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復刻主打星】大谷翔平的神獸特質:野手篇
付費限定

【復刻主打星】大谷翔平的神獸特質:野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見諸過往,任何封閉體系都傾向排除新點子、拒絕接受改革、不考慮少數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是來自體系外的球員打破慣例、並且證明這些事是『可行的』。」
——棒球統計學巨擘Bill James

身為數據派大師、同時也是棒球史學家的Bill James,曾以上述一席話形容從東瀛渡海,2021年橫跨百年時空、重現「雙刀流」神蹟的大谷翔平。無獨有偶,知名運動媒體《ESPN》也自1900年代到2010年代、以每10年為跨幅,共計挑出5投7野,合計12名球星的「世代最佳球季」與之比評,名單中有9人早已入龕古柏鎮,足見「歐塔尼桑」表現有多驚人,稱之當代神獸亦不為過。

有趣的是,除了睥睨世代的場上實績,這12名超級球星也各有部分特質與大谷不謀而合或相互輝映,間接彰顯出這名日籍好手的豐富面向。想要更全面了解大谷?本文帶領您從野手端檢視一番。

來源:《紐約時報》

來源:《紐約時報》

一、坐擁驚天爆發力的全能攻擊手

一如站上沙丘就予人百哩火球連發的既定印象,走進打擊區,大谷最受稱道的也是噴發時速動輒3位數的勁射全壘打。據統計,2021年聯盟擊球初速前15快的全壘打中,大谷就佔了兩發,前百大也佔10支;該季他敲出的46轟則有41顆球離棒時速飆破105英哩、比例近9成,相較聯盟均值45.8%幾乎翻倍。此外,同年全壘打大賽單輪平均航程465英呎、傲視群雄的瘋狂演出,亦可見其怪力。

而說到開轟爆發力,《ESPN》則是以1990年代的生涯全壘打王Barry Bonds,以及1960年代的洋基大當家Mickey Mantle為翔平的類比對象。前者開轟如喝水,頻頻將球炸落右外野後方海灣,在艷陽下引發斑斕輕艇爭搶的景象迄今仍是經典;後者則在電子追蹤系統尚未發達的年代,就以需要出動皮尺量測其場外紅不讓距離而聞名。只不過要比誇張大谷絕不輸人,2021年季末一顆衝破遊騎兵隊二壘手Andy Ibanez手套、直奔外野的「真.強襲球」,簡直漫畫情節實境化,也難怪曾有媒體盛讚大谷的打擊是「槓桿作用和能量轉移的技術奇蹟」


除了扛砲威能,同樣得仰仗「爆發力」的,還有大谷屢屢撕裂對手防線的腳程與壘間破壞力。雖然前述的Mantle和Bonds分別在生涯前中段展現過傲人快腿,但《ESPN》端上抬面比較的,卻是更勝甚於兩者的「跑轟祖師爺」Honus Wagner。身為初代名人堂入龕者之一,光從Wagner「飛行荷蘭人」的綽號便不難臆測其跑速。即使身處小球戰術盛行、以推進為王的死球年代,加上在當時堪稱「大隻」的身形,他仍跑出名列生涯盜壘榜十強的723盜,並6度搶下盜壘王、7回高踞二壘打榜榜首、3季三壘打奪冠,兼具長打和盜壘的演出著實驚人。至於清單中另一名全方位打者,則是什麼都強、什麼都不奇怪的今日球界看板Mike Trout。兼具上述特質外,「神鱒」上壘能力更勝一籌,儼然打者版完全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3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MLB星系 Galaxias MLB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MLB星系 Galaxias MLB
10.7K會員
692內容數
由著名雜誌刊物《美國職棒雜誌》前編輯群共同經營,透過社群運作與運動書寫傳遞對MLB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熱情,囊括賽事、人物、趨勢、考古、科學、文化等面向的討論與寫作,以共享、交流大聯盟棒球的各種樂趣。是一個入門進階兩相宜,有專業有歡笑、有感動有淚水的優質棒球文字聚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LB星系 Galaxias MLB 的其他內容
這是篇撰寫於2023年季前的文章,當時的「被臨檢」Cody Bellinger連兩季打擊成績遠低於聯盟平均水準且連年衰退,昔日MVP等級產出的意氣風發看似已隨風遠去。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23、2024他都繳出復活表現,共累積44轟和175分打點,今年季前則改披父親也曾穿過的洋基條紋衫...
相較於政治人文薈萃、菁英叢聚的美國首都華府,轉投費城後Harper之所以更如魚得水、並和一座新城市自然而然的建立起連結,或許最親近的父親看法值得參考。「我想這是因為我是個鋼鐵工人,我是個藍領階級,而他是在這種家庭中被撫養長大的,他們(指費城球迷)欣賞他每天展現的拚勁和努力。」
究竟是誰,能在登板打擊之前向自家打擊教練宣告自己將為球隊和粉絲帶來永恆不朽的表現?別懷疑,這名選手就是能夠在最高強度的激烈競逐中享受壓力、在整個季後賽都被對手鎖定看管的劣勢下屢屢關鍵出擊,而且打從16歲登上《運動畫刊》的那刻起,似乎就注定踏上為了這一刻而生的棒球路——他是Bryce Harper。
這是篇撰寫於2023年季前的文章,當時的「被臨檢」Cody Bellinger連兩季打擊成績遠低於聯盟平均水準且連年衰退,昔日MVP等級產出的意氣風發看似已隨風遠去。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23、2024他都繳出復活表現,共累積44轟和175分打點,今年季前則改披父親也曾穿過的洋基條紋衫...
相較於政治人文薈萃、菁英叢聚的美國首都華府,轉投費城後Harper之所以更如魚得水、並和一座新城市自然而然的建立起連結,或許最親近的父親看法值得參考。「我想這是因為我是個鋼鐵工人,我是個藍領階級,而他是在這種家庭中被撫養長大的,他們(指費城球迷)欣賞他每天展現的拚勁和努力。」
究竟是誰,能在登板打擊之前向自家打擊教練宣告自己將為球隊和粉絲帶來永恆不朽的表現?別懷疑,這名選手就是能夠在最高強度的激烈競逐中享受壓力、在整個季後賽都被對手鎖定看管的劣勢下屢屢關鍵出擊,而且打從16歲登上《運動畫刊》的那刻起,似乎就注定踏上為了這一刻而生的棒球路——他是Bryce Har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