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實】1/19(五)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_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參加花蓮慈院副院長,也是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宗鷹教授《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新書會。

 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特地錄製影音祝福;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陳新源主任……等都來到現場,分享他們眼中勤懇踏實又有創研精神的陳宗鷹醫師。

臺灣水牛精神 培育最佳生命守門員

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特地錄製影音來祝福,他感恩陳宗鷹以鄉土臺灣的水牛精神,帶領麻醉部、醫學院向前衝,並提攜後進,送了很多醫學生、醫師到海外參加研討會、培訓等,更促成慈大醫學系獲得TMAC(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評鑑的好成績,對慈濟大學、也對東部醫學教育,貢獻非凡「這本書,值得醫師後輩及將來從事醫學教育的工作者效法、學習。」

陳宗鷹的專業是麻醉醫師,也是手術房裡最重要的「生命守門員」,各項生理數據牽動著病人生死,更需要即時處置。他曾執行連體嬰分割手術等高難度麻醉,並搶救惡性高熱等罕見併發症。

王本榮執行長提及,成為一個麻醉醫師並不是容易的事,「麻醫向來是No pain, no gain,病人No pain(沒有疼痛辛苦),他本身是no gain(沒有獲得掌聲),麻醫永遠是戴著口罩的無名英雄。」他感恩陳院長從慈濟大學系主任到院長,任勞任怨,讓醫院與大學兩個不同宇宙,變成一個交融的時空。「在陳院長的領導之下,我們的TMAC評鑑從(有效期)三年通過變成六年通過,是最高等級的成績,臺灣大概只有四、五個大學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他感謝陳院長在歷史中創造歷史、寫歷史,這本書就是慈濟重要的醫療和教育合縱連橫的歷史。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暢談陳宗鷹在人才培育上的努力,多年前,便讓麻醉部的教學型主治醫師從兩位提升到八位。「在教學上,他真的是無名英雄,他是沒有在為個人的。很感恩他的付出,他讓這些人才能夠守在花蓮慈院這個偏遠地區。」

神乎其技的清醒麻醉

慈濟大學醫學系主任陳新源醫師,笑談自己跟陳宗鷹也是多重關係,「是同事又是朋友,他也是我的長官,是系上很好的老師,而我們在北醫還是學長學弟。」但更特別的是,陳新源身為神經外科、巴金森氏症的主治醫師,經常要讓病人「清醒著開刀」,在全世界只有10%的手術是在如此特殊的麻醉下執行,「要怎麼讓我們的手術可以進行順暢、找到靶點,然後放射的電又可以放的很漂亮,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必須倚賴優秀的麻醉團隊才能辦到,非常感謝陳宗鷹帶領的麻醉團隊,讓我們的手術能做得這麼成功,在臺灣也算是獨步江湖的一個奇蹟。」

受助自助 回報社會

自幼在彰化鄉間跟著爸爸種田務農的陳宗鷹,小學便要帶著兩個更年幼的妹妹,到金紙工廠打工。放學後繼續「家庭即工廠」,全家一起串珠、包裝襪子,儘管生活不乏刻苦勞動,他依然奮鬥不懈、考上公費醫學生。 

大學時期,父親重病,籌不出醫藥費,陳宗鷹至今感恩當時「快樂兒童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為他籌款、挺過難關。始終惦念恩情的他,大學時期即挪出更多時間去陪伴低收入社區的孩子讀書、打球,爾後不僅長期捐款,也陪伴許多生命遇到關卡的醫學生。

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王柏凱分享,他會走向麻醉次專科的疼痛醫學,也是老師的建議與栽培。他提到從住院醫師升主治醫師後曾有職業倦怠,陳宗鷹院長建議他去國外學習,「那一年去美國的研究經驗一直影響我到現在,不論是治療病人、研究、教學上都有很深的影響。」他更感謝當年仍是很窮的年輕醫師,陳院長支持、幫助像他這樣的年輕醫師們申請了「醫療菁英培訓計畫」,「陳院長當計畫主持人,沒有拿半毛錢,錢都花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真的很感謝!」

