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冷藏救了發不起來的麵團,而且口感終於軟一點
只好認真的看了一下不同的發酵方式的作法
簡單說,
如果我之前的冷藏,沒加入酵母,那就是水合法(吧)
然後湯種,原來是指,先對一小部份麵團做處理
原本想說,再調整一下材料比例,想加入蛋,看看麵包是不是比較黃,比較香
但思來想去,還是先試試湯種法吧,畢竟口感也是影響願不願意吃下整個麵包的重點因素...
參考了一些文章,大概得到湯種麵團的計算規則
***主要麵團的20%為湯種麵團
***湯種麵團為1(麵粉):5(水)的比例
計算出來我會使用的材料比例大致如下:
1)水:120g;酵母:2g;砂糖:10g;高筋麵粉:200g;鹽巴:2g;奶油:10g=349
2)湯種的重量: 349×0.2=70 克
3)高筋粉份量:72×1/6=12 ; 水的份量: 15×5 =60 毫升
4)主麵團的高筋粉份量:200-12 =188克,水:120-60=60毫升
前幾次試做,如果等完發酵再直接烤,通常得花去一個早上
如果是要晚上做,差不多得晚餐前後5,6點就邊把一些材料弄著,在睡前烤好,頗匆促
這次我先輕鬆的在週五晚上,將12g麵粉倒入60g的牛奶拌勻,連小粉塊都處理掉
用電磁爈加熱,有的人說是中火或小火,我是直接用60度恒溫(我家的最小溫度)
因為量滿少的,一開始有一度快要冒小泡泡
不過攪拌著就還好,煮到糊狀略有紋路,我就停了
用一條涼布墊著,讓他冷却的快一些
考量之前冰一晚成效還不錯,所以我參考有人的湯種水合法
把除了酵母、鹽、奶油以外全部材料倒入小紅攪拌鍋
連同涼的湯種一起打5分拌勻後,然後整鍋直接拿去冰箱冰一晚
隔天因為有活動,等到下午才有空繼續進行,拿出來回溫了15~20分
先加入酵母打3分,再加入鹽打3分,感覺是有點濕黏的麵團
還是把奶油加進去了,打8分,順便用這時間準備抺油的玻璃碗
最後把麵團丟入碗裡,準備室溫發酵一小時
(黏在底下的一點麵團,亂丟了一匙哈蜜瓜粉進去,想看看會不會比較不黏)
不確定是因為回溫不足,還是室溫(但今天很熱哎),一小時後感覺麵團沒什麼長大
剛好很想打瞌睡,我就繼續放,發酵2小時後,麵團長到2倍大了XD
將麵團拿出來壓扁蓋濕布鬆弛,10分後,就開始亂整形麵團
沒有特別想做的造型,只是記著別做太圓太高,避免像之前,外面太乾,中心又太濕
但說真的,我還是不理解,為什麼網路文或影片看起來,麵團都是超級不沾
但我的麵團都有點濕黏呢?然後怕黏手,就不敢扁太扁,常常做的造型都很走鐘
做好造型後,用烤箱發酵50分,最後10分拿出來室溫,順便讓烤箱預熱
有鑒於之前烤不熟,我直接上下火都開到190,烤盤放中間,設定烤20分
大約烤個10分鐘後,我拿錫箔紙蓋住上方
參考一篇吐司文,他說麵包烤完不要留在烤箱內烘,表面水份會被烘乾,外表就會太硬
以及吐司一定要拿出來放涼,這樣內部熱氣才不會悶在中間,讓麵包太濕爛
所以這次除了烤完就取出來,也移了位子到另一個架上放涼,而不是放在原烤盤上
謝天謝地,這次烤出來,真的有吐司的感覺
而且這次我很有實驗精神的,連3天都吃這麵包試試
到今天是第三天,好像有比較缺水,但鬆軟感還在,好開心
下一次,我要來試試,有加蛋的湯種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