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今日的弊病出於多個因素,但掏空教育是一大原因。 吳丹敏,<<緬甸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
至安美國際學校參訪時校長楊仲青說,緬甸年輕人是失落的一代,經歷政治的不確定及巨變,有能力的家庭,不會想讓下一代在緬甸接受教育,更多經濟能力差的家庭,對未來不抱希望,但卻無路可走,只能在緬甸載浮載沈。
曾經在緬甸登盛政府服務的吳丹敏認為:「尼溫毀掉緬甸的教育。不管殖民統治帶來多少弊害,英國人在仰光留下亞洲最好的大學之一,還有數十所絕佳的英語學校。隨著失去學術自由。加上許多傑出學者出逃,仰光大學成為徒有虛名的空殼。將學校收歸國有、外籍教師被打發走,只有高年級上英語課。數十年間,教育投資一直幾近於零。」
緬甸第一學府仰光大學,在20世紀50至60年代是亞洲最佳大學之一,60年代軍人掌權後為阻止大學生示威、反抗,將原本是綜合大學的仰光大學分為10多個專科大學,仰光大學被評價為無大學實質的學校。
2016年翁山蘇姬訪問美國高中時,提到她對緬甸教育的憂心。她說,緬甸的開發落後於其他東南亞國家,緬甸的公立學校系統一團亂,緬甸的教室擁擠不堪,學校也不能供給足夠書本,許多學生也都輟學。
此次拜訪台商及台僑時,針對緬甸教育,普遍聽到:
1.緬甸軍政府不重視教育,教育水準參差不齊且品質不高,城鄉亦存在極大落差。
2.緬甸軍政以教育進行思想的箝制,教育並非完整自由的學習環境。
3.高社經地位者,普遍會就讀國際學校,並在未來將小孩送至外國就讀。
3.低社經地位者,雖義務教育有12年(今年軍政府說公布將義務教育由10年延長至12年),但不一定會唸完,中輟情形嚴重,尤其是在鄉村。學費雖然不高,但因經濟狀況差仍無力負擔,需小孩協助家計,父母本身學歷不高也不重視小孩教育等。
2011年登盛政府走改革開放的路,提出教育改革,2014年國會公佈《國民教育法》,新法內容包括將原本的10年教育制度從原本的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2年,延長為12年,包括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3年,高中畢業後通過國家考試後以考試成績分發大學,但因為政局的動盪未能上路。
2016年翁山蘇姬領導的政府再提出教育改革,公布《國家教育戰略計劃》(2016-2021),希望全面改革緬甸教育體系,以提高缅甸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教育人才;2019年12月,緬甸國會通過《緬甸基礎教育法》新法案中規定,2020年學年度開始,緬甸的基礎教育學制實行K+12學年制,也就是將基礎教育由10年延長至12年,以接軌國際學制。
可惜的是,正當教育改革啟動之際,2020年初全球遭到COVID 19疫情肆虐,緬甸學校多次停課,改革方案因此延宕,2021年疫情稍緩,但2月隨之而來的軍事政變,再次讓緬甸的教育改革處於不確定的狀態。
如今,軍政府掌政的緬甸開始實行12年基礎教育,今年即將迎來12年學制的第一批畢業生。然而,蔑視人權、政局動盪、經濟衰退的國家,教育改革又豈能落實。
與安美國際學校及緬甸留台同學會座談時,普遍聽到:
1.緬甸軍政府不重視教育,教育水準參差不齊且品質不高,城鄉亦存在極大落差。
2.緬甸軍政以教育進行思想的箝制,教育並非完整自由的學習環境。
3.高社經地位者,普遍會就讀國際學校,並在未來將小孩送至外國就讀。
3.低社經地位者,雖義務教育有12年,但不一定會唸完,中輟情形嚴重,尤其是在鄉村。學費雖然不高,但因經濟狀況差仍無力負擔,需小孩協助家計,父母本身學歷不高也不重視小孩教育等。
緬甸安美國際學校(AMI)創立於2022年1月,經營的幹部多為留學台灣的僑生,也多有台灣安美旅行社10年協助緬甸僑生赴台就學的經驗。
創立之初原以中文教學為主,提供華語文培訓課程,亦代理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在緬甸推廣,是留學台灣的教育中心。很快的安美便發展為小學到高中全日制學校,並實施緬、英、中三語教學,九月開始的新學期也開始增加學齡前教育的幼兒園,成為緬甸K+12教育學制的學校。
安美國際學校設立不到2年,目前小學到高中的正規教育已有67位學生,中文教學課程(含線上)有154位學生,今年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約1200人次(較2022年增加約50%),在高度政治不確定及經濟衰退的時期,安美國際學校「績效表現良好」。
楊仲清校長表示,安美國際學校的宗旨是「成為緬甸青年實踐夢想的起點」,命運多舛的緬甸在疫情及政變後,人民對看不見生活的希望,尤其是緬甸青年,對國家的發展及自身未來的出路普遍是悲觀的,加上緬甸的教育品質低落,無法成為有志青年安心學習的環境,因此,憑藉過去協助緬甸生赴台灣留學的經驗,及對台灣教育滿滿的信心,一群留台校友共同成立經營安美國際學校,提供品質佳的學習環境,以及協助僑生到台灣就讀,為不敢奢言夢想的緬甸年輕人裝上夢想的翅膀。