花蓮慈院教學部行政主任梁淑媛與陳宗鷹共事19年,她眼中的陳宗鷹,「永遠把別人的事擺在第一位!」並盛讚他是有擔當、會授權、不藏私,很大器的主管,唯一缺點就是不愛笑。梁淑媛更現場獻唱〈快樂天堂〉兩句歌詞:「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更高更遠更需要夢想!」 希望陳副院長能始終如鷹,帶領大家繼續向前。

從手術檯走向講台,提升臺灣東部醫學品質

陳宗鷹笑說,他是被師兄黃顯哲醫師騙來花蓮慈濟醫院的,如今來到花蓮已二十年。回首過往,他曾與陳英和院長合作許多骨科的艱困手術,像是嚴重的僵直性脊椎炎,最難的便是困難插管。

陳宗鷹以熱忱投入醫學教育,優異的辦學成果獲各類評鑑的肯定。在花蓮慈院,他以完整培訓計畫,讓住院醫師、麻醉護理師突飛猛進,提升照護品質,更大幅改善病人術後容易產生的低溫、噁心嘔吐、甚至疼動的比例。他更推動「東區麻醉月會」,邀請臺灣及國際權威醫師客座指導,透過定期研討,帶動並提升整個花東的麻醉臨床品質。

2013年,他創辦「宜花東醫事類教學聯誼會」,帶動整個臺灣宜花東各醫職類的交流、觀摩,也邀請海外重要醫師學者蒞臨指導,提升了東部醫學教學品質,聯誼會持續至今,也讓他獲得「花蓮縣醫療奉獻獎的殊榮」。

他很感謝一路成長過程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及多位師長的栽培,種種際遇讓他想成為更好也更有能力的人,好回報這個社會,「一路走來,很多感觸,千言萬語就是一句感恩。平凡的我們,會一直『做好該做的事』。」他會朝著醫學教育的理想,與同伴一起培育出更多懂得「感恩、尊重、愛」的未來醫師,一起展翅,翱翔在大山大海的東臺灣。新書會也在長長的簽書隊伍中,圓滿結束。

左: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前排右三)、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前排左三)、慈大醫學系系主任陳新源醫師(前排左二)等,都來參加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宗鷹(前排右二)《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新書會。

左: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前排右三)、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前排左三)、慈大醫學系系主任陳新源醫師(前排左二)等,都來參加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宗鷹(前排右二)《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新書會。


陳宗鷹院長感恩一路成長貴人相助,也將繼續為醫學教育努力、培育更多具備專業又懂得「感恩、尊重、愛」的未來醫師。

陳宗鷹院長感恩一路成長貴人相助,也將繼續為醫學教育努力、培育更多具備專業又懂得「感恩、尊重、愛」的未來醫師。


林俊龍執行長透過影音,感謝陳宗鷹院長以苦幹踏實的水牛精神提攜後進、使命必達,對慈濟醫學教育貢獻非凡。

林俊龍執行長透過影音,感謝陳宗鷹院長以苦幹踏實的水牛精神提攜後進、使命必達,對慈濟醫學教育貢獻非凡。

王本榮執行長感恩陳宗鷹院長把醫學教育和臨床醫療連結起來,建構一個東部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保壘。

王本榮執行長感恩陳宗鷹院長把醫學教育和臨床醫療連結起來,建構一個東部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保壘。


