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都有聽說過,「有人把紙割一刀,就變成藝術家」這種不無戲謔的話?這大概是對「藝術家」的一種傳統式嘲諷,有時候我也覺得是台灣對藝術不太關心的一種表態(?)。
北美館收藏,大家可以去北美館看到。 圖/詔藝攝
《Concetto Spaziale, 1951》在這次Art week 中的一家畫廊裡展示。畫作尺幅不大,可以放進登機箱帶走(被毆飛)。
嗯!這樣竟然也算藝術家?
我找了當時的台灣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化展的藝術家,例如李仲生、朱德群,其實他們的油畫作品已經很震撼了,不過封塔納的思想比之還是太獨特、太前衛了!(就算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李仲生老師《作品021》1972。
沒有特別找朱德群老師的1951年作品,這是老師最知名的雪景系列《雪景系列—冬景》,1985-1986。
我個人對藝術的認知,有點像是「藝術就是在思想上進行的革命」。用「打破畫布的空間」,來解開二維的限制,從而表現思想上的自由,後來這種「空間概念」也逐漸影響到其他的各種思維。
光是一個概念可以影響到其他藝術形式,就值得好幾百萬美金呢!(笑).第一張照片就是這次在Art week 中,一家畫廊裡展示的《Concetto Spaziale, 1951》。畫作尺幅不大,可以放進登機箱帶走(被毆飛)。
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 1899—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