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有粉專好友跟我討論關於孩子教育投資以及孩子教養。

我給的建議是《量力而為》就好,然後對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一旦不如預期,很容易陷入失落。試想看看,貧苦成長環境的孩子,能得到的資源比一般人少,但是願意讀還是有機會靠讀書翻身。


而擁有豐盛的教育資源的孩子們,父母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的期待,但是他們未必能理解體會父母苦心,如果是這樣我們也該反思,是否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太高,造成結果不如預期時得失心太重,你有沒有發現,你把孩子的人生過成自己的。


降低期待值,把人生還給孩子,學習看開。這個社會需要許多人在不同領域才能運作,孩子終究會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對孩子有期待是正常的,但不要忘記最終父母還是要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對孩子教育投資跟自己的退休規劃要盡量取得平衡,我們希望孩子好的前提,我們也要好。也不需要對自己能力有限無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資源感到愧疚,在我們當父母後才知道父母的難,當孩子長大後也能慢慢理解,一如我們理解了父母。

avatar-img
17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茉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家庭收入並不差,但是經常卻存不到錢,我自己的觀察有幾個原因: 1.已經建立精致的生活模式年輕時,由於收入是逐年增加,當收入提高之後,人們自然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升,例如天天一杯星巴克咖啡。有大額年終或獎金入帳後,先想的是要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買個名牌包或全家人來一趟豪華海外旅遊,不知不覺當中,
中年,面臨人生的三面夾殺(上有老下有小還有生活),面對這樣子的困局,的確壓力不小。 有些人說,你每個月只存3000或5000根本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但是,坐在原地等死,會是最好的解方嗎?雖然中年才開始,卻還有收入可以領,也還有錢可以存,比什麼都不做更好。 開源是最好的方法,
我跟先生的金錢觀基本上算一個南一個北,完全是兩個極端,所以因為對用錢看法的不同,有時會有些意見相左,通常這個時侯,我會跟他說明我的觀念,該花的就不用省,但是如果省這邊可以花在更有用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參考我的意見。 所以,養成我在做任何規劃時,還要把各項的支出預算做一個估算,這樣子方便先生在做
每次談到理財,總是會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備用金。 什麼是備用金?基本上就是突然時一筆較大的額外支出時,手邊有一筆錢可以動用。但是,備用金動用是有條件限制的,並不是沒錢了就可以拿去使用。 條件限制:泛指突發性或緊急性事件,所需要使用金錢,例如失業、家人生病、或者買房買車等這種情況下,才允許動用備用
雖然我是小氣的媽媽,在家庭開銷支出上斤斤計較,但是我對孩子還是蠻大方的。 我所設計的零用錢制度,孩子除了每個月100元的薪水和3節禮金各200元(生日,兒童節,過年),還有股息分紅。 以今年為例,每個孩子的零用錢是薪資1200+禮金600+股息800=2600。 這些錢孩子們是可以
禮拜天的下午,陪孩子們複習月考的科目一段時間後,放他們去午睡,我騎著車到外面想找機車行做保養,沿路經過四、五間機車行都是關門休息,心裡想常去的機車行會不會開,抱著一試的想法騎車過去,結果老板居然在。 老板在幫我更換機油時,隨口問我一句:「這個禮拜有去那邊玩嗎?」 我說:「下禮拜小孩子要月考,最近
有些家庭收入並不差,但是經常卻存不到錢,我自己的觀察有幾個原因: 1.已經建立精致的生活模式年輕時,由於收入是逐年增加,當收入提高之後,人們自然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升,例如天天一杯星巴克咖啡。有大額年終或獎金入帳後,先想的是要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買個名牌包或全家人來一趟豪華海外旅遊,不知不覺當中,
中年,面臨人生的三面夾殺(上有老下有小還有生活),面對這樣子的困局,的確壓力不小。 有些人說,你每個月只存3000或5000根本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但是,坐在原地等死,會是最好的解方嗎?雖然中年才開始,卻還有收入可以領,也還有錢可以存,比什麼都不做更好。 開源是最好的方法,
