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光普照 七堵區泰安路黃吉公廟】

2024/0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泰安路(或稱泰安產業道路)位於基隆市七堵區泰安里,其起點為泰安地下道,終點則是姜子寮登山步道入口,全線沿基隆河的支流拔西猴溪左岸興建。「黃吉公廟」位於該路中段,廟身背山朝水,廟旁翠綠一片,甚是清幽。


位於泰安路底端,姜子寮登山步道入口的標示牌(攝於2022/02/28)

位於泰安路底端,姜子寮登山步道入口的標示牌(攝於2022/02/28)


黃吉公廟外觀(攝於2022/02/28)

黃吉公廟外觀(攝於2022/02/28)

如同許多無祀祠廟,黃吉公廟採用了「三面壁」形式。廟前有一座除去左右爐耳的三足大爐,這種除去左右爐耳的大爐在許多無祀祠廟都可見到,或許是為了強調廟中祀神地位不高。廟內有一方民國84年(1995)重修時立的「黃吉公」神位,神位前方則是重修前的「黃吉公神位」石碑,上方有一方「有求必應」匾額,匾額旁懸有紅布;在廟左側山壁有一處小龕,內有一座香爐,但並無牌位或神像(龕左側雖然有尊地藏王神像,但應是廟外人士任意拿來擺放的),推測應該是供奉后土。

黃吉公神位(攝於2022/02/28)

黃吉公神位(攝於2022/02/28)

應該是后土的香位,旁邊有一尊塑膠地藏王像(攝於2022/02/28)

應該是后土的香位,旁邊有一尊塑膠地藏王像(攝於2022/02/28)

從建築形制看來,黃吉公廟與常見的無祀祠廟相差不大。不過該廟使用的冥紙則是使用祭祀普通神明的刈金,1而非無祀祠廟常見的經衣或銀紙,這或許代表信眾已將黃吉公視為地方的守護神了。

黃吉公廟使用刈金

黃吉公廟使用刈金


關於黃吉公的由來,大致有兩說。其一出自《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河中游暖暖、七堵段歷史與地景巡禮》,2該書作者陳世一採訪張姓耆老,指出黃吉公原是一位葬在「新莊」(應該就是新北市的新莊區)的先人,後來託夢其後人遷葬於此並建小廟祀之,日後附近若有枯骨,也會拿來此處供奉;另一說出自《 鬼府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3該書採訪兩位曾參與民國84年重修的耆老,稱廟中供奉的是一對日治時期的夫婦,其中丈夫名為「黃吉」,二人在廟附近開路時不幸為落石所斃,由於二人無後嗣,當地居民遂替二人撿骨並裝入金斗甕並立祠奉祀。

筆者認為,兩種說法都反映了該廟的某段歷史。《尋》一書的說法當是黃吉公廟的最早起源;《神》一書的說法亦非無所本,據《尋》一書所載,早期拔西猴溪流域的道路為日治時期沿著拔西猴溪溪邊建設的「保甲路」,考量到拔西猴溪溪谷地勢險峻,工安意外並非不可想見,耆老口中的那對夫婦或許就是在修築保甲路時不幸遇難,又因無後嗣而就地安葬在黃吉公廟附近,撿骨後也將金斗甕放在廟中同享香火,久而久之也逐漸被認作黃吉公本體了。


有趣的是,全臺供奉「黃吉公」的祠廟不在少數,且其性質也多為無祀祠廟,比如筆者以前曾介紹過的【陰光普照  三峽區溪北里挖仔同善堂(德門廟)】便有附祀「黃吉公」。此外,宜蘭五結、臺北市內湖、萬華、士林、新北的雙溪、三重、苗栗的後龍都有供奉「黃吉公」的祠廟。但就文獻所見,祂們似乎又各有起源,彼此間無甚關聯。或許就是那麼巧合,這些地方都有姓黃名吉的先人曾在此生活,並在身後為在地居民祭祀吧!

===================================================

1刈金

2陳世一,《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河中游暖暖、七堵段歷史與地景巡禮》(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7),頁224。

3李豐楙、賴政育、葉亭妤,《鬼府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0),頁71。



喜歡歷史與民俗的彰化/三峽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