安美國際學校除了在仰光的全日制學校,這二年來前進偏鄉如密支那、葡萄市、臘戌、東芝等貧窮且教育資源缺乏、輟學率高之處,開設TOCFL課程,並協助台灣僑務委員會「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大部分人通稱「3+4」)進行招生。
楊校長認為僑委會的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教育方案相當適合緬甸,尤其是偏鄉學生。
所謂「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是僑委會自103學年度開始,招收東南亞16歲以上僑生來台就讀3年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僑生專班,畢業後接續升讀 4 年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即所謂「3+4」。僑生高中職技職專班透過半工半讀制度,由校方和包括製造業、營造業、機構看護(長照)、電子商務及農業、服務業等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每學期3個月在企業界有薪實作,3個月在學校上課就讀,讓學生可邊工作賺錢,邊完成學業。高中學費由僑委會補助完全免費,另外僑委會亦提供獎助學金。
3+4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自實施後,東南亞國家2018 年計有 1,711 人報名,2023 年達到 4,512 人,成長 263%,成果斐然。
緬甸近年參加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的狀況如下表。107學年度(2018年)來台僑生由106學年度(2017年)的283人增加至1,419人,主要就是來台就讀高中職者增加五倍之多,來到1,120人。雖然因疫情 108至110學年度人數減少,但高中入學人數仍是高於106學年度之前。111學年度(2022年)緬甸僑生整體來台就學人數提高至1,145位,高中職部分增至406位。台灣駐緬甸代表處僑務組組長林冠宏表示,今年(112學年度)緬僑來台人數更勝以往,整體1,400多人,其中參加「3+4專班」約900人,不僅佔整體來台入學人數64.3%,更較前一年倍增有餘。
今年緬甸900位「3+4專班」來台學生中,有559位是經由安美國際學校的安排至台灣就讀。
緬甸2008年公佈的新憲法第366條:「每一個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有接受國家依法強制執行的基礎教育義務,同時有自由選擇研究方向的權利」。翁山蘇姬演說時表示「教育是人類尊嚴的基礎」。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且明文撰於緬甸憲法的價值,卻是許多緬甸孩童遙不可及的夢。
正在學校門口準備接小孩的我,看著下課鐘聲響起蜂湧而出的學童們,想起仰光蘇雷塔旁抱著嬰兒伸出手向我乞討的小女孩,想起蜷縮坐在市政廳路旁共食一盒便當的母子三人,想起飯店隔壁會講華語、協助照顧雜貨店生意的小孩子...,僑委會提供的3+4產學建教專班及僑生來台就學方案,絕不是只為解決因少子女化而缺少生源的台灣學校招生問題,更是提供緬甸或東南亞貧困家庭的孩子翻轉人生的機會,提供獨裁極權國家的孩子認識民主自由的機會。
我深深相信,未來,在安美國際學校及許多仍在緬甸為教育平權的朋友努力下,緬甸的年輕人不會是失落一代,他們會展開翅膀,向夢想振翅高飛。
參考資料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829446EED325AD02&sms=26FB481681F7B203&s=212B2CF76078EBF4
112 學年度(2023 年)海外僑生申請來臺升讀高級中等學校 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招生簡章
https://www.ocac.gov.tw/OCAC/File/Attach/13188072/File_350747.pdf
緬甸未來5年將增加投資教育體系
http://www.taiwanembassy.org/mm/post/7088.html
民盟政府的缅甸教育改革政策及当前形势下面临的困境http://www.iutou.cn/repository_detail.html?id=108487
https://tw.news.yahoo.com/產學僑生專班成果佳-陳揆指示擴大宣傳以培養人才-08394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