我跟先生的金錢觀基本上算一個南一個北,完全是兩個極端,所以因為對用錢看法的不同,有時會有些意見相左,通常這個時侯,我會跟他說明我的觀念,該花的就不用省,但是如果省這邊可以花在更有用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參考我的意見。 所以,養成我在做任何規劃時,還要把各項的支出預算做一個估算,這樣子方便先生在做
每次談到理財,總是會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備用金。 什麼是備用金?基本上就是突然時一筆較大的額外支出時,手邊有一筆錢可以動用。但是,備用金動用是有條件限制的,並不是沒錢了就可以拿去使用。 條件限制:泛指突發性或緊急性事件,所需要使用金錢,例如失業、家人生病、或者買房買車等這種情況下,才允許動用備用
雖然我是小氣的媽媽,在家庭開銷支出上斤斤計較,但是我對孩子還是蠻大方的。 我所設計的零用錢制度,孩子除了每個月100元的薪水和3節禮金各200元(生日,兒童節,過年),還有股息分紅。 以今年為例,每個孩子的零用錢是薪資1200+禮金600+股息800=2600。 這些錢孩子們是可以
禮拜天的下午,陪孩子們複習月考的科目一段時間後,放他們去午睡,我騎著車到外面想找機車行做保養,沿路經過四、五間機車行都是關門休息,心裡想常去的機車行會不會開,抱著一試的想法騎車過去,結果老板居然在。 老板在幫我更換機油時,隨口問我一句:「這個禮拜有去那邊玩嗎?」 我說:「下禮拜小孩子要月考,最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雖然大家都同意:「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但是面對一波又一波的不景氣與企業裁員,當許多人開始為明天的生活憂慮時,對於孩子教育費用的支出難免愁上加愁了!   其實對於孩子從學齡前一直到中學,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費資源可以提供孩子的學習需求,甚至在課外活動的安排與參與上,也不得見得一定要花錢,只要家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的期待像一把無形的尺,丈量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然而,這把尺難免過長,讓孩子背負著無法承受的壓力。父母們不妨這把尺從高空拉回地面,重新審視自己的期待是否過高,是否忽略了現實,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需要。 設定底線並非放棄對孩子的期待,而是面對孩子真實的能力與個性,讓期待不再成為束縛。孩
Thumbnail
希望小孩將來有成就,父母該做的不是逼小孩讀書 而是父母要賺很多錢,因為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你覺得你家小孩不會,是因為你窮,不是你家小孩不會。
Thumbnail
今天媽媽社群分享了一篇來未來Family的文章,特別有感。 文中提及,現在的家庭生的少,對孩子總是予取予求,任何事情都幫忙做好做滿, 導致孩子忘了自已的本份,失去該有的"態度" 家長們總說「我不在意成績,品行好就好」,而不在意成績的背後,卻是一個個送補習班先修,以致於學生開學後,無法專心在新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雖然大家都同意:「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但是面對一波又一波的不景氣與企業裁員,當許多人開始為明天的生活憂慮時,對於孩子教育費用的支出難免愁上加愁了!   其實對於孩子從學齡前一直到中學,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費資源可以提供孩子的學習需求,甚至在課外活動的安排與參與上,也不得見得一定要花錢,只要家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的期待像一把無形的尺,丈量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然而,這把尺難免過長,讓孩子背負著無法承受的壓力。父母們不妨這把尺從高空拉回地面,重新審視自己的期待是否過高,是否忽略了現實,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需要。 設定底線並非放棄對孩子的期待,而是面對孩子真實的能力與個性,讓期待不再成為束縛。孩
Thumbnail
希望小孩將來有成就,父母該做的不是逼小孩讀書 而是父母要賺很多錢,因為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你覺得你家小孩不會,是因為你窮,不是你家小孩不會。
Thumbnail
今天媽媽社群分享了一篇來未來Family的文章,特別有感。 文中提及,現在的家庭生的少,對孩子總是予取予求,任何事情都幫忙做好做滿, 導致孩子忘了自已的本份,失去該有的"態度" 家長們總說「我不在意成績,品行好就好」,而不在意成績的背後,卻是一個個送補習班先修,以致於學生開學後,無法專心在新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