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論棒球球路設計理論與方法有多複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縫線偏移尾流 seam shifted wake (SSW)方面

因為用SSW設計球路的本質是調整邊界層剝離的不對稱性,所以只要能達到這點,啥握法都行。

只是利用二縫線+gyro調整SSW超直觀,所以在利用SSW時以這個方向最簡單。

但是仔細想想,

透過握法調整搭配不同的gyro,其實有機會在犧牲較少旋轉效率的情況下獲得二縫+gyro配置等量的SSW

代表獲得一樣多的SSW的同時能享有更多的馬格努斯力。

可以調整的變量超多,超有趣!

加上改變gyro角度跟握法時也會同時調整手指施力跟出力的順暢度

等於可以從「手指傳遞效率」+「出力效率」+❲(gyro+握法)控制(馬格努斯力+SSW)❳這麼多個變因著手調整球路,真的超好玩!!!!!

而且別忘了,這幾個變因是會彼此影響的唷~~~

考慮到這些變因彼此間的交互作用,情況又會變得更複雜。

加上球路設計其實是for實戰表現的,代表還得拿到選手所屬聯盟的打者表現才能知道設計方向,情況再次變得更複雜了。

順帶一提因為這麼複雜,所以原本預計本月在這發布的,球路設計理論與方法的文章,高機率要窗了¯\_(ツ)_/¯

我很抱歉.-.

順帶一題,我有在經營IG。

跟這邊的差別在於,這邊的棒球運科文章是火力全開的系統性高密度超長篇知識文章,而IG則是較小的議題與實用性主題為主。

因此這邊更新頻率低,IG則較高,有興趣的可以來追蹤~

IG:treepolooo

1.7K會員
21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