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他空派之見解:如來藏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心不得其體性,無觀明覺無礙顯,

明空本來無分別,故名光明如來藏。

這是有現代密勒日巴美名的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對中觀他空派見地的解說。這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逐句來解釋。

觀心不得其體性

這句話是說當我們觀察自己的心時,是找不到心的本體,也就是心的本質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修法,稱為反觀自心,或是覓心法,利用這個修法我們可以直接體驗到心的空性。

什麼叫做心?所謂的心,就是自己能夠覺知的那個東西,具有覺察力量的那個東西,當我們不去觀察它時,總能感覺到自己有一顆心,甚至我們會認為這個心就是真正的我,畢竟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是因此而來的。然而如果我們懂得反觀自心或是去找念頭的生住滅的話,我們會發現原來所謂的心或是真正的我根本不存在,它是空無的,如同虛空一般,不存在任何可以被指稱的實體,它就是空蕩蕩的,所以又稱為究竟的空或是畢竟空。不過話雖如此,這個畢竟空卻具有能夠覺察、感受的能力,這就是心的真正樣貌,空的能知,或說能知的空,覺與空是分不開的,有空的地方就有覺,能覺的地方肯定是空的,這就是所謂的覺空不二或空覺不二。

總之,第一句是要我們利用反觀自心的方式去認識到自己心的本質是不存在的,心性是空的;能直接體驗到這一點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開悟。

無觀明覺無礙顯

這句話是說當我們不刻意去觀察的時候,所有的顯相,包括念頭、情緒、覺受等等,都能夠沒有障礙的出現,或者說是任運的出現。所謂任運,就是自動自發的意思,也就是自然如此的意思。

前面所談到反觀自心這個修法,其實是一種刻意的、不自然的修持方式,所以它不是無造作而是造作的,既然是造作的就不是正修,真正的修法是無修,所謂的無修就是什麼都不做,讓覺知自己去覺知,我們不做任何事來干擾它。所以這裡的無觀不是指沒有觀照的意思,而是要行者處在一種完全放鬆的狀態去覺知,當我們完全放鬆,讓覺知自行覺知的時候就會發現顯相是自動出現,或是自動變化,或是自動消失,無論我們使用哪一個感官來覺察,都會發現這一切的感受都是不斷在變化的,而且是自己變化的。

因此,當我們做無修的禪修時,我們只是靜靜地坐著,然後讓自己盡量放鬆,這時候我們依然可以見到眼前的事物、聽到周遭的聲音、聞到氣味…等等,我們對於所體驗到的一切不去分析它、批判它,就讓體驗只是體驗,沒有任何好壞優劣的分析,在這種完全鬆坦的情況下,有時候我們會散亂或是昏沉,這時候就要再次提起覺知,比如說刻意去看眼前的景物,或是刻意去感受手的觸覺…等等,一旦覺知提起之後,就繼續放鬆、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坐著、看著、聽著…,這就是無修。

當我們經常做這樣的修持的時候,慢慢會發現原來這些體驗都單純只是心的感受而已,我們原本以為具有實質的人事物,全部都只是心的感受而已,沒有任何例外,感受就是心的顯相,所以也可以說感受就是心,心就是感受,二者沒有任何分別;顯相由心出現,然後被心感受到,這就是凡夫心一直以來的運作方式,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會知道世俗的努力是多麼沒有意義,徒然浪費時間、白費力氣而已,與其把時間、精力浪費在追求世俗成就,倒不如努力修行徹底從這種迷妄的狀態之中清醒過來。

明空本來無分別,故名光明如來藏

經過了這樣的修行之後,我們可以十分確定顯相的本質也是空的,所以又稱顯空不二或是明空不二,明與空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同一體的,明的展現是空的,空的卻能夠有明的展現,因為雖然本質是空的、是不存在的,卻有無窮無盡的顯相可以展現,所以稱為光明的如來藏,如其所來的光明寶藏。

若是我們再更進一步去觀察,就會發現如來藏真正的狀態就是覺空不二的狀態,這是真正的狀態,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還能夠感受到顯相,或是說顯相還會生起,不論是清淨或不清淨,就說明我們的修行之路還未走到盡頭,只有剩下單純的覺空不二時,這才是如來藏的真正樣貌。

這是一本關於佛法的著作,特別是關於認識心性教法的著作,包括從禪宗、淨土宗、密宗等等諸多教派觀點切入來學習心性的修持,閱讀此書你將能了解認識心性是如此簡單,連許多上師都未必知道的秘密都在本書之中揭露無遺,是冀望獲得即身成就之佛法修行者必讀之書,十分殊勝可貴,望有緣讀者珍之重之,也願有緣讀者能因此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