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存在的證明 \ 數字遺產

2024/01/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年僅18的小生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 數字遺產。

我死後,我的虛擬遺產應該怎麼處理才好?


比方說,我支付軟件裡的虛擬貨幣沒有了我,會不會感到孤單呢?

又例如,手機、電腦、平板裡的遊戲賬號缺少了我這個操作者,是否也就被剝奪了存在的意義?

至於透過充值所獲得的虛擬價值,又該何去何從?


放在以前,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代,又有誰會想到居然有這種新興遺產的概念。

近半世紀以來,互聯網和虛擬世界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而與此同時,也衍生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那便是開頭所說的 「數字遺產」。


目前,近三世代的人(千禧及後)是全球最主要的互聯網使用者。

這群活力四射的人們,憑借著他們高超的理解能力與adaptability quotient(AQ \ 適應性商數),成功把自己的生活糅合進科技的世界當中,改善了生活環境與質量。

(關於AQ,小生以後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科普一下,姑且先理解為適應能力吧。)

透過互聯網,用戶甚至可以完成虛擬貨幣的交易,例如網購、遊戲充值等。


而作為碳基生物的人類,必然有凋零的時刻。

屆時,我們在網絡上留下的虛擬資產,能不能像遺產那般留給後人?


小生在方格子上創造了虛擬世界,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又能保存至何時、讓多少後人閱覽呢?

對於我來說,這或許就是我存在過的證明吧。


科技城市構思圖

科技城市構思圖



94會員
99內容數
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平台可以讓我直抒己見。小生自《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開始入坑,至今已過數載。閱讀可以是獨自的事,同時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透過相互交流,裨補闕漏,不正是群居動物的特質嗎?此外,小生也會偶爾創作一些短篇故事,又或是分享生活遭遇與心得。屏幕前的您,不妨用喝杯茶的時間,與我一同在閱讀和寫作的世界遨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