候看了看序和跋,有了兴趣。 小说文学性很强,文字干净婉约动人。我读完近乎中篇“那些夏天里我们的蛹”, 有些怅然, 好是好,不晓得现在谁还会有时间和耐心看这种文字。难怪她说她不打算做作家, 写字只是为自我疗愈。
2021/10/07
最早在网路上看到, 后来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波士顿台湾影展 (2021)。记忆深刻的一句台词是说男主对小孩说,将来遇到糟糕或者不解的事情, 不要认为是自己的错。  很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要服从, 要和大家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要反省自己的过错。 可是年纪见长, 一样米养百样人, 生来如此,
2021/10/07
最早在网路上看到, 后来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波士顿台湾影展 (2021)。记忆深刻的一句台词是说男主对小孩说,将来遇到糟糕或者不解的事情, 不要认为是自己的错。  很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要服从, 要和大家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要反省自己的过错。 可是年纪见长, 一样米养百样人, 生来如此,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