林欣榮院長感謝陳宗鷹讓醫院與大學的交流更密切,且把人才留在東臺灣。

林欣榮院長感謝陳宗鷹讓醫院與大學的交流更密切,且把人才留在東臺灣。

在花蓮慈濟醫院大廳,簽書會大排長龍。

在花蓮慈濟醫院大廳,簽書會大排長龍。


raw-image



博客來 https://supr.link/83GtI

誠品 https://supr.link/YZINz

金石堂 https://supr.link/0o88w

讀冊生活 https://supr.link/xdenu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溫尼考特於1934年獲得成人分析師資格,並於次年成為英國精神分析學院第一位男性兒童分析師。從那時一直到三十年後他從小兒科醫師退休,他一直身兼小兒科醫師和私人執業的兒童及成人精神分析師。因此,他做為小兒科醫師與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以及做為精神分析師的臨床實務,共同型塑了他在精神分析理論發展中的主要貢獻。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溫尼考特於1934年獲得成人分析師資格,並於次年成為英國精神分析學院第一位男性兒童分析師。從那時一直到三十年後他從小兒科醫師退休,他一直身兼小兒科醫師和私人執業的兒童及成人精神分析師。因此,他做為小兒科醫師與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以及做為精神分析師的臨床實務,共同型塑了他在精神分析理論發展中的主要貢獻。
我認為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中,甚至在正常人分析的最終階段裡,分析師一定會發現自己處在與新生兒寶寶的母親相稱的位置。在患者已深度退行時,若想要求患者認同分析師或理解他的觀點,將比要求胚胎或新生兒同情母親更為困難。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異質背景,讓你顯得更特別!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的民浩、曾任台大醫院護理師的姿懿,發現了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轉職金融業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是跳脫原本的舒適圈,在跨領域持續精進學習。
Thumbnail
20240727 陪你走一段 - 謝謝大體老師 有幾次特別的臨終關懷,與中陰引導經驗。 第一次,在士林的新光醫院。 個案癌末,應家屬請求,前往臨終關懷。 我教導家屬持念「藥師經」( 當時,我正修持此本尊 )。 基於緣分,我每天在個案病床前,修法、持經迴向。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久居花蓮的一位好友,人稱弓長先生,執教東華大學垂數十年,今年正式退休。可以預見的是,他非但可以領取月退俸,而且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未來的美夢是入住「長庚養生村」。 弓長桑算是好運亨通,家境不錯,大學時期考上私立學校,但插班考試成績優異,正式成為台大學生,之後更獲得台大社會學博士學位。他喜歡背誦
Thumbnail
從電子報寫到部落格;從FB粉專社團到IG社群;從自寫書籍到合編專書;從新聞中找問題;從看診中找靈感,這20多年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下一階段要做什麼我思索很久。我覺得並不適合當譁眾取寵的網紅,也不適合當只求流量的YOUTUBER,最適合的還是繼續把自己醫療衛教的角色做好。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異質背景,讓你顯得更特別!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的民浩、曾任台大醫院護理師的姿懿,發現了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轉職金融業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是跳脫原本的舒適圈,在跨領域持續精進學習。
Thumbnail
20240727 陪你走一段 - 謝謝大體老師 有幾次特別的臨終關懷,與中陰引導經驗。 第一次,在士林的新光醫院。 個案癌末,應家屬請求,前往臨終關懷。 我教導家屬持念「藥師經」( 當時,我正修持此本尊 )。 基於緣分,我每天在個案病床前,修法、持經迴向。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久居花蓮的一位好友,人稱弓長先生,執教東華大學垂數十年,今年正式退休。可以預見的是,他非但可以領取月退俸,而且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未來的美夢是入住「長庚養生村」。 弓長桑算是好運亨通,家境不錯,大學時期考上私立學校,但插班考試成績優異,正式成為台大學生,之後更獲得台大社會學博士學位。他喜歡背誦
Thumbnail
從電子報寫到部落格;從FB粉專社團到IG社群;從自寫書籍到合編專書;從新聞中找問題;從看診中找靈感,這20多年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下一階段要做什麼我思索很久。我覺得並不適合當譁眾取寵的網紅,也不適合當只求流量的YOUTUBER,最適合的還是繼續把自己醫療衛教的角色做好。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