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諸過往,任何封閉體系都傾向排除新點子、拒絕接受改革、不考慮少數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是來自體系外的球員打破慣例、並且證明這些事是『可行的』。」
——棒球統計學巨擘Bill James
身為數據派大師、同時也是棒球史學家的Bill James,曾以上述一席話形容從東瀛渡海,2021年橫跨百年時空、重現「雙刀流」神蹟的大谷翔平。無獨有偶,知名運動媒體《ESPN》也自1900年代到2010年代、以每10年為跨幅,共計挑出5投7野,合計12名球星的「世代最佳球季」與之比評,名單中有9人早已入龕古柏鎮,足見「歐塔尼桑」表現有多驚人,稱之當代神獸亦不為過。
有趣的是,除了睥睨世代的場上實績,這12名超級球星也各有部分特質與大谷不謀而合或相互輝映,間接彰顯出這名日籍好手的豐富面向。想要更全面了解大谷?本文帶領您從野手端檢視一番。
一如站上沙丘就予人百哩火球連發的既定印象,走進打擊區,大谷最受稱道的也是噴發時速動輒3位數的勁射全壘打。據統計,2021年聯盟擊球初速前15快的全壘打中,大谷就佔了兩發,前百大也佔10支;該季他敲出的46轟則有41顆球離棒時速飆破105英哩、比例近9成,相較聯盟均值45.8%幾乎翻倍。此外,同年全壘打大賽單輪平均航程465英呎、傲視群雄的瘋狂演出,亦可見其怪力。
而說到開轟爆發力,《ESPN》則是以1990年代的生涯全壘打王Barry Bonds,以及1960年代的洋基大當家Mickey Mantle為翔平的類比對象。前者開轟如喝水,頻頻將球炸落右外野後方海灣,在艷陽下引發斑斕輕艇爭搶的景象迄今仍是經典;後者則在電子追蹤系統尚未發達的年代,就以需要出動皮尺量測其場外紅不讓距離而聞名。只不過要比誇張大谷絕不輸人,2021年季末一顆衝破遊騎兵隊二壘手Andy Ibanez手套、直奔外野的「真.強襲球」,簡直漫畫情節實境化,也難怪曾有媒體盛讚大谷的打擊是「槓桿作用和能量轉移的技術奇蹟」。
除了扛砲威能,同樣得仰仗「爆發力」的,還有大谷屢屢撕裂對手防線的腳程與壘間破壞力。雖然前述的Mantle和Bonds分別在生涯前中段展現過傲人快腿,但《ESPN》端上抬面比較的,卻是更勝甚於兩者的「跑轟祖師爺」Honus Wagner。身為初代名人堂入龕者之一,光從Wagner「飛行荷蘭人」的綽號便不難臆測其跑速。即使身處小球戰術盛行、以推進為王的死球年代,加上在當時堪稱「大隻」的身形,他仍跑出名列生涯盜壘榜十強的723盜,並6度搶下盜壘王、7回高踞二壘打榜榜首、3季三壘打奪冠,兼具長打和盜壘的演出著實驚人。至於清單中另一名全方位打者,則是什麼都強、什麼都不奇怪的今日球界看板Mike Trout。兼具上述特質外,「神鱒」上壘能力更勝一籌,儼然打者版完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