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惠氏奶粉公司請來歌神張學友拍了一個廣告,特別標榜這款奶粉能夠幫助幼兒開發腦力,提高學習效率。為了呼應奶粉的效果,廣告特別請來一位小朋友拉著小提琴。沒有人想到,就連張學友也沒有料到,這位當時才學了幾個月琴的李映衡,五年之後在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摘下了桂冠,成為這項比賽自創立以來最年輕的得主。而這一年,他只有十歲。
寫到這裡,你大概都要敲碗大聲問,到底是哪款奶粉這麼厲害,能夠催生出這樣少年天才?奶粉或許有用,但你我都知道,光靠奶粉不可能讓李映衡成為當今古典樂壇最耀眼的新星。除了後天不斷的努力,我始終認為這一切的奇蹟,是來自於他雙親教育的結果。
別誤會我的意思,李映衡出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會計師。2020年李映衡接受BBC的採訪,特別表示「他們和音樂沒有關係」。正因為父母和音樂沒有關係,才可能真正毫無成見,放手讓小孩興之所至地到處摸索;哪怕跌跌撞撞,也能夠撞出對於這世界輪廓的認知。
和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博士不一樣,馬孝駿從小就灌輸孩子學音樂,五歲就培養馬友友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七歲更透過關係引薦馬友友與大師卡薩爾斯見面。但李映衡的音樂之路,並未充滿虎媽虎爸的戰歌。爸媽不過是給了他一把小提琴,讓他把玩看看是否有興趣。練琴之外,李映衡喜歡讀哈利波特,喜歡跑步、游泳,連電腦遊戲也不禁止他玩。
這樣的教育絕非放任無方,而是培養小孩對於自由的探索。都說強摘的果子不會甜,李映衡父母的初衷,並非打造另一個莫札特再世,而是讓他盡可能地接觸自己喜歡的物事,然後從中發現,那足以繾綣一生的所愛。
教育哲學大師杜威曾說,「人必須珍藏某種信念,必須握住某種夢想和希望,必須有彩虹,必須有歌可唱,必須有高貴的事物可以投身。」我總覺得李映衡很幸運,在父母以「培養自信和自尊」為前提的想法下,在音樂中發現了那個他可以握住的夢想和希望。人一旦有了自尊和自信,剩下來的,不過是時間和耐得住性子的事。
或說一切都是耐得住性子的事吧,不過李映衡的音樂之路沒有太多坎坷。2020年,笛卡古典唱片公司(Decca Classics)宣佈,與當時年僅12歲的李映衡簽約,而這讓他成為這家成立逾九十年的老牌唱片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音樂家。然後你知道,疫情爆發了,打斷了李映衡演出的機會。而在此之前,他廣泛受邀參與各大音樂節,和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共同演出。
最感人的一個場景,發生在2019年的澳洲。當時李映衡和墨爾本交響樂團一起演出聖桑的《前奏與隨想迴旋曲》。現場人數高達12,000人,李映衡或許是感染了這股引頸期盼的熱烈氣氛,演奏到一半突然鼻血直流。而他為了不打斷曲子的流暢性,竟然一路忍耐到最後,大氣都沒有喘一下。
曲子演完,觀眾或許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卻看見指揮彎下腰來,拿出紙巾幫他擦拭鼻血。此刻整場爆出如雷的掌聲,然後一個、兩個、十個、百個、千個觀眾全站了起來,因為他們發現剛剛在空中創造的不只是美妙音樂,是奇蹟!
而現在這份奇蹟,將要在明年二月來到臺灣。疫情過後,李映衡終於可以和大家相見歡。而曲目之中,竟然有塔替尼的《魔鬼的顫音》!相傳塔替尼在夢中為樂隊招聘小提琴手,魔鬼來應聘,唯一要求是以作曲家的靈魂當作報酬。塔替尼答應了,於是魔鬼就拉了這首曲子。願意用靈魂換一首樂曲,可見技巧多高超,音符多美妙。
就我所知,似乎很少人敢在現場獨奏會演奏《魔鬼的顫音》,因為炫技不成,可能穿幫成為笑柄。但現年15歲的李映衡並不害怕,他有個一個百試不爽的靈方,幫助他克服緊張,用滿滿溫暖的琴音,回應大家的熱情。
「我總是吃一個香蕉」。
今年2月16號和17號,讓我們一起進場吃香蕉聽李映衡吧!(ㄟ那個瓦力,館內禁止飲食啦)
🔥🔥 絢麗系列—李映衡小提琴獨奏會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696872261874847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