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姜元學院

1私密內容

姜元學院 —— 成立於2024年2月17號,致力於分享各種學術科的內容。我將覆蓋科學、文學、工學、理學、歷史等多個學術範疇,以確保內容的多樣性和廣度。我的內容將提供對學術主題的深入分析,旨在滿足讀者們對知識深度的追求。我期待能為您帶來一個豐富而具啟發性的學術閱讀體驗,讓您深入探索知識的無盡魅力!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姜元
發佈於姜元學院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4/05/13
我還以為只有宗教在處理生死問題,沒想到儒家也談過這麼多。不過據我所知,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儒道墨並存。關於生死,不知道有沒有互相影響?
姜元-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14
職場法蘭克 謝謝您的留言!❤關於您提到的儒道墨並存,首先我認為儒家相對注重人際關係、社會倫理和道德規範。他們強調個人的修養和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對於生死問題,儒家關注的焦點通常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道德、履行社會責任以及維護社會秩序,強調通過道德修養和正確的行為來延續個人精神的價值,並通過影響後代來實現對生命的延續。而道家,則強調追求道的本源和自然之道。他們認為生死只是自然界變化的一部分,是無法避免的。道家主張順應自然,超越生死的界限,尋求超越個體存在的境界。他們認為個體生命的消亡並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回歸大道的一種轉化。至於墨家,則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利他主義。他們認為生死是個體存在的重要問題,但他們主張通過道德行為和實踐來追求長生不死。墨家強調通過仁愛和公平來延續個體的存在,他們認為只有在實行仁愛和公平的社會中,個體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寧和長生。據我的淺見,儒道墨作為百家爭鳴中的三大學派,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複雜而多面的。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著互相影響和借鑒的痕跡,不過他們終歸是面向不同的事物。這就好比現代人用數理的邏輯來做文學的題目,必然會存在著大量爭議。而由於時代的變化,儒道墨的思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套用到現代科技社會中的話則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時代變遷所引起的思想變化也是一門需要好好探討的學問。希望能解答您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