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化法則究竟是什麼?

2023/12/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看薩古魯影片,他提到生命是這樣發生的:being→doing→having,但一般人都反著生活,老是先想著我要什麼,再想我要做什麼,然後才是如何成為,所以才會一堆苦難: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0t1KMRvTAt/?igshid=MjM0N2Q2NDBjYg==

這幾天反思了一下,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還是想分享一下目前自己理清楚的顯化法則究竟是什麼運作的:

顯化的路徑結構

首先由上層到下層分別是:靈魂使命(最抽象)→ 天賦熱情→ 實踐方法→ 物質結果(最具象)

  1. 靈魂使命(being):自性、大我、永續、共好、生命。是較為抽象、靈性層次的概念。是強大的源源不絕內在動力,沒有量化的標準,非線性,也沒有固定的、限制性的定義。「達成使命」這句話我覺得挺奇怪的,因為是源源不絕的內在動力,沒有所謂達成了就停止的問題。比起達成使命,我認為比較像是「活出使命。」
  2. 天賦熱情(being):才能、靈感、興趣、熱情。是天生具備的,不一定需要透過後天學習而來。天賦熱情也是很好的推力,並可以被下層的實踐後優化。比方說對於音樂有天生的熱情,因此可以比其他人悟得更快,再透過具體的練習後,優化天賦,將通道打得更開,接收靈感就能更快更廣,也更能信任這份天賦。要是沒有去實踐的話,天賦就會淪為空想。
  3. 實踐方法(doing):任務、策略、方法、學習、知識、培養、身體力行。主要是透過後天學習,有較為具體的執行方式,強調從做中學。如果遵循著上層的推力而去實踐,會比較不費力,如果沒有動力,卻因為資訊焦慮或是討好他人而強迫自己去學習的話,就會學不太起來,就算學了也留不住。在世俗的定義下,方法通常指的是職業、成功的模式等等。
  4. 物質結果(having):成就、財富、健康、物質生活等等。通常是最具象化的,比較可以摸得著看的見,可以用數字衡量的,有一個更為具體的定義。人們常常會把結果跟上層的使命搞混,用結果來衡量是不是達成使命。但如我上述所言,「達成使命」這詞我覺得很奇怪,人所謂「完成使命」的那刻就是死亡的那刻,在那之前就只是活出使命而已。因此物質結果只是你正在活出使命時,帶來相對應能讓你能夠永續生活下去的物質而已(例如足夠的健康和財富),並不是使命本身。

下層朝上層校準方向,上層朝下層提供動力

自上層從使命開始,一層一層推動下層運行,而下層的實踐和結果則回饋並且優化上層。

例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熱情,有自己喜歡做,做起來也得心應手的事。但這不是固定不動的,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實踐去優化及調整,而當天賦熱情優化過後,就會更加強對最上層使命的信念,得以好好使用這股永續且源源不絕的能量,持續自給自足。

只要上面兩關校準了(宇宙使命、天賦熱情)下層隨便做都行,任何方法都能成,而且自帶動能。

但通常因為最上層的使命太抽象、虛無飄渺,大家通常會從第二關開始,先看自己有什麼興趣、天賦、才能,以及這些東西適合什麼職業,嘗試用自己的天賦熱情去對準方法。

更差的是從結果回推,因為想要賺錢,而往上推去找方法,然後想著這個方法是不是跟自己的熱情吻合,免強湊合這樣。

結果變成我們要求上層朝下層校準方向(我只有這些方法和資源,所以選擇犧牲自己的夢想和天賦),又期望下層來給上層提供動力(賺夠錢才能支撐我去發展熱情),順序反了,顯化又累又失敗。

如果好好由上往下推動的話,是宇宙直接給把天賦才能都給你打通,方法和資源也是直接給,連找都不用找。

如何校準使命?

好那就回到一個問題,既然最上層的靈魂使命如此抽象,我到底要怎麼校準?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I With Kiki | 科技與靈性 了解最新動態!
✦科技 x 靈性 ✦AI 專區:https://instagram.com/aiwithkiki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