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時期列朝列國志】宋國(八):宋景公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34.宋景公

宋景公(?-西元前453年),子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國第二十八任國君。

(1)人物生平

宋景公,子姓,宋氏,名欒(《史記》誤作頭曼),是宋元公之子。宋元公十五年(魯昭公二十五年,西元前517年)十一月十三日,宋元公去世,欒繼任宋國國君之位,是為宋景公。

宋景公元年(魯昭公二十六年,西元前516年)正月,宋景公葬父親宋元公。

宋景公二年(魯昭公二十七年,西元前515年)秋天,宋景公派大夫樂祁(一作樂祁犁)與晉、衛、曹、鄒、滕五國在扈地會見,此次會見是為受命前往成周戍守,同時商量護送遭到季孫氏驅逐在外的魯國國君魯昭公。宋國、衛國都認為送回魯昭公對自己國家有利,堅決地要求。由於晉國大夫範獻子接受季孫氏的賄賂,於是護送魯昭公回國之事作罷。

宋景公七年(魯昭公三十二年,西元前510年)十一月,宋景公派仲幾與晉、齊、衛、鄭、曹等國在狄泉會見,重溫過去的盟約,並且增築成周的城牆。

宋景公八年(魯定公元年,西元前509年),在實施增築成周城牆的工程中,由於仲幾不接受工程任務,晉國將其抓住送到東週都城洛邑。

宋景公十一年(魯定公四年,西元前506年)三月,宋景公與晉、蔡、衛、陳、鄭、齊等國國君在召陵會合,策劃進攻楚國。

宋景公十三年(魯定公六年,西元前504年)八月,大夫樂祁對宋景公說:「諸侯中間惟有我們事奉晉國,現在不派使者去晉國,晉國恐怕要怨恨我們」樂祁把話告訴他的宰臣陳寅,陳寅說宋景公一定會讓他去的。過了一段時間,宋景公對樂祁說:「唯有寡人對您的話感到高興,您一定得去!」陳寅說:「您立完繼承人再動身,我們家也不會滅亡,希望國君也認為我們是明知困難才去的。」樂祁就讓溷拜見宋景公才動身。晉國大夫趙簡子迎接樂祁,和他在綿上喝酒,樂祁奉獻六十面楊木盾牌給趙簡子。範獻子向晉國國君晉定公進言,認為樂祁出使晉國,沒有正式報告使命而私自飲酒,是不尊重晉定公,於是將樂祁逮捕並殺害。

宋景公十六年(魯定公九年,西元前501年)春天,宋景公派樂大心到晉國結盟,並迎接樂祁的靈柩。樂大心推辭,假裝有病,於是就派向巢去到晉國結盟,並且迎接樂祁的靈柩。子明要樂大心出國迎接,說:「我還穿著喪服,而您卻敲鐘作樂,這是為什麼?」樂大心說:「這是因為喪事不在這裡。」不久以後告訴別人說:「自己穿著喪服卻生了孩子,我為什麼不敲鐘?」子明聽到後發怒,對宋景公說:「樂大心將要不利於宋國。他不肯去晉國,是要準備發動叛亂。不是這樣,為什麼沒病裝病?」宋景公於是就驅逐樂大心。同年,魯國的陽虎前來投奔宋國,不久後離開宋國。

宋景公十七年(魯定公十年,西元前500年),宋景公的弟弟公子地寵信謐富獵,把家產分成十一份,曾給薻富獵五份。公子地有四匹白馬,宋景公寵信向魋,向魋想要這四匹馬。宋景公把馬牽來,在馬尾、馬鬣塗上紅顏色給向魋。公子地生氣,派手下人打了向魟一頓並且奪回馬匹。向魋害怕,準備逃走,宋景公關上門對向魋哭泣,眼睛都哭腫了。宋景公的同母兄弟公子辰對公子地說:“您把家產分給蘧富獵,而惟獨看不起向魋,這也是不公平的。您平日對國君有禮,至多不過出國,國君必挽留您。”公子地逃亡陳國,宋景公沒有挽留他。公子辰為他請求,宋景公不聽。公子辰說:「這是我欺騙了我哥哥。我領著國內的人們出國,國君和誰處在一起?」同年冬天,宋景公同母弟公子辰和公子仲佗、公子石彥逃亡到陳國。

