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次第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天我們講修行的次第。這裡的修行次第不是指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而是指座上修持的次第,特別是修行中內心應該要有的變化。如果不清楚一次有效的座上修行,內心應該出現哪些變化,我們的修行很容易變成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修行會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行為,最後我們就會放棄,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所有佛法的修行(包括大圓滿)在證悟之前,都會經歷三個階段:【染念】-->【淨念】-->【無念】。

一、染念

染念是相對於淨念來說,也就是一般我們生活中的念頭、想法,比如想睡覺、想吃飯、中秋節想烤肉、想吃月餅…等等,這些都是染念。染念的「染」本身除了污染的意思以外,還有容易沾染的意思,也就是容易執著。

二、淨念

淨念指的是清靜的念頭。當我們上座開始修行之後,比如念佛號、持咒、觀想、修習禪定…等等,利用佛法的修持方式產生淨念來取代原本我們內心中的染念。對於初學者來說,相較於染念,我們對淨念比較不會去執著。因為生起淨念需要努力,而我們的心不喜歡費力,加上淨念的內容也不是我們所喜歡的,自然而然不會過於執著。

在諸多以淨念取代染念的方法中,金剛乘的觀修方式效率最好,因為金剛乘的觀修過程很像看一部電影,有情節、有畫面,所以很快就把我們的心吸引住,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內心就變得清淨,也沒有那麼多念頭。再者,金剛乘的觀修方式會把我們搞得很忙,一下子要觀想,一下子要念誦,所以到了後面圓滿次第的階段,我們的心會變得很累,很想休息,也就無力再胡思亂想,很容易進入無念的階段。

相較於金剛乘,淨土宗只是念佛號,或禪宗只是打坐,內心很容易會覺得無聊,因此變得昏昏欲睡,逐漸喪失覺醒性,雖然可能進入了無念的狀態,但是沒有覺知。而金剛乘因為剛才很忙的緣故,所以即使內心沒有念頭,但還是清醒的。這種感覺很像白天工作很忙,腦筋不停的轉,心裡想回家之後,一定要好好的大睡一覺。可是一回家,癱在沙發上後,發現雖然身體很累,也不東想西想了,可是卻睡不著,精神特別好。如果這個上班族知道,這就是無念而覺醒的狀態,馬上往內心一看,就證悟了。可是因為沒有了解這些佛法修行的知識,所以白白浪費了這個機會,最後還得服用安眠藥讓自己昏迷過去。

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證悟的機會。如果不了解,當然無法把握,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如果了解卻不去做,那只能說自己太懶惰了。畢竟飯都已經送到嘴邊,差的只是把它吞下去罷了!

以上約略說明為何金剛乘的觀修方法特別善巧、特別有效率的原因。

三、無念

無念指的就是沒有念頭。無念有三種情況,粗分的話是二種情況。

(1)無念而無覺醒

普通人最容易出現的是無念而無覺醒,這發生在熟睡,或是打了全身麻醉的時候。因為習氣的緣故,我們特別喜歡熟睡,隔天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精神。這是因為我們白天內心太多念頭、想太多、擔心太多,到了熟睡時,剛好把這些念頭清掉,隔天就覺得特別舒服,這跟手機開太多應用程式同一個道理,手機開了太多程式,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把程式全部關掉之後,重新開機,又會是生龍活虎了。

(2)無念而覺醒

分成未證悟與證悟二種情況。

無念而覺醒就是我們每天努力修行要達成的目標,是要獲得的狀態,是要獲得的感受。這句話很重要一定要記住,這樣才知道自己每天在修什麼、在努力什麼。

我們打從一上座,利用觀想、持誦來修持,這時候都是屬於有相止的修持(依靠專注在參考點而達成內心安定)。這一階段修持的品質好不好,會直接影響我們後面的安住狀態。我們觀想的越細緻,持誦的越專心,心越容易安靜下來。這種安靜不是沒有覺知的安靜,這種安靜是讓我們看見念頭時,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執著,可以跟念頭保持一點距離,讓心自由一些。最好的比喻就是鏡子映照事物,鏡子它可以映照出事事物物,可是鏡子不會跟著事物跑來跑去,它就只是靜靜在那裡照而已。因此仔細認真根據儀軌來觀修、持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只是想不想去做而已,這與根器、悟性、聰明…等等完全沒有關係。在對上師三寶有信心的情況下,去做就能做到,不去做當然就做不到,完全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技巧。

如果前面仔細觀修了,到了把觀想的內容收攝消融的時候(收攝消融指的就是把想的東西變成不見、不想了,也就是圓滿次第),依靠儀軌的教導,一步一步去觀修,逐漸就進入了無念但覺醒的狀態--這是我們每天努力修行的目標。如果有達成這個目標,說明我們今天修得很好;如果沒有達到目標,說明我們今天的修行是失敗了,所以明天要更加努力。要記住一點,這種無念而覺醒的狀態是實修出來的,不是想像出來的,如果我們內心想著要自己處在無念而覺醒的狀態,那實際上我們只是處在有念而覺醒的狀態,因為我們執著在「自己無念」的那個念頭。

無念而覺醒的狀態必須依靠實修來讓它自動延長,當它能夠自然不刻意的持續越來越長的時間,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把我們的心看清楚、看明白。至於看明白後,會出現什麼,這裡先不說,但不管我們知不知道後面會看見什麼,只要我們處在無念而覺醒的狀態去看,一定會看得到,一定會看清楚,一定不再有疑惑,而這些經驗就是我們真正認識自心本來面目的經驗。之後,我們依靠這些經驗,不斷地繼續實修下去,直到即使一剎那也不會離開這些經驗的時候,這些經驗就不再只是經驗,它已經與我們無二無別,我們就達到圓滿的證悟而成佛了。所以證悟不是那種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它是實實在在的,它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它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它沒有什麼特別的道理,它不依靠特別的際遇或神秘的力量。只要去實修,一定能成就。佐欽大圓滿成就者珠巴仁波切在圓寂前給弟子們的忠告:「修行貴在堅持,不要浪費如金子般珍貴的時間」,我們就應該要如此才是。

以上簡略講述了我們每天的修行要達成的目標,知道目標在哪,內心就不會慌亂。而真正去做、去實修,就必定能產生感受,有感受就證明自己所修沒有偏差、沒有遺漏,對自己的修行就會產生信心,就不會向外繼續尋尋覓覓,浪費可以用來實修的寶貴時間。如此良性循環下,對上師的虔敬心也會增上,對眾生的悲心也會增上,我們對解脫會越來越有信心,到最後就可以像蔣揚欽哲旺波尊者一樣--「雖然沒有找到什麼『白裏透紅』的心識,但我現在對死沒有絲毫恐懼感」。

這是一本關於佛法的著作,特別是關於認識心性教法的著作,包括從禪宗、淨土宗、密宗等等諸多教派觀點切入來學習心性的修持,閱讀此書你將能了解認識心性是如此簡單,連許多上師都未必知道的秘密都在本書之中揭露無遺,是冀望獲得即身成就之佛法修行者必讀之書,十分殊勝可貴,望有緣讀者珍之重之,也願有緣讀者能因此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