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心理諮商十次

2023/12/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明明是2022年1月的出版品,但是今年KOBO的年度排行榜上,它還是第一名。


到底大家在看什麼?


這本書是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從《柳林中的風聲》中延伸出番外故事,把心理諮商的過程,以動物角色們的設定演繹出來。


因為扣合《柳林中的風聲》,但是又能從心理諮商深入探索,讀起來真的滿有意思的。為嚴父受困的蛤蟆讓我覺得⋯⋯原來嚴父這麼普世價值(?)。如此多人為了嚴父受苦,真的好沒道理啊!


除此之外,我倒是沒想到自己對心理師角色的蒼鷺特別有感覺,裡面有一段描述了蒼鷺的心境:


蒼鷺在蛤蟆的聲音與表情完全與他所說的話吻合:悲傷,且連情緒也明顯像個極為悲傷的孩子時,蒼鷺只是靜靜坐著,嘗試走進蛤蟆的回憶,體驗他的悲傷——這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啊!很久以前,我們跟朋友之間也是這樣的,我們靜靜坐著,體驗對方的感受。曾幾何時,因為簡訊、因為電郵、因為推播,我們手上拎著手機,很少真的體驗朋友的悲傷,也很少調頻到能夠彼此感同身受。


別誤會,我不是說以前有好朋友就不需要有心理師。讀完了這本書我特別感到心理師並不容易,他們保持著成人模式,需要隨時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對應個案當下的真實狀況,除此之外還要真心感受對方——太難了這。


想來這也是為什麼,你不只是需要好朋友,還需要專業的心理師,因為他們詢問的問題,看起來都不容易回答。「所有的好問題,都可能帶來對自己產生痛苦的自我覺察。」


人類圖有一個閘門,是能夠「提出好問題」,這種特質特別到需要有一個閘門來描述標誌,應該不是隨意安排的。


讀完這本書,好像跟著蛤蟆一樣去諮商了十次!難怪能夠延續兩年的書市排行榜。

15會員
43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