宋景公十八年(魯定公十一年,西元前499年)春天,公子辰和公子仲佗、公子石彄、公子地進入蕭地而叛變。同年秋天,樂大心跟著叛變,大大成為宋國的禍患。這些禍患都是宋景公寵信對魋造成的結果。

宋景公二十一年(魯定公十四年,西元前496年),宋景公與齊景公在洮地會見。

宋景公二十二年(魯定公十五年,西元前495年),鄭國將領罕達在老丘打敗宋軍。

宋景公二十六年(魯哀公四年,西元前491年),宋軍擒獲小邾國國君。

宋景公二十七年(魯哀公五年,西元前490年),齊國攻打宋國。

宋景公二十八年(魯哀公六年,西元前489年),宋國將帶領巢率軍攻打曹國。

宋景公二十九年(魯哀公七年,西元前489年)春天,宋景公因鄭國背叛晉國,於是派將領皇瑗率軍侵犯鄭國。同年秋天,宋軍包圍曹國,鄭國的桓子思說:「宋國若據有曹國,這是鄭國的憂患,不能不救。」同年冬天,鄭國將領馱弘率軍救援曹國,侵犯宋國。

宋景公三十年(魯哀公八年,西元前487年),宋景公親自率軍進攻曹國,宋軍準備撤兵回國時,宋國將領褚師子肥走在最後。曹國人辱罵褚師子肥,褚師子肥就停留不走,全軍等待襤褸師子肥。宋景公聽說此事後大怒,命令回兵繼續進攻曹國。由於曹國背叛晉國,所以晉國不來救援,於是宋軍攻滅曹國,擒獲曹國國君曹伯陽和司城公孫強而回,並殺死他們兩人。

宋景公三十一年(魯哀公九年,西元前486年),鄭國武子賸的寵臣許瑕求取封邑,沒有地方可以封給他。許瑕請求取之於外國,武子賸答應,所以包圍宋國的雍丘。宋國將領皇瑗包圍鄭軍,每天挖溝修築堡壘,連成一線。鄭國軍士都號啕大哭,武子賸前去救援,大敗而歸。同年二月十四日,宋軍在雍丘全殲鄭軍,讓有才能的人留下性命,帶著郟張和鄭羅而回。同年夏天,宋景公發兵攻打鄭國。

宋景公三十二年(魯哀公十年,西元前485年),宋軍再度攻打鄭國。

宋景公六十四年(西元前453年),宋景公去世,宋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為君,是為宋後昭公。

(2)趣聞軼事

宋景公在位時期,螢惑星(即火星)侵入心宿的範圍,正看守住心宿的心星。依照當時星象,心星對應的地域正好宋國,這是主刀兵災禍的兇事,要降臨宋國的徵兆。宋景公對此事非常擔憂。

專管占星相的官員子韋說:「我有法子將這禍患轉移給宰相承受。」宋景公說:「宰相是輔佐國家的大臣,好比我的股肱,支持整個身體的行動一樣,怎麼可以使他遭受禍患呢?」子韋說:「那就轉移給老百姓承受。」宋景公說:「身為一國之君,應該以仁愛來安撫百姓,怎可反而讓百姓承受災患呢?」子韋說:「可以轉移到年歲五穀收成上。」宋景公說:「百姓靠歲收生活,如果農作物收成不好,百姓就會困苦,那我將依靠誰來作國君呢?」子韋說:「天雖然高但能聽到地上人所說的話。您有三句堪為仁君的名言,火星應該有所移動。」於是再觀察星象,果然移動三度,離開心星的範圍。宋國在這一年裡,果然沒有刀兵災難。

35.宋後昭公

宋後昭公(?-前404年),子姓,名得,或名德,一名特。為了與相同諡號的的宋昭公杵臼分別,故作宋後昭公。

(1)人物生平

宋元公曾孫,公子褍秦之孫,公孫週之子。宋景公無子,以公孫週兩個兒子得與啟養於宮中,但未曾確認讓誰繼位。前469年冬,宋景公突然死去,景公寵臣大尹立啟為君,是為宋公啟。樂氏、皇氏、靈氏三族早對大尹不滿,遂發動國人驅逐了大尹跟宋公啟,即“施於大尹”,大尹只好帶著宋公啟出奔楚國,宋後昭公隨之繼位元.

但根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前469年,宋景公死後,特為父報仇,殺死景公的太子繼位,即為宋後昭公。 《史記》並沒有宋公啟的相關紀錄。

宋後昭公請墨子到宋國參政,拜為宋大夫,稱「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事」。楚國在楚惠王、楚聲王時曾兩度包圍宋都,未能攻克。晚年任用戴歡為大宰,司城皇專政,兩人互相殘殺。後司城子罕擊敗戴歡,又驅逐了宋後昭公,宋後昭公在邊境潛心改過,三年後又被迎回復位。在位65年。

(2)大事年表

宋後昭公的早年曾經出亡逃到宋國邊境,後潛心改過,後三年,美行於宋,宋人迎之。 (《韓詩外傳》卷6、《新書·先醒》、《新序·雜事五》、《獨大志》卷中、《資治通鑑外紀》卷10)

二十九年(前439年),相傳公輸般為楚國建造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到後,日夜兼程,十天十夜趕到楚都郢都。先說服了公輸般,又對楚惠王闡述以兼愛、非攻,最後與公輸般進行了模擬攻防比試,告訴其自己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在宋城持械以待,迫使惠王放棄了攻宋的企圖。 (《墨子公輸》)

三十九年(前429年),與越師聯合在襄平(今地不明,在山東省境內)打敗齊師。 (《系年》第20章)

四十七年(前422年),宋後昭公過世,其子宋悼公購由即位。 (《史記·宋世家》)


相關文章:

從名滿十里洋場的青樓女子到享譽世界的國畫大家,是怎樣的傳奇?

潘素,原名白琴,1915年出生於蘇州名門望族,祖上是清朝重臣潘世恩。潘素的母親沈桂香亦係出名門,從小就特別注重對她的教育,可惜在潘素13歲這年,母親病重去世。

【中國先秦時期列朝列國志】宋國(八):宋景公

宋景公,子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國第二十八任國君。宋元公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宋元公去世,欒繼任宋國國君之位,是為宋景公。

古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指三個妻子嗎?四妾又是哪四妾呢?

古代中國的婚姻家庭制度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其中「三妻四妾」制度是一個代表性的階段,貫穿了多個朝代。

農村老規矩,「白事」三菜不上桌,你家鄉有這習俗嗎?

這些習俗,無論大小,都在農民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和自然的敬畏與尊重。其中,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即「白事」三菜不上桌,這不僅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思,也體現了對生者的關懷和體貼。

非遺進校園文化共傳承-「秦少遊與高郵」主題講座走進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

【來源:揚州市教育局_校園風鈴】古有秦少遊,今有汪曾祺。高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益陽竹叢談

何若益陽多竹,漫山遍野皆是,桃江、安化都是全國有名的竹子之鄉。邑古屬《禹貢》所記荊州地域,曾屬妢胡國,春秋屬楚,戰國屬楚黔中郡,秦初屬洞庭郡,後屬長沙郡。歷史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以上益陽所屬諸境止本邑人民,皆以竹為重要生產生活資料。

「天下共主」周王朝君王-文王姬昌,以德服人的周朝奠基人!

由於年代久遠,文獻殘缺,人們對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週禮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為人們對清明之君、清明之製的一種嚮往,意義是積極的,抽象意義的周文王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年。

俗話“三樹不能砍,砍了窮來伴”,指哪三樹?為何不能砍?啥說法

在閱讀此文章之前,感謝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能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在中國的鄉村,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老話:「三樹不能砍,砍了窮來伴。」這句簡短而富有哲理的諺語,在民間傳說和風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諺語中所指的「三樹」究竟是哪三種樹木。

隨文雜記——江湖中「劍」、「丹」、「豆」、「環」說秘訣

「劍、丹、豆、環」是中國古典戲法中的四大傳統節目。還有一種“單球子”,是比乒乓球稍小的玻璃球,或是木、石球類,專作“穿丹”表演用。

一屋不住三輩人,吃飯不坐烏龜席,老祖宗的規矩有何講究?

在閱讀此文之前,誠摯邀請您點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帶給您與眾不同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一屋不住三輩人,吃飯不坐烏龜席,老祖宗的規矩有何講究?中國人重視家庭和餐桌禮儀的傳統觀念一直深植於人民心中。多年來,中國人透過各種方式將這項價值觀代代相傳。

0會員
69內容數
修的不一定是仙,追的不一定是道,念的不一定是佛,讀的不一定是典。身心不合一,道